|
|
《民间文学概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神话研究》的作者是 ( )
A.茅盾 B.郑振铎 C.钟敬文 D.顾颉刚
2、下列不属于散文类民间文学作品的是 ( )
A.传说 B.寓言 C.童话 D.民歌
3、由广州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民俗学会创办的周刊是 ( )
A.《歌谣》 B.《民声》 C.《民间文艺》 D.《传说》
4、民间文学在创作流传方式上的本质特征是 ( )
A.口头性 B.集体性
C.流传变异性 D.传承性
5、民间文学的四大社会价值不包括( )
A.生活价值 B.认同价值 C.科学价值 D.审美价值
6、下列古典文献中没有神话记载的是 ( )
A.《山海经》 B.《列子》
C.《春秋》 D.《淮南子》
7、根据茅盾先生的三分法,长江流域的神话属于 ( )
A. 北部神话 B.中部神话 C.南部神话 D.东部神话
8、巫术从施行手段本身的活动方式可划分为 ( )
A.白巫术和黑巫术 B.吉巫术和凶巫术
C.摹仿巫术和接触巫术 D.摹仿巫术和吉凶巫术
9、古代大自然信仰和动植物信仰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始氏族标志的信仰形式是( )
A.图腾 B.神话 C.禁忌 D.巫术
10、以下作品不属于英雄史诗的是 ( )
A.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 B.古希腊的《伊利亚特》
C.中国藏族的《格萨尔》 D.中国纳西族的《创世纪》
11、中国寓言文学最发达的时代是 ( )
A.先秦 B.汉代 C.魏代 D.明代
12、中国古代寓言以散文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历史原因是( )
A.中国的农业国的历史悠久 B.中国诗文分工的传统影响
C.中华民族自古重史的传统 D.儒家思想偏重理性的影响
13、童话中拟人化手法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 )
A.以动物的形象拟人 B.以精灵的形象拟人
C.以神魔的形象拟人 D.以自然的形象拟人
14、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前一个故事的结尾包容并引出后一个故事的开头,首尾相接,环环相扣,大故事里边套着小故事,小故事中孕育着大故事的结构形式称为( )
A.“连缀式”的复合结构 B.“三段式”的复合结构
C.“三段式”的单纯结构 D.“连缀式”的单纯结构
15、狭义的民间歌谣不包括( )
A.民歌 B.民谣 C.史诗 D.小调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创世神话的内容有哪两个共同点?
2、为什么说民间传说具有历史性的特点?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试述民间文学在创作过程中的集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明童话的艺术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