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B卷试题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7 18: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大学网络教育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考核形式闭卷、B卷)

一、某民营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为日光油漆。其生产车间和库房中的主要原料和辅料有甲苯, 二甲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等.生产车间与库房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二者间距为10m。原料和产品用机动车运输.另有冬季取暖的燃煤锅炉一台,锅炉房邻近库房一侧,与库房间距为4m,其耐火等级为三级.企业原有从业人员11人,今年初招聘从业人员甲,先有从业人员12人。企业未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技术员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该企业应当对其生产,储存装置每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E.四年
2、该企业新招聘从业人员甲应该接受的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A.16学时         B.24学时          C.32学时           D.48学时           E.72学时
(二)多项选择题
3、该企业库房可能发生的事故有。
A.甲苯火灾      B.甲苯爆炸       C.甲苯中毒         D.甲苯窒息       E.二甲苯中毒
4、根据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该企业从业人员人数小于300人,所以可不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该企业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C.该企业已满足了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条件
D.该企业的生产车间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E.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应由县级人民政府颁发
5、如果该企业的甲苯储罐发生火灾,可用予灭火的灭火器包括。
A.水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二氧化碳灭火器        E.卤代烷灭火器
6、该企业不符合法律法规的现象有。
A.生产车间耐火等级为二级       B.库房耐火等级为二级       C.锅炉房与库房间距为14米
D.锅炉房耐火等级为三级         E.仅设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某日,某化工厂储运处盐库发生一起重大触电伤亡责任事故,6人触电,其中3人死亡,3人经抢救脱险。当天上午,化工厂储运处盐库10人准备上盐,但是10米长的皮带运输机所处位置不利上盐,他们在组长冯某的指挥下将该机由西北向东移动。稍停后,感觉还不合适,仍需向东调整。当再次调整时,因设备上操作电源箱里三相电源的中相发生单相接地,致使设备外壳带电,导致这起事故发生。
事后分析,皮带输送机额定电压为380 V,应该用四芯电缆。而安装该机时,却使用三芯电缆。电源线在操作箱(铁制)的人口处简单地用缝盐包的麻绳缠绕,并且很松动。操作箱内原为三个15 A螺旋保险,后因多次更换保险,除后边一相仍为螺旋保险外,左边、中间二相用保险丝上下缠绕钩连。中间相保险座应用两个螺丝固定牢,实际只有一个,未固定牢致使在移动皮带机过程中,电源线松动,牵动了操作箱内螺旋保险底座向左滑动,造成了中间一相电源线头与保险丝和操作箱铁底板接触,使整个设备带电。
这些工作人员为临时工,只经私人介绍,仓库就同意到盐库干活,没有按规定签订用工合同。(1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称为__。
A.感知电流          B.摆脱电流           C.致命电流            D.室颤电流
2.在TN系统中,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进行__。
A.保护接零            B.保护接地         C.重复接地           D.保护接零和接地
(二)多项选择题
3.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__。
A.单相电击             B.两相电击
C.跨步电压电击              D.直接电击
4.属于基本安全用具的是__。
A.绝缘手套               B.绝缘靴
C.绝缘杆                D.绝缘夹钳
5.漏电保护器是防止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的重要措施,以下应该安装漏电保护器的是__。
A.所有移动式电气设备和手持电动工具      B.安装在潮湿或强腐蚀场所的电气设备
C.临时性电气设备                        D.触电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插座
(三)简答题
6、简单分析本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7、对于低压触电事故的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哪些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三、某年某月某日晚,某人造革厂三分厂牛津布车间发生爆燃并引发火灾,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火灾烧毁车间内部分成品及半成品,烧损一套涂层生产线,过火面积达670 m2,直接经济损失折款25万余元。事故经过:某人造革厂三分厂牛津布车间在生产时突然发生爆燃,并引燃车间内堆放的成品及半成品,火势迅速蔓延扩大,当班工人随即报警。18时53分,消防大队接警后立即派遣3辆消防车赶赴现场;19时13分,消防车赶到现场,此时车间已是一片火海,火势正在向邻近厂房迫近,消防官兵迅速展开扑救。19时30分左右,消防大队领导赶到现场,指挥灭火及救援工作。经紧急排查,认定现场还有四名职工。19时43分,进人火灾现场救援人员搜寻到两名工人,并确认已死亡;20时05分,大火被彻底扑灭;20时10分,另两名工人在火场被找到,确认也已死亡。火灾中另有两名工人受伤。
据调查,该厂生产涂层布所用涂层原料主要是丙烯酸酯树脂涂层胶(主要成分为丙烯酸酯树脂和甲苯,其中甲苯含量为80% -81%,经取样测定样品的开口闪点低于19℃)和958稀释剂(经取样测定样品中合60%的甲苯,样品的开口闪点低于19℃)混合后的胶料。事发当日下午该车间正常生产170 t涂层布,其用胶料量为每平方米布32 g,布料行走速度为每分钟34 m。到18时左右,开始转为生产600D涂层布,其用胶料量为每平方米布80 g,布料行走速度调至为每分钟17 m,至事故发生时已生产600D涂层布约650 m。由于转产600D涂层布后,用胶料量大为增加,而烘箱内加热温度不变,排风量不变,因而在烘箱内的挥发量增大。
经调查分析,该涂层生产线在烘干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甲苯等可燃性混合气体(蒸气),由于烘箱不能及时将烘箱内挥发出的可燃性混合气体(蒸气)排出,烘箱内充满可燃性混合气体 (蒸气);另外整个涂层生产线没有的消静电装置,尤其卷料部分没有消除静电的措施,在涂布干燥后的卷取作业中,产生较高的静电位。卷取端涂布的表层首先开始燃烧,火焰很快传播至烘箱,引爆烘箱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并导致厂房内发生火灾。
经调查分析,该企业对化学危险物品的采购、保管、领用等没有规定。所购买的化学原料无危险标志、无安全标签、无安全技术说明书;企业对化学危险物品管理没有严格的检验入库、领用等制度,没有对职工进行必要的化学危险物品的危害、防护、应急等知识的教育。大量成品、半成品放置在生产车间内,厂区内化学危险物品乱堆乱放情况严重。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安全防火责任制,没有对职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1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上述材料,引起燃爆的原因是_______。
A.明火          B.电火花           C.静电          D.短路
2、静电来源于_______。
A.滚动摩擦作用        B.操作工人           C.烘箱          D.烘箱高温
3、火焰传播至烘箱,引爆烘箱内混合气体,说明混合气体_______。
A.达到了爆炸极限          B.有毒           C.有很高压力          D.有很高温度
(二)多项选择题
4、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_______。
A.生产设备缺乏必要的安全装置          B.排风系统不能满足工艺安全要求
C.生产工艺不合理                        D.涂布的表层涂料挥发
(三)简答题
5、由上述材料可知,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间接)原因是什么?
6、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这是一起什么性质事故?
四、某隧道连夜赶工,通风系统的巷道未打通,瓦斯监控系统的传感器损坏,没有信号。某日,由于地面冲击,某工人在未断电的情况下检修照明保护装置,发生瓦斯爆炸。经查,发生事故时,值班负责人未在岗,工人未佩带自救器和瓦斯检测仪。事故造成2人死亡,多人受伤,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1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__项不是事故原因。
A.安全检查制度不完善              B.设备故障
C.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疏漏
(二)多项选择题
2.造成事故的管理方面原因主要有__。
A.安全管理制度不够齐全               B.安全组织机构要进一步完善
C.交接班制度不完善                   D.安全投人不够
3.造成事故的技术方面原因主要有__。
A.通风系统的巷道未打通                    B.未断电的情况下检修照明保护装置
C.瓦斯浓度超标,未进行检测                 D.工人马虎大意
(三)简答题
简述针对本次事故,应采取的整改措施。
五、2006年1月29日14时15分,林州市临淇镇已停产整顿的梨林花炮有限公司库房发生爆炸,导致其附近的老君庙倒塌,造成16人当场死亡,之后在现场清理和救治过程中又相继有20人死亡。共造成36人死亡,8人重伤,40人轻伤。“1.29”林州花炮库房爆炸事故原因和经过已查明:3名男童在老君庙燃放鞭炮玩耍时,其中一人将一支称为“怪炮”的鞭炮点燃后,从该仓库的通风口扔人库房,引燃了库内存放的鞭炮成品和半成品,之后库房发生爆炸。梨林花炮有限公司存放烟花爆竹不当,也是造成这次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目前这起爆炸事故已被立为刑事案件进行查处。(1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确定限定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库房的危险源时,应考虑__。
A.花炮数量        B.库房质量         C.库房位置          D.库房结构
2.事故调查时,需考查__。
A.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工艺               B.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生产原料
C.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销售去向           D.库房的破坏状况
(二)多项选择题
3.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库房__。
A.位置合适      B.位置严重违章       C.应安排专人看管       D.应远离老君庙
4.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库房的固有危险性包括__。
A.库房结构        B.事故严重度          C.事故易发性          D.库房通风状况
(三)简答题
5、根据《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规定,梨林花炮有限公司库房内的花炮应为哪类危险物质?
6、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库房的现实危险性是由什么确定的?
六、某日客房失火,因扑灭及时,没有酿成火灾,也未造成人员伤亡。(1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发生火灾,事故后应立即通知__。
A.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当地人事部门
C.新闻媒体                                D.当地工商管理部门
2.如发生重大事故,事故调查组应包括__。      
A.群众             B.军队              C.医务人员             D.公安消防
(二)多项选择题
3.应急预案应包括_____应急程序。
A.应急指挥                  B.接警指挥程序人员急救
C.人群疏散                  D.事故原因分析
4.针对火灾,应急程序的内容应包括_。
A.消防灭火程序                   B.可能的火灾种类
C.消防器材                       D.可能发生火灾的装置、设备
(三)简答题
5、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析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其相应的作业。
6、服务生发现火灾发生后报告给饭店经理,经理接到报告后首先应该做什么?
七、1992年1月18日14时42分左右,交通部上海海运管理局“大庆62号”油轮在长江上海宝山水道石洞口电厂上游江面,发生因违章电焊引起油轮爆炸起火特大事故。有4名船员失踪,4名船员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大庆62号”油轮系1975年5月大连红旗船厂建造。船舶总长178.58 m,型宽25 m,型深12. 60 m,总载重24208 t,主机6RND76/155柴油机一台,1200匹马力空船航速16节。船上共有船员45名,其中甲板部24名,轮机部21名。船长王某具有1600总吨以上A级适任证书,轮机长严某具有4080马力以上A类轮机长证书。
该轮1992年第二航次载原油22000 t,于1月11日驶离大连;13日18时40分抵达上海金山石化总厂陈山码头;巧日12时20分卸毕原油驶离陈山;15日22时锚泊昊松2号临时锚地等候补给;18日11时14分,由“供油10号”补上渣油200 t,巧时42分在驶经上海石洞电厂上游江面时,油轮爆炸起火。
1月18日11时45分,该轮在吴淞2号临时锚地补充渣油200 t后,14时30分许,启锚驶往杨林油污水处理站。途中为了做好洗舱准备,11时35分左右,直接使用蒸气灭火管道向货油舱内施放压力为6 kg/M2蒸汽进行蒸舱。蒸舱过程中,因发现机舱内蒸汽管道旁通阀右侧的旁通管被蒸汽压力冲穿一小洞(约1. 5 cm),于14时55分关闭了蒸汽灭火管道的总阀门。停止供气后,为修复管道继续蒸舱,轮机长严某用一块7x7x0.3 cm的铁板覆盖在蒸汽管道被冲穿的洞口处,从右至左焊接。焊接至7 cm时,严某用剩余焊条清除焊接熔渣,发现焊接处又烧穿一个3mm左右的小洞,严某即调换了一根电焊条直接对准小洞焊补,引起了管道至货油舱连续爆炸和燃烧。
“大庆62号”油轮爆炸起火后,舯楼前主甲板向船头方向炸开,甲板天桥、桅杆倒塌,钟楼严重烧损;舯楼后的两根桅杆严重向内倾斜;船体被炸变形、破裂,致使船舱进水,船舶下沉搁浅。事故中有4名船员受伤,4名船员失踪。初步估算,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不包括打捞等费用)。(1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经论证分析,爆炸起火的原因是从停止供汽后到动火过了约有50 min,此时蒸气管道逐渐冷却,管道内蒸气消失并处于负压状态,油舱内的蒸气也随着温度下降而变成了水分。但舱内残留的油蒸气及蒸舱时蒸发出的油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了爆炸性气体,一部分气体倒人处于负压状态的蒸气管道内。当严某直接对孔洞焊补时,__与管道内的爆炸性气体接触,引起爆炸和燃烧。
A.电焊机            B.电焊明火             C.焊条             D.空气
2.这起事故中,轮机长严某__。
A.违章          B.技术不熟练            C.不懂焊接          D.应委派他人焊接
(二)多项选择题
3.这起事故损失严重,影响很大,教训深刻。暴露出该轮__、船舶设备状况等方面存在着的问题。
A.维修技术水平                B.安全管理
C.船员安全意识                D.防火防爆知识的培训教育
4.这起事故中,船员__
A.违反焊接操作程序                 B.违反了无证人员不得从事电焊
C.违反了动火审批制度               D.违反了电焊、气焊十不烧制度
(三)简答题
5、轮机长严某烧焊期间,大副机匠长等人均在场,却无一人意识到在这种条件下烧焊是违章的,后果是危险的,没有人前去阻。这说明了什么?
6、油轮明火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什么制度?明火作业应履行什么程序?
八、某年6月30日,某烟花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死亡37人,重伤12人;损毁厂房、仓库、民房10200平方米和大量设备、原材料;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
经事故现场勘察、调查询问及专家组调查、试验分析后认定:此次事故为包装二车间装配工王某操作不当所致。事发当时,王某正用气动钉枪对一枚火箭烟花进行装配时,连打两钉都错位,意外引燃所装配的火箭烟花。此时工人丁某(事故中死亡)正领完料路过该处,火箭烟花引燃其手推车上的原料,又引爆了二车间内大量待组装的烟花半成品和成品;继而引爆、殉爆厂内其他车间、仓库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爆炸总药量约为7吨“TNT”,当量,整个厂区瞬间夷为废墟。
调查确认:王某在事故前1个多月进厂,先做清洁工,事故前3天未经培训被安排到包装二车间装配工序打气钉。(1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A.装配工操作不当—将气钉打错位置
B.厂方擅自扩建厂房,改变部分厂房用途。致使工房与火药库之间的距离过近,不符合安全标准
C.厂内原料和成品、半成品存放量过大,不符合规定要求
D.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超编制招用大批工人
2.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在危险化学品分类中,烟花爆竹归入类。
A.易燃固体          B.氧化剂           C.爆炸品            D.自燃物品
(二)多项选择题
3.下列选项中,_属于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A.厂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到位
B.操作工违章操作
C.上级公司有关领导严重失职,租赁后放弃对烟花厂生产经营、安全生产的监管
D.当地职业病防治管理部门把关不严,监督管理不力
4.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应当对等危险工序的工人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经有关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A.车间生产统计            B.药物混合           C.装药          D.压药
5.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烟花爆竹的企业,应当对黑火药、烟火药、引火线的保管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建立_等登记制度。
A.购买       B.销售        C.领用         D.检验
(三)简答题
6、请列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生产烟花爆竹企业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之中的6项。
7、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国家对哪几类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B卷参考答案
一、1.C  2.E   3.ABCE  4.BD   5.BCDE   6.CDE
二、1.B  2.A   3.ABC   4.CD  5.BCD
6.(1)临时工在移动设备时,未切断操作箱上的进线电源。
        (2)移动式皮带机未按规定安装接地或接零,也未安装漏电保护器。
        (3)对临时工管理混乱。人厂的临时工,没有按规定签订用工合同,没有进行上岗前各种安全教育。
7.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以下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断开电源。但应注意到拉线开关和平开关只能控制一根线,有可能切断零线而没有断开电源。
      (2)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插到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
     (3)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拉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4)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电源。但因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其鞋的绝缘也可能遭到破坏。救护人员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
     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立即通知有关部门断电。
     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
     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注意抛掷金属线之前,先将金属线的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抛掷另一端;注意抛掷的一端不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
三、1.C  2.A   3.A   4.ABD
5.(1)企业对危险化学品缺乏应有的了解和认识。该企业的领导、各级干部和职工对生产中所使用的化学危险物品的成分、物理化学特性和危险性都缺乏应有的了解和认识。无知和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导致盲目蛮干、造成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工艺设备安全设施设计不符合安全要求。该企业的涂层生产经涂层、刮料、烘干、卷料等工艺过程,其涂层所用原料含有大量可燃液体,并在烘干过程中蒸发为可燃气体,该生产属于易燃易爆危险作业,因此从工艺设计、设备装置到运行管理都必须符合其危险性特点的安全生产要求。
(3)企业管理比较混乱。作为大量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企业,对化学危险物品的采购、保管、领用等没有严格的规定。所购买的化学原料无危险标志、无安全标签、无安全技术说明书;企业对化学危险物品管理没有严格的检验入库、领用等制度,没有对职工进行必要的化学危险物品的危害、防护、应急等知识的教育。  
(4)生产现场较为混乱。大量成品、半成品放置在生产车间内,厂区内化学危险物品乱堆乱放情况严重。  
(5)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作为化学危险物品使用单位没有制订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建立各级安全防火责任制,没有对职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6)该事故是一起由于生产设备缺乏有效的安全装置、严重违章而造成的责任事故。
四、1.D  2.AB   3.ABC
4.(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2)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教育、督促所有从业人员严格执行;
(3)应当对有缺陷的生产设施进行整改,消除这一事故隐患;
(4)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5)同时增加补充:加大安全投人;为员工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建立企业应急预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避免违章操作;
(6)为员工提供瓦斯浓度检测仪器,定期检测瓦斯超标情况;对瓦斯监控系统的传感器维修(对安全装置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安全生产法》有相关要求)。
五、1.A  2.D   3.BCD   4.BC
5.花炮应为爆炸性物质。
6.库房的现实危险性由库房固有危险性、危险性抵消因子决定。
六、1.A  2.D   3.ABC   4.BCD
5.(1)触电、发电设备及其供电系统;
     2)灼烫,锅炉;
     3)其他爆炸,锅炉;
     4)机械伤害,空压机;
     5)其他爆炸,天然气系统。
6.拨打119报警。
七、1.B  2.A   3.BCD   4.BCD
5.企业安全教育不够深人,船员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
6.明火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明火作业应履行审批程序。
八、1.A  2.C   3.AC   4.BCD  5.ABC
6.下列条件中任选6项:
     1)符合当地产业结构规划;
(2)基本建设项目经过批准;
    (3)选址符合城乡规划,并与周边建筑、设施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4)厂房和仓库的设计、结构、和材料以及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5)生产设备、工艺符合安全标准;
    (6)产品品种、规格、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7)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8)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9)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
(10)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和人员,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7.   (1)矿山企业;               (2)建筑施工企业;
        (3)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4)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5)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