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工17春《劳动法》在线测试1
一、单选题:
1.劳动法学界的大部分学者认为,劳动法属于()。
(满分:4)
A. 公法
B. 私法
C. 与公法和私法并用的第三法域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不属于劳动合同的必要内容。
(满分:4)
A. 劳动合同期限
B.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C. 劳动报酬
D. 试用期
3.最早的劳动关系产生于()。
(满分:4)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古罗马时代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是指不以行为人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
(满分:4)
A. 合法行为
B. 违法行为
C. 事件
D. 行为
5.国际劳工组织是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召开的和平大会上成立。
(满分:4)
A. 1914
B. 1916
C. 1919
D. 1921
6.()的劳动合同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满分:4)
A. 固定期限
B. 无固定期限
C. 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为期限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我国《劳动法》适用的空间范围为()。
(满分:4)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8.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的时间为()。
(满分:4)
A. 2005年
B. 2006年
C. 2007年
D. 2008年
9.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满分:4)
A. 劳动力
B. 劳动行为
C. 劳动行为与劳动条件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0.我国《劳动法》中的用人单位不包括()。
(满分:4)
A. 企业
B. 个体经济组织
C. 自然人
D. 社会团体
二、多选题:
1.按照劳动者方是否为团体的标准,可将劳动关系区分为()。
(满分:4)
A. 个别劳动关系
B. 集体劳动关系
C. 雇佣关系
D. 劳务关系
2.劳动行为能力的标准包括()。
(满分:4)
A. 年龄条件
B. 健康条件
C. 行为自由条件
D. 技能条件
3.工会的特点包括()。
(满分:4)
A. 独立性
B. 纯粹性
C. 民主性
D. 以上说法都对
4.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特有的特征包括()。
(满分:4)
A.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为行政主体,作为行政相对人的为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或双方
B.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护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双方当事人实现劳动权利和义务
C. 劳动行政关系以劳动法律、法规为依据
D. 以上说法都对
5.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可以是()。
(满分:4)
A. 合法行为
B. 违法行为
C. 事件
D. 行为与事件的结合
6.《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是指法律()。
(满分:4)
A. 对什么人适用
B. 在什么空间适用
C. 生效的时间
D. 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7.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
(满分:4)
A. 继续履行
B. 违约金
C. 赔偿损失
D. 罚款
8.劳动关系的从属性表现在()。
(满分:4)
A. 身份上的从属性
B. 履行义务的从属性
C. 经济上的从属性
D. 以上说法都对
9.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
(满分:4)
A. 国家意志
B. 单位意志
C. 当事人双方意志
D. 个人意志
10.我国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满分:4)
A. 劳动者
B. 用人单位
C. 工会
D. 以上说法都对
三、判断题:
1.用人单位只能为与自己构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满分:2)
A. 对
B. 错
2.自然人劳动权利能力的产生与自然人的年龄有关。
(满分:2)
A. 对
B. 错
3.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完全接受要约内容的意思表示。
(满分:2)
A. 对
B. 错
4.只要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关系,都适用我国《劳动法》。
(满分:2)
A. 对
B. 错
5.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主要是由行政法对其作出调整。
(满分:2)
A. 对
B. 错
6.劳动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建立劳动关系的依据。
(满分:2)
A. 对
B. 错
7.国家公务员适用《劳动法》。
(满分:2)
A. 对
B. 错
8.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满分:2)
A. 对
B. 错
9.处理因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要遵守与处理其他争议相同的程序。
(满分:2)
A. 对
B. 错
10.所有在劳动中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均构成劳动关系的内容由劳动法调整。
(满分:2)
A. 对
B. 错
大工17春《劳动法》在线测试2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从业者在劳动安全保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是()。
(满分:4)
A. 知情权和建议权
B. 检举、控告权和拒绝执行权
C. 索赔权
D. 严格执行国家对安全生产设施规定的要求
2.从事夜班工作的劳动者,实行()。
(满分:4)
A. 标准工作时间
B. 缩短工作时间
C. 计件工作时间
D. 综合计算工作时间
3.由代表职工的工会或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缔结的书面协议,称为()。
(满分:4)
A. 劳动合同
B. 劳动协议
C. 集体合同
D. 团体合同
4.集体合同要以()形式订立。
(满分:4)
A. 口头
B. 书面
C. 口头或书面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集体协商双方的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至少()人,并各确定一名首席代表。
(满分:4)
A. 2
B. 3
C. 4
D. 5
6.下列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的是()。
(满分:4)
A. 计时工资
B. 奖金
C. 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
D. 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7.按照规定,用人单位在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签订或变更后,应当自双方首席代表签字之日起()日内,将文本一式三份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满分:4)
A. 5
B. 10
C. 15
D. 20
8.目前我国实行的标准工作时间为职工每日工作()小时。
(满分:4)
A. 6
B. 8
C. 9
D. 10
9.()不属于精神上的惩戒。
(满分:4)
A. 警告
B. 记过
C. 通报批评
D. 降薪
10.《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规定:难产的,增加产假()天。
(满分:4)
A. 10
B. 15
C. 20
D. 25
二、多选题:
1.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的措施包括()。
(满分:4)
A. 规定延长工作时间的条件
B. 规定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度
C. 规定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标准
D. 禁止安排在特殊情况下的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
2.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与标准工作时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满分:4)
A. 计算工时长度的周期不同
B. 适用的条件不同
C. 实行的方式不同
D. 审批手续不同
3.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者需要承担经济赔偿的情形包括()。
(满分:4)
A. 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B. 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保密事项
C. 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竞业限制
D. 劳动者在没有与原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又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4.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体现在()。
(满分:4)
A. 两者产生的背景不同
B. 两者的当事人不同
C. 两者的内容不同
D. 两者的效力不同
5.规章制度制定的原则包括()。
(满分:4)
A. 正当性原则
B. 合法原则
C. 劳动合同保留原则
D. 明确性原则
6.集体合同订立的程序一般要经过()。
(满分:4)
A. 集体协商
B. 签订协议
C. 政府认可
D. 合同生效
7.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要对集体合同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
(满分:4)
A. 集体协商双方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
B. 集体协商程序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
C. 集体合同内容是否与国家规定相抵触
8.劳动纪律的主要内容包括()。
(满分:4)
A. 时间纪律
B. 岗位纪律
C. 安全纪律
D. 卫生纪律
9.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要经过()几个环节。
(满分:4)
A. 事故报告
B. 事故调查
C. 事故处理
D. 宣布处理结果
10.女职工的四期的劳动保护包括()。
(满分:4)
A. 经期保护
B. 孕期保护
C. 生育期保护
D. 哺乳期保护
E. 安全期保护
三、判断题:
1.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满分:2)
A. 对
B. 错
2.从事夜班工作的劳动者实行缩短工作时间。
(满分:2)
A. 对
B. 错
3.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只对当事人有一定的约束力,对被代表的劳动者个人不具有约束力。
(满分:2)
A. 对
B. 错
4.我国劳动法规定: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查。
(满分:2)
A. 对
B. 错
5.劳动规则外延要小于规章制度,即劳动规则在性质上属于规章制度的一部分。
(满分:2)
A. 对
B. 错
6.实行计件工作时间的劳动者,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完成了当日劳动定额,则可以把剩余时间作为休息时间。
(满分:2)
A. 对
B. 错
7.集体合同的产生要比劳动合同的产生晚得多,是劳动者行使结社权的结果。
(满分:2)
A. 对
B. 错
8.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具有法律效力。
(满分:2)
A. 对
B. 错
9.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为用人单位,另一方是代表职工团体利益的工会或职工推选的代表。
(满分:2)
A. 对
B. 错
10.劳动者遵守劳动纪律是用人单位组织劳动、实现劳动过程的客观要求。
(满分:2)
A. 对
B. 错
大工17春《劳动法》在线测试3
一、单选题:
1.企业可按工资总额的()计提职工福利费,列入成本。
(满分:4)
A. 10%
B. 12%
C. 14%
D. 16%
2.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不得()。
(满分:4)
A. 公开服务制度
B.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C. 从事经营性活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缴纳。
(满分:4)
A. 用人单位
B. 职工
C. 用人单位与职工共同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养老保险是以()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的目的。
(满分:4)
A. 社会保障
B. 社会保险
C. 商业保险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我国劳动争议诉讼实行()。
(满分:4)
A. 一审终审制
B. 二审终审制
C. 三审终审制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6.关于劳动争议仲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满分:4)
A. 劳动争议仲裁实行强制原则
B. 劳动争议仲裁实行一次裁决原则
C. 劳动争议仲裁实行回避原则
D. 劳动争议仲裁实行收费原则
7.我国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
(满分:4)
A. 60日
B. 半年
C. 1年
D. 2年
8.《企业职工培训规定》中规定,职工培训经费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计取。
(满分:4)
A. 1.5%
B. 2%
C. 2.5%
D. 3%
9.劳动者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满分:4)
A. 10
B. 15
C. 20
D. 30
10.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过程中允许的行为包括()。
(满分:4)
A. 招用无合法身份证件的人员
B. 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C. 歧视残疾人
D. 招用传染病病原携带者
二、多选题:
1.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不得有的行为包括()。
(满分:4)
A. 提供虚假就业信息
B. 介绍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就业
C. 发布的就业信息中包含歧视性内容
D. 介绍劳动者从事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职业
2.成为失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条件包括()。
(满分:4)
A. 必须在劳动年龄内
B. 具有劳动能力
C. 必须要有就业的愿望
D. 以上说法都对
3.社会保障是一种制度体系,它由()构成。
(满分:4)
A. 社会保险
B. 社会福利
C. 社会救济
D. 社会优抚
4.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包括()。
(满分:4)
A. 国家促进就业的原则
B. 公平就业和自主择业原则
C. 照顾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原则
D. 禁止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业的原则
5.属于工伤的情形包括()。
(满分:4)
A.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B. 患职业病的
C.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D. 自杀或自残的
6.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包括()。
(满分:4)
A. 调解原则
B. 合法原则
C. 公正原则
D. 及时处理原则
7.我国实行的就业方针为()。
(满分:4)
A. 劳动者自主就业
B. 市场调节就业
C. 政府安置就业
D. 政府促进就业
8.职业培训的标准因培训的专业、工种的不同而不同,有()。
(满分:4)
A. 国家标准
B. 行业标准
C. 企业标准
D. 以上说法都对
9.职业培训在教育内容上具有()。
(满分:4)
A. 基础性
B. 选择性
C. 系统性
D. 单一性
10.关于劳动争议仲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4)
A. 劳动争议仲裁一次裁决即为终局裁决
B. 劳动争议仲裁实行强制原则
C. 劳动争议仲裁收费
D. 劳动争议仲裁实行地域管理
三、判断题:
1.社会保险是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实施的。
(满分:2)
A. 对
B. 错
2.社会保险保障的对象是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或曾经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满分:2)
A. 对
B. 错
3.公民劳动就业权的实现不完全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满分:2)
A. 对
B. 错
4.当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有就业愿望的公民不能就业时,公民不能以诉讼或仲裁的方式向国家主张权利。
(满分:2)
A. 对
B. 错
5.我国对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实行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制度。
(满分:2)
A. 对
B. 错
6.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险模式。
(满分:2)
A. 对
B. 错
7.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
(满分:2)
A. 对
B. 错
8.劳动监督检查的相对人包括劳动者。
(满分:2)
A. 对
B. 错
9.劳动争议仲裁实行一个裁级一次裁决制度,一次裁决即为终局裁决。
(满分:2)
A. 对
B. 错
10.在校学生的勤工俭学属于劳动就业。
(满分:2)
A. 对
B. 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