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工17春《高层建筑结构》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剪力墙的位移曲线呈()形。
(满分:6)
A. 弯曲
B. 剪切
C. 弯剪
D. 扭转
2.反应谱底部剪力法适用于高度(),以()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
(满分:6)
A. 超过40m;弯曲变形
B. 超过40m;剪切变形
C. 不超过40m;弯曲变形
D. 不超过40m;剪切变形
3.高层建筑抗倾覆设计,当H/B()时,在地震作用下,基底不允许出现零应力区。
(满分:6)
A. 大于3
B. 大于4
C. 小于3
D. 小于4
4.高层办公楼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限制为()米/秒方。
(满分:6)
A. 0.05
B. 0.15
C. 0.25
D. 0.35
5.风速与地面粗糙度有关,粗糙度越大,风的阻力越大,风速越小。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地面粗糙度为()。
(满分:6)
A. A类
B. B类
C. C类
D. D类
6.正常使用情况下,高度不大于150m的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的层间位移限制值为()。
(满分:6)
A. 1/250
B. 1/550
C. 1/800
D. 1/1000
7.远离震中地区,长周期波成分(),对()的建筑影响大。
(满分:6)
A. 多,低而刚
B. 少,低而刚
C. 多,高而柔
D. 少,高而柔
二、多选题:
1.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有()。
(满分:6)
A. 抗震性能良好
B. 平面布置灵活
C. 结构自重小
D. 抗侧刚度大
E. 结构顶点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较小
2.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关键应该注意剪力墙的()。
(满分:6)
A. 高度
B. 宽度
C. 位置
D. 组成
E. 数量
3.反应谱的特征,以下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满分:6)
A. 位移随周期增大而减小
B. 阻尼比的增大使地震反应减小
C. 加速度反应随结构自振周期增大而减小
D. 场地的影响,软弱的场地使地震反应的峰值范围加大
E. 加速度反应随结构自振周期增大而增大
三、判断题:
1.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规定,10层以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
(满分:4)
A. 对
B. 错
2.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满分:4)
A. 对
B. 错
3.高层建筑结构如基本的承重单元与抗力单元为框架则称其为框架结构。
(满分:4)
A. 对
B. 错
4.薄壁筒体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将产生弯曲和扭转。
(满分:4)
A. 对
B. 错
5.高层建筑在结构布置方面,应尽量采用平面刚度不均匀的结构体系。
(满分:4)
A. 对
B. 错
6.筒体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主要由一个或多个空间受力的竖向筒体承受水平力。
(满分:4)
A. 对
B. 错
7.高层建筑结构如基本的承重单元与抗力单元为墙则称其为框架结构。
(满分:4)
A. 对
B. 错
8.高层建筑在结构布置方面,应尽量避免采用上刚下柔的结构体系。
(满分:4)
A. 对
B. 错
9.迭代法只能用在刚架同层内各柱高度相等的情况下。
(满分:4)
A. 对
B. 错
10.高层建筑结构在9度抗震设计中,不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满分:4)
A. 对
B. 错
大工17春《高层建筑结构》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在高规最大适用高度表中,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度均()框架核心筒结构的高度。
(满分:6)
A. 等于
B. 高于
C. 低于
D. 不确定
2.对带有裙房的高层建筑,当裙房的面积和刚度相对于其上部塔楼的面积和刚度()时,计算高宽比的房屋高度和宽度可按裙房以上部分考虑。
(满分:6)
A. 较小
B. 较大
C. 相等
D. 不确定
3.小震烈度大约比基本烈度低()度。
(满分:6)
A. 1
B. 1.55
C. 2
D. 2.55
4.采用天然地基时,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可不小于建筑高度的()。
(满分:6)
A. 1/10
B. 1/15
C. 1/18
D. 1/20
5.整体小开口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墙肢截面的正应力可以看作是由()部分弯曲应力组成的。
(满分:6)
A. 1
B. 2
C. 3
D. 4
6.抗侧移刚度是指抗侧力结构单元在单位层间位移下的所需要的()。
(满分:6)
A. 弯矩值
B. 剪力值
C. 轴力值
D. 以上三项均可
7.高度大于()米,且平面形状不规则,立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应按风洞试验确定风荷载。
(满分:6)
A. 100
B. 150
C. 200
D. 250
二、多选题:
1.()的变形以弯曲型变形为主。
(满分:6)
A. 联肢墙
B. 壁式框架
C. 整截面墙
D. 普通剪力墙
E. 整体小开口墙
2.把结构布置成(),能较充分发挥全部抗侧力结构的抗扭效果。
(满分:6)
A. 圆形
B. 鱼形
C. 长方形
D. 正方形
E. 三角形
3.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层间变形()。
(满分:6)
A. 在下部小于纯框架
B. 在下部大于纯框架
C. 在下部等于纯框架
D. 在上部大于纯剪力墙
E. 在上部小于纯剪力墙
三、判断题:
1.在用分层法对框架结构进行近似计算的过程中,若对各层梁柱弯矩求和后,节点弯矩不平衡,可将不平衡的弯矩再分配一次,重新分配的弯矩应考虑传递系数,重新分配。
(满分:4)
A. 对
B. 错
2.建筑平面的长宽比不宜过大,一般宜小于9。
(满分:4)
A. 对
B. 错
3.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满分:4)
A. 对
B. 错
4.建筑结构体型的不规则性有利于结构抗震。
(满分:4)
A. 对
B. 错
5.各个地区和城市的设防烈度是由国家规定的。
(满分:4)
A. 对
B. 错
6.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高于主楼的抗震等级。
(满分:4)
A. 对
B. 错
7.高层建筑设计中,应做到能多设变形缝就多设变形缝。
(满分:4)
A. 对
B. 错
8.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的地面粗糙度为D类。
(满分:4)
A. 对
B. 错
9.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化假定规定,楼盖只作刚体运动,楼盖自身不产生任何变形。
(满分:4)
A. 对
B. 错
10.剪力墙结构中的整体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不需要考虑洞口对截面面积及刚度的削弱影响。
(满分:4)
A. 对
B. 错
大工17春《高层建筑结构》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
1.试验结果表明,当梁的跨高比小于()时,极易发生以斜裂缝为特征的破坏形态。
(满分:6)
A. 5
B. 4
C. 3
D. 2
2.当框架梁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满分:6)
A. C40
B. C30
C. C25
D. C20
3.抗震等级为二级的框架梁剪力增大系数为()。
(满分:6)
A. 1.3
B. 1.2
C. 1.1
D. 1.0
4.当采用水平荷载下的反弯点法进行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时,假定底层柱的反弯点位置距下端为()层高。
(满分:6)
A. 1/3
B. 1/2
C. 2/3
D. 1
5.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总高度二者的()。
(满分:6)
A. 较大值
B. 较小值
C. 平均值
D. 差值
6.框架结构的框架主梁高宽比一般取为()。
(满分:6)
A. 1-1.5
B. 1.5-2
C. 2-3
D. 2.5-3.5
7.在框架结构中,塑性铰出现在()较为有利。
(满分:6)
A. 柱上端
B. 柱下端
C. 柱中间
D. 梁上
二、多选题:
1.当()级抗震情况下,框架结构圆柱形柱截面直径不宜小于450mm。
(满分:6)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E. 五
2.根据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概念,节点设计准则有()。
(满分:6)
A. 梁柱纵筋可靠锚固
B. 小震时,节点应在弹塑性范围内工作
C. 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
D. 大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
E. 节点的承载力不应大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
3.为满足框架结构的性能要求,框架的抗震概念设计应从()方面考虑。
(满分:6)
A. 强柱弱梁设计
B. 强剪弱弯设计
C. 强节点、强锚固设计
D. 限定柱的轴压比
E. 局部加强
三、判断题:
1.规范规定,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也需要参加弯矩调幅。
(满分:4)
A. 对
B. 错
2.适当减小剪力墙的厚度可以调整剪力墙结构的刚度。
(满分:4)
A. 对
B. 错
3.如果框架结构的梁截面尺寸太小,则截面上剪应力将很高,此时,仅用增加箍筋的方法就能有效地限制斜裂缝过早出现及混凝土碎裂。
(满分:4)
A. 对
B. 错
4.框架结构柱子的位移延性随轴压比增大急剧增大。
(满分:4)
A. 对
B. 错
5.在进行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不允许在梁端出现塑性铰。
(满分:4)
A. 对
B. 错
6.框架结构梁内的纵向受拉钢筋搭接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小于200mm。
(满分:4)
A. 对
B. 错
7.滞回曲线表明梁的耗能能力大于柱的耗能能力。
(满分:4)
A. 对
B. 错
8.大量震害调查和试验证明,经过合理设计,可以使钢筋混凝土框架具有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良好的延性。
(满分:4)
A. 对
B. 错
9.梁柱节点破坏的主要形式为主拉应力引起的。
(满分:4)
A. 对
B. 错
10.柱的位移延性比随轴压比的增大而急剧增大。
(满分:4)
A. 对
B. 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