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播学概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下列不属于符号的基本功能的为( )
A. 表述和理解功能 B. 传达功能
C. 记录功能 D. 思考功能
2、下列属于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的为( )
A. 拉斯韦尔模式 B.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C.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D. 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
3、 关于集合行为中的流言具有的特点阐述错误的有( )
A. 流言信息的快速增值 B. 属于非紧急状态下的流言
C. 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 D. 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
4、 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研究领域的传播学奠基人之一是 ( )
A. 拉斯韦尔 B. 卢因 C. 霍夫兰 D. 拉扎斯菲尔德
5、 下列不属于组织传播特点的为( )
A. 传播者是以组织名义出现的
B. 信息大多是指令性、训导性和劝服性的内容
C. 具体传播活动是在少数人中私下进行的
D. 具体传播活动是在有组织、有领导的情况下进行的
6、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为( )
A. 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 B. 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
C. 传播者、受传者、讯息 D. 传播者、受传者、媒介
7、关于人际传播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
A. 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单一
B. 人际传播具有很强的单向性
C. 人际传播属于一种制度化的传播
D. 人际传播中信息的意义比较丰富和复杂
8、将对象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属性预先分成若干类别分别进行随机抽取的抽样技术称为(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 分层抽样 D. 整群随机取样
9、大众传播对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影响属于( )
A. 短期的预期效果 B. 长期的预期效果
C. 短期的非预期效果 D. 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10、在具体的接受过程中,接受者会让那些与己毫不相干的媒介信息从自己感觉线上跑过,这属于选择性心理中的( )
A. 选择性注意 B. 歪曲性理解
C. 卷入性理解 D. 选择性记忆
11、与“知沟”假说呈完全相反观点的理论为( )
A. 议程设置功能 B. “上限效果”假说
C. 沉默的螺旋 D. 培养与分析
12、下列关于人内传播的特点描述错误的为( )
A. 人内传播具有心理学特性 B. 人内传播本质上是人的生理机制
C. 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D. 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
13、里根遇刺的消息,广播媒介使美国人民在一秒钟后获知,这体现了媒介的( )
A. 中介性 B. 负载性
C. 还原性 D. 扩张性
14、下列关于“说服性传播”阐述错误的有( )
A. 它是在40年代至60年代,传播效果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B. 指的是受传者的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
C.“说服与态度改变”的最早的实证研究是在学校中进行的
D. 霍夫兰等人对于“说服性传播”的研究结果证明传播效果的形成并不简单地取决于传播者的主观愿望
15、把“反馈”的概念引进了传播过程研究的理论是( )
A. 控制论 B. 信息论 C. 系统论 D. 计算机科学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试阐述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2、试析信息、符号、媒介三者在传播过程中的关系。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简述内容分析法及其基本过程。
2、试分析网络传播和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