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6春华师《比较文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10道,总分:30分】
1.诗学在西方泛指文学理论,( )的《诗学》就是最早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 (满分:3)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歌德
2.对“比较文学”理解正确的是( )。 (满分:3)
A. “比较”是一种单一的方法。
B. “文学”仅指作品。
C. “文学”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批评等,即具有文学的综合性研究之意。
D. 比较文学对象和方法是封闭性的。
3.( )对文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单个作家或作品的影响,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思潮,并促进文学思潮的出现。 (满分:3)
A. 音乐
B. 宗教
C. 绘画
D. 哲学
4.文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姻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即( )。 (满分:3)
A. 文艺心理学
B. 比较心理文学
C. 翻译学
D.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5.1979年,钱钟书的( )的出版是中国比较文学兴盛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满分:3)
A. 《围城》
B. 《谈艺录》
C. 《写在人生边上》
D. 《管锥编》
6.直线式渊源,其研究目的是从一部作品中找到另一国文学作品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是题材、思想,也可以是情节或细节。 (满分:3)
A. 印象渊源
B. 直线式渊源
C. 曲线式渊源
D. 集体渊源
7.( )研究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及其说蕴涵的文化意义,通过对文学的研究来了解民族与民族之间是怎样互相观察、互相表述的。 (满分:3)
A. 形象学
B. 主题学
C. 文类学
D. 比较诗学
8.《管锥编》的作者是( )。 (满分:3)
A. 钱钟书
B. 鲁迅
C. 林纾
D. 王国维
9.最早使用“比较文学”一词的是( )的两位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他们于1816年出版了一部文学作品集,书名为《比较文学教程》。 (满分:3)
A. 法国
B. 俄国
C. 美国
D. 中国
10.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产生于( )。它的出现与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满分:3)
A. 17世纪末
B. 18世纪末
C. 19世纪末
D. 20世纪末
二、多选题:【10道,总分:40分】
1.影响研究的局限是( )。 (满分:4)
A. 偏重于实证,注重来源与影响的研究,忽略了作品的整体性,妨碍了对作品的总体感悟,从而削弱了作品的魅力。
B. 由于对事实的强调,研究的范围也受到限制。
C. 研究对象的选择缺乏严格的限定,甚至有使其研究范围大得无法为一个学科所容纳的危机。
D. 由于不同民族都存在着亚文化或者异质性文化的问题,往往使平行研究的结论缺乏周全和严密。
2.媒介承担者的分类主要有( )。 (满分:4)
A. 个人媒介
B. 团体媒介
C. 物体媒介
D. 环境媒介
3.除了掌握文学知识外,比较文学学者还需掌握( )。 (满分:4)
A. 掌握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
B. 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历史知识。
C. 掌握多种语言。
D. 了解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乃至整个文化领域的知识。
4.以下属于相似人物的比较研究的是( )。 (满分:4)
A. 《十日谈》“海盗与丈夫”中的女主人公与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易卜生的娜拉三位女性形象的比较
B. 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俄罗斯作品中“多余人”形象的比较
C. 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与我国宋元话本中的杜十娘形象的比较
D. 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与鲁迅《伤逝》中的子君的比较
5.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建立有以下几个标志( )。 (满分:4)
A. 理论著作的出版。
B. 教学课程和机构的设置。
C. 有关比较文学的国际会议的召开。
D. 1899年美国学者贝茨编订的《比较文学书目集》从资料上为比较文学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6.对太极图和十字架的意蕴表述正确的是( )。 (满分:4)
A. 中国文化的象征是“太极图”。
B. “太极图”是圆的,平衡的,具有向心力的,同时也是封闭的,互相纠缠的,内部运动和斗争的。
C. 西方文化的象征是“十字架”。
D. “十字架”纵横相交,向四方延伸,显示出一种张力,也显示出侵略性和扩张性。
7.下列属于平行研究的是( )。 (满分:4)
A. 屈原和但丁
B. 萧红与伍尔芙
C.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卡夫卡《变形记》、尤里斯库的剧作《犀牛》
D. 薄伽丘的《十日谈》和我国清代艾衲居士的《豆棚闲话》
8.以下采用“通感”的是( )。 (满分:4)
A. 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中的“像知了坐在森林中一棵树上,倾泻下百合花也似的声音”。
B. 宋祁《玉楼春》中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
C. 圣?马丁的“看见发光的音调”。
D. 贾岛《客思》中的“促织声尖尖似针”。
9.流传学的研究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满分:4)
A. 中国文学在中国。
B. 中国文学在国外。
C. 外国文学在中国。
D. 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10.学习比较文学的意义是( )。 (满分:4)
A. 有助于视野的拓展和治学方法的改进。
B. 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本国文学和外国文学。
C. 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中外文学史和文学理论。
D. 有助于促进各国文学和文化的联系与交流。
三、判断题:【10道,总分:30分】
1.法国学者基亚认为比较文学实际上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2.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从事比较文学研究,这是俄苏学派比较文学理论中最精彩的部分。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3.为我国第一部完整、严密的文学理论著作的刘勰的《文心雕龙》,受到的宗教影响是极为明显的。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4.所谓“复调小说”,是由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对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进行分析时提出的,指作品中权威声音的消失,众多人物构成一种平等的对话。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5.语言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的差异。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6.探讨某一文类在某一或某些国家一度存在或盛行,而在其他国家却没有出现的现象,叫做缺类研究。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7.文献的渊源研究和文本的渊源研究是渊源学研究的两个方面。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8.阐发研究是一种研究文学理论批评在不同国度传播和流变的方法。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9.文学理论批评对音乐的借鉴主要表现在对色彩和空间意识的吸收上。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0.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即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