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科目:《信托与租赁》 问题1 阅读材料,这些违约对于信托公司与投资者有何启示?(40%) 问题2 什么是刚性兑付(20%) 问题3 谈谈破解刚性兑付对于中国信托业的发展有何影响?(40%) ******************************************************************************* 一、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0%) 佳兆业两起海外票据违约 2015年04月21日14:38 来源于 财新网 两起票据利息违约,佳兆业表示会在财务业绩发布后就未偿还债务进行债务重组。 【财新网】(实习记者 杨巧伶)4月20日晚间,佳兆业发布公告称发生了两起利息违约,成为首家在美元债券市场违约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相关市场人士表示,佳兆业利息违约在市场预期之内。 公告中,佳兆业表示未能按期支付应于3月18日和3月19日到期的1610万美元、3550万美元优先票据利息。佳兆业也未能在债券到期后的30日内作出有关利息付款。这两只优先票据分别是应于2017年到期的2.5亿美元优先票据和2018年到期的5.5亿美元优先票据。 针对利息违约行为,财新记者致电佳兆业公司时,得到的回复是债务偿还方案以佳兆业公告为准,其他信息不方便透露。 佳兆业表示,将会先专注于促进发布2014年经审核财务业绩,业绩发布后会致力于就未偿还债务达成双方同意的重组。 平安信托相关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佳兆业现在还没有办法就利息偿付提出解决办法,要等到一系列资产清算以后,才能拿出整体解决方案。 高博金律师事务所吴壮辉律师告诉财新记者,佳兆业违约是随着越来越多公司走出去寻求境外投资而产生的问题及争议的其中一个例子。“一般来说,投资者可能会变得更加谨慎。而随着投资者寻求更多的保障,借贷成本也可能会增加。” 吴壮辉认为,债权人债务人双方通常会首先尝试就重组债务达成共识,但这并不总是一个可行的选项。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应该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法律救济,包括在相关司法管辖区内提起破产或诉讼程序。 根据佳兆业此前公告,佳兆业境外债务有:2015可转债15亿元人民币,2016票据18亿人民币,2017票据2.5亿美元、2018票据8亿美元、2019票据4亿美元、2020票据5亿美元。 佳兆业表示,希望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尽快与若干境外债务持有人订立暂缓还款协议。 新乡2.7亿集合票据兑付存不确定性 2015年12月23日 20:53 来源于 财新网 三力碳素由于受担保链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恶化,贷款违约严重,债券本息兑付存不确定性 【财新网】(见习记者 郭楠)12月22日,河南三力炭素制品有限公司(下称三力炭素)发布风险提示公告表示,新乡市2012年第一期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债券简称:12新乡SMECNⅡ001)2015年兑付本息存在不确定性。 “12新乡SMECNⅡ001”发行总额为2.7亿人民币,期限3年,其中三力炭素发债额度为8000万元,应于12月27日到期偿付本息。 但是,由于联合发行人之一,三力炭素受担保链影响,出现担保代偿,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兑付存在不确定性。这只集合票据联合发行人还包括河南起重机器有限公司以及河南新科隆电器有限公司,上述两家公司均在22日发布了集合票据兑付公告。 中小企业债集合票据,是由多家中小企业构成联合发行人进行统一发行,并独立还本付息的一种债券融资工具。发行主体应为中小非金融企业,发行规模适中,发行期限较为灵活,并引入了信用增进机制。 联合资信在7月份发布了跟踪评级报告,维持“12新乡SMECNⅡ001”信用等级为AAA。但仍然指出,三力炭素受对外担保代偿压力、银行抽贷、贷款逾期、资金紧张的影响,生产经营压力很大,三力炭素到期自身不能偿还集合票据的风险很大。 三力炭素成立于1991年3月15日,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生产、销售炭素制品及冶金炉料。根据联合资信跟踪报告,三力炭素互保企业河南省奥博纸业有限公司破产重组,三力炭素出现代偿压力,而后出现银行抽贷、资金紧张、贷款逾期的情况。 2014年年报显示,三力炭素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2.50亿元、0.07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7.31%、78.24%。截至2015年三季度,三力炭素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4.00%,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2.68% 贷款逾期严重,三力炭素按期兑压力巨大。据联合资信统计,截至2015年5月初,三力炭素对外担保2.90亿元,担保比率达61.79%,已出现贷款逾期1.30亿元。此外,三力炭素已被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若三力炭素无法按时足额偿付债券本息,根据增信协议约定,作为集合票据信用增进人,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将履行连带保证担保责任,补足本息缺口,履行代偿义务。■ 问题1 根据上述2份材料,这些违约对于信托公司与投资者有何启示? 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2与问题3(60%) “10中钢债”再度延期 兑付危机难解 2015年11月18日 08:02 来源于 财新网 中钢方面希望以时间换空间,由原定的11月16日变更为12月16日,然前景并不乐观 【财新网】(记者 吴红毓然)央企债券违约风险仍在发酵。11月16日,“10中钢债”发布公告,称再次延长回售登记期,由原定的11月16日变更为12月16日。 “10中钢债”涉及20余家机构投资者,由于整个中钢集团资金链问题,投资者对这一债券能否到期顺利兑付也非常顾虑,迫切希望有机构接盘。然而中钢方面则希望能够再度延期,以时间换空间。 此前据财新独家报道,截至2014年12月,中钢集团及所属72家子公司债务逾1000多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债务近750亿元,牵涉境内外80多家银行,还有一些信托、金融租赁公司。(见《财新周刊》 2015年第19期“中钢千亿债务难解”) 在国资委、发改委的协调下,中钢债券持有人会议成立,开过多种形式的会议以协商方案。一位中钢集团高层表示,方案正在落地中,已如实公告。但有投资者担心,由于几方难以达成共识,该债券会无限地延期下去。据财新记者了解,甚至有人提出中钢债是否可以退市的方案。 一位接近中钢债券持有人会议的人士指出,由于中钢集团债权委员会的存在,现在银行相当于冻结了中钢集团的资金,资金使用需要经债委会决定,目前中钢也拿不出钱来兑付债券。 “10 中钢债”为中钢股份在2010年发行的债券,发行规模20亿元,票面利率5.30%,由中钢股份母公司中钢集团提供无条件担保,承销商为中银国际。该债券存续期从2010年10月到2017年10月,2015年10月20日为付息日,这种“5+2Y”结构附有第五年发行人上调票面利率选择权及投资者回售选择权。这意味着,投资者在第五年(即2015年)可以选择赎回债券。 然而就在10月15日,即付息的前几日,中钢股份向债权持有人发函,恳请投资者不要行使回售选择权。中钢集团称:鉴于公司部分业务停摆,导致企业现金流枯竭。若投资者在2015年10月行使回售选择权,公司将无力兑付到期本息,势必出现违约风险。(见财新网“回售大限将至 中钢恳请投资人手下留情”) 10月20日晚,中诚信国际将中钢股份的主体信用等级由BB下调为CC,并将中钢股份列入可能降级观察名单。中诚信国际表示,“10中钢债”新增质押担保的具体操作及执行效果面临一定不确定性,将“10中钢债”的债项等级由BB下调为B,并将“10中钢债”列入观察名单。 11月16日,中钢股份公告表示,为切实维护投资人权益,保障投资人利益,公司拟以所持上市公司中钢国际的股票为债券追加质押担保。目前各相关方正在协商有关方案,现将回售登记期调整为2015年9月30日--2015年12月16日。 前述中钢集团高层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用上市公司股权作质押担保,是为了给“10中钢债”起到增信作用,鼓励投资者继续持有中钢债。但财新记者了解到,由于相关债券未能顺利付息,投资者并不愿意继续持有,迫切希望有机构接盘。“中钢债已相当于实质性违约,去年都卖不出去了。”一位中钢债的投资者说。■ 回售大限将至 中钢恳请投资人手下留情 2015年10月16日 07:48 来源于 财新网 中钢集团日前发声,若投资者对即将到期的20亿“10中钢债”行使回售选择权,公司将无力兑付本期。发改委、国资委正在紧急协调解决方案,希望投资者撤销回售登记 钢铁行业仍处于寒冬,中钢集团也同样面临资金困难局面。 【财新网】(记者 鲁晓曦)中钢集团的债务危机仍在发酵。其核心子公司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钢股份)发行的“10中钢债”,将于10月20日迎来回售期限。该债券的发行规模为20亿元。投资人一旦行使兑付权利即会触发违约风险。 在日前向“10中钢债”投资者发布的一份公函中,中钢集团称:鉴于公司部分业务停摆,导致企业现金流枯竭。若投资者在2015年10月行使回售选择权,公司将无力兑付到期本息,势必出现违约风险。 投资者回售选择权是指:当约定情况出现时,投资人可以把债券卖给发行人,相当于提前兑现。 中钢集团表示,发改委、国资委正在紧急协调“10中钢债”解决方案。希望投资者保持一致行动,撤销回售登记,中钢集团将按照解决方案,妥善处理兑付难题。 中钢集团同时向投资者致歉,并恳请投资者对解决方案予以支持、理解和配合。 对于“10中钢债”违约风险,市场早有预期。中诚信国际7月初即将中钢股份及“10中钢债”的信用等级由AA-下调为BB,属于违约风险较高的债券类型。该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末,中钢集团总资产为1100亿元,总负债为1033亿元;而中钢股份总资产为1000亿元,总负债为950亿元。中钢股份负债占中钢集团集团总负债92%。 招商证券也分析称,中钢股份自2010年起盈利能力恶化,经营性现金流稳定性较差,筹资性现金流在 2012年至2013年均为净流出状态。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企,2013年为94.87%,货币资金对流动负债覆盖率仅为0.13。而大股东中钢集团难以给予有力的财务支持。 “如果没有外部援助,一旦下周二(即10月20日)投资者行使卖权,中钢股份仅凭自身财力无法完成债券兑付。”招商证券明言:“10中钢债”的违约风险很高。 现在外部援助迟迟未定。自一年前中钢集团贷款逾期、缺乏造血机制而濒临破产等情况暴露后,银监会法规部于2014年12月协调召开中钢债务会议,中国银行等牵头成立债委会,就如何处理中钢债务问题进行谈判,但由于几方分歧过大,进展胶着不前。(详细内容见财新周刊报道《中钢千亿债务难解》) 面对债务危机,中钢集团也在积极自救,采取了业务重组、债务结构调整等措施。以集团旗下中钢国际(000928.SH)为例,今年4月注入优质资产后,其盈利能力已有提升。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今年1月至9月,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3.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400%。 但置身下行周期的钢铁行业,中钢集团的自救行动笼罩在阴影中。据中钢协统计,全国大中型钢企上半年营收1.5万亿元,同比下降17.9%;主营业务亏损216.8亿元,增亏167.7亿元。至7月份,亏损企业户数占比超过50%,行业进入困难阶段。 另据广发证券数据显示,钢铁行业整体盈利弱于去年同期,平均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下降19.82%和14.88%。 作为中钢集团核心子公司,中钢股份是一家钢铁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商和产品代理商,主要经营铁矿石、镍矿、萤石、钢材、钢坯等贸易以及提供对应的国际货运服务。 此次中钢集团恳求投资者手下留情是否沦为一厢情愿,4天后将由债权人揭晓答案。■ 刚性兑付怎么破 2015年06月01日 16:04 本文来源于 《财新周刊》 刚性兑付打不破,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银行是关键 【财新网】/火线评论(记者 凌华薇)民营基金“走出去”,买回油田资产后再卖给中石油这样的国有大块头。这样的策略和交易对手看起来万无一失,特别是大宗商品泡沫尚未破灭的时候。国有银行积极牵线搭桥,给项目找好通道公司,做出资管产品在营业厅售卖。有大行的金字招牌与中石油这样的托底央企,还有结构化的收益设计,招徕客户易如反掌。 一朝风云大变,中石油掀起反腐风暴,众高官纷纷落马,无法兑现收购诺言。油田资产拿在手上,一时间油价暴跌,公司价值腰斩,亦无人问津。眼看着资管计划到期而不得不违约。 这是一家民间PE与一家国有大行北京分行最近的遭遇,前者法人代表被各类调查机构反复传唤各种调查;后者分管副行长因处理不力被免。客观而言,这一资管产品违约,同高官落马有关,也存在周期性投资失败的因素。 但此类资管产品的违约案的结果颇为相似。国有大行往往成了投资者的诉求对象。当年在推介时可能越界的证据都被一一翻出。“投资有风险”,这句话谁都懂,但此时投资者可以有选项逼金融机构刚性兑付,又何乐而不“搞大”?银行一般为了维护声誉,多少会以息事宁人为优先选项。因此通过银行渠道售卖的资管产品实际都变成了银行的“高息揽储”、发行的“垃圾债券”。最终,所有风险仍然都堆积在了银行。 而当事机构一般以“非法集资”绳之以法,要求立即变现资产还钱。当事机构则希望投资者可以足够理性,以时间换空间,总能等到云开雾散之时。由此,中国的刚性兑付愈演愈烈。不允许企业或个人破产,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大奇观。 刚性兑付打不破,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银行是关键。国有银行资产规模体量太大,几十亿、上百亿的案子都占不到需要披露的显著比例。一面呼吁要打破刚性兑付,认为这是中国实际利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一面想方设法力保“打破刚兑不是我”,这几乎是现在所有金融机构的心理倾向。 因此,要打破刚性兑付,核心还是市场主体的商业化改革。■ 问题2 什么是刚性兑付(20%) 问题3 谈谈破解刚性兑付对于中国信托业的发展有何影响?(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