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秋公共政策分析(高起专)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政策评估的准备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是()
A. 建立评估机构
B. 确定评估对象
C. 制订评估方案
D. 处理评估结果
满分:3分
2.将政策评估分为前评估与后评估,这是按照()进行分类
A. 组织活动的形式
B. 机构的权利、地位角度
C. 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
D. 政策出台的先后顺序
满分:3分
3.将旧的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政策。这种行为叫做()
A. 政策废止
B. 政策代替
C. 政策分解
D. 政策减缩
满分:3分
4.“党可用其所掌握的大众传播媒介,为制定、实施、调整甚至废除某些政策等大造舆论”这属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监控中的什么方式()
A. 政治监督
B. 党纪监督
C. 媒介监督
D. 组织监督
满分:3分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政策调整的内容()
A. 掌握的新信息,对政策问题加以再认识和重新界定
B. 在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之后,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加以纠正,对政策加以调整
C. 政策目标的校正、修订或再确立
D. 对政策效力的调整
满分:3分
6."这是一种最主要的控制形式,但这种控制形式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局限性"这是指政策控制中的那一种()
A. 前馈控制
B. 反馈控制
C. 间接控制
D. 直接控制
满分:3分
7.我国行政机关内自我监督体系中最强有力的手段是()
A. 专门行政监察
B. 由上对下监控和由下对上监控
C. 业务性的监控
D. 专业性的监控
满分:3分
8.认为政策价值的选择,继而选择某种政策方案,是因为这种选择能产生好的或有效的结果。这里所讲的是()
A. 义务论
B. 本质论
C. 品德论
D. 目的论
满分:3分
9.旧的政策由新的政策所代替,但所面对的政策问题,所要满足的各种需求基本上没有变。这叫做()
A. 政策减缩
B. 政策替代
C. 政策合并
D. 政策分解
满分:3分
10.公共政策主体根据创新战略方针和原则,确定资源整合的途径和方式,使公共政策资源的效用最大化,以实现公共政策创新的目标。这叫做()
A. 理念创新战略
B. 体制创新战略
C. 人才创新战略
D. 资源整合创新战略
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下列属于政策终结的方式是()
A. 政策废止
B. 政策替代
C. 政策合并
D. 政策分解
满分:3分
2.内部评估可分为()
A. 由媒体进行评估
B. 由具体执行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估
C. 由专职评估人员进行的评估
D. 由公共部门以外的评估者对政策进行评估
满分:3分
3.政策终结的一般原因主要有()
A. 财政困难
B. 政府的低效率
C. 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
D. 行为理论的变化
满分:3分
4.为了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制,可以采取的对策有()
A. 建立健全公共政策法律规范,制定公共政策实施具体办法
B. 完善公共政策监控辅助手段,强化立法与司法的监控力度
C. 提高政策监控者素质和水平
D. 加强公民和新闻媒体的监控
满分:3分
5.公共政策评价常用的基本方法有()
A. 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B. “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C. “有-无”对比分析
D. 实验性对比分析
满分:3分
6.从评估组织的活动形式上看,政策评估可以分为()
A. 事实评估
B. 价值评估
C. 正式评估
D. 非正式评估
满分:3分
7.政府机关的政策监督主要内容包括()
A. 专门行政监察
B. 由上对下监控和由下对上监控
C. 业务性的监控
D. 专业性的监控
满分:3分
8.从政策过程角度来看,政策终结一般针对哪些情况()
A. 已经实现了政策的既定目标
B. 发现政策背离了既定目标
C. 发现政策完全是多余的或无效的
D. 发现政策的实施引发了更为严重的问题
满分:3分
9.依主体不同,政策监控包括()
A. 政府对社会的监控
B. 社会对社会的监控
C. 社会对政府的监控
D. 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监控
E.
满分:3分
10.衡量公共政策创新的标准有()
A. 是否与原有的公共政策有根本性的差异
B. 是否解决了特定的公共政策问题
C. 是否建立了新的公共政策秩序
D. 是否改变了政策的主体
满分:3分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组织的终结不会影响到组织中人员的利益,所以不会受到抵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直接监控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被授权执行监控的一方与授权方有一个一致的价值系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根据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需要,遵循有效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精选评估对象,才能使评估收到最佳效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西方公共政策创新研究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而展开:政府竞争与政策创新和市场化与政策创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按照控制人员与控制对象的关系,政策控制分为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定量评估方法克服了评估活动中的主观倾向,使得评估结果更客观、更科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目标群体评估法指由政策目标群体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政策的个人理解来评定政策执行的效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义务论是根据政策行为内在的价值来评价政策行为,认为价值是人类在政治、法律、经济、科学、艺术、宗教、道德和习俗领域中进行评价时所感兴趣的东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确定评估对象实质上是决定评估什么政策,或是评估政策的哪部分内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共产党领导的政府使政治与行政彼此间相互支持,紧密联系,这样,政府创新就具有综合创新的特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成本-效益评估法是指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影响和目标实现程度进行评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政策资源的混合是指投入不同政策的资源,彼此交织在一起,很难分清某项资源的支出究竟应该属于哪一个政策,或每项政策的总投入是多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根据原理,要顺利实现政策终结,必须使抑制力大于驱动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工具创新战略是指公共政策创新主体根据创新战略方针和原则,选择合适的工具服务于政策创新,使公共政策创新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实现公共政策创新目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一项政策是否能成功终结,主要取决于政策终结支持者的态度和人数的多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有-无”对比分析是社会实验法在公共政策评估中的应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必须由法定的主体依据相关的法律通过相应的程序加以制定和实施,并因此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马尔柯夫主要研究要求获得某种服务的对象所产生的随机性聚散现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所谓的政策调整,也就是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人民代表大会的政策监控是政府系统内部进行的对政府行为监督和控制,以实现政策目标,提高政策绩效的行为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