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老师角色的转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0 12: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教学目的任务、形式的改变,教师所担任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体育课教学也不例外。由原来的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以提高技术水平为主.转变成“以育人
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这种形势下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所肩负的责任不同了。

一、教师身份的转变
1、由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转变成有组织者头衔的设计师、总导演体育课是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学生进行活动的。但是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教师课前的设计.它包括教材的搭配,教学方法的运用,主题的确定,表现形式等。如果这方面处理得当,体育课就成功了一半。比如教材的选择,在室外风很大的情况下上羽毛球课,学生捡球的次数多,练习的时间少,达不到掌握技术和锻炼的目的。还有在寒冷的冬天,让学生练习武术,虽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短时间可以,可整节课练习,效果就不明显了。又如主题的确立,耐久跑练习,单调枯燥,学生不愿练习,这一内容可结合学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主题,模仿长征的场景设计不同的障碍,让学生发扬红军精神,不怕苦不怕累。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学习锻炼兴趣,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的品质。在活动中提高身体素质。
2、由传道授业者转变成参与活动的孩子王
传统的教学是讲解示范技术要领.然后组织学生练习.教师指导、评价,像裁判、法官,师生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我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不仅仅是指导者引导者,而且也应该是一名参与者,身教胜于言传。一节课仅靠几次集体示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教师也参与学生练习.那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一是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来看。教师参与给学生一种平等的感觉,更能融洽师生关系,能提高学生的练习情趣:二是教师参与运动给学生不停的示范,加强无意注意,形成思维定势。有利于动作定型。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看、不停的模仿.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向老师看齐,甚至于想超过老师的想法。比如足球的带球过人,将这一技术放到比赛中运用,这时教师参与比赛其效果远比站着指导强。因为学生所学的动作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体现它的作用。教师参与好比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练习,运用了立体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速度快,教师教学效果显著。

二、教师观点的转变
过去体育教学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从而忽视了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和健康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放在首位。课改后确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使我们的教学重点转移,目标明确,从培养学生认知、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入手,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
三、教学模式的变化
体育教学的结构是开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部曲,多年来体育教学一直沿袭这一模式。评价体系亦依此而行。这种形式不但使课堂呆板,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自我展。所以我认为一节好课,不应照搬这种旧的模式,而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场地、天气等因素,灵活运用,以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不久前我看到这样一节课,课前、当我们走到操场时,篮球场上已响起优美的音乐,任课教师已站在那儿。有三三两两的学开始进场,并进行拍球,场边摆放着四张篮球运球方法的挂图。渐渐地,学生已陆续来到球场,拿着球,合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运球。可以想象学生通过几节文化课的学习很疲劳.这时他们听着音乐看着挂图不停运球投篮,尽情的发挥、释放自己,是多么快活。课前学生的情趣就充分调动起来了。上课铃响,教师集合队伍。然后让学生自己表演不同的运球方法,自我展示。教师稍加指点.紧接着学生根据各种表演的动作自己练习,这样开始的准备过程不知不觉就进入到基本部分,过渡自然,不拘泥形式。课堂气氛和谐。整个教学结构是“兴趣激发,体验探索、拓展研习、挑战体验.开心一笑”。像这样的结构形式值得学习,同时也要发挥我们的创新能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教学形式。把体育课上得更加生动活泼。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