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作业] 东财14春《社会学B》在线作业(随机)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4 08: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财14春《社会学B》在线作业一(随机)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60分。单选)
1.( )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和习惯。
A. 普芬多夫
B. 爱德华·B·泰勒
C. 威廉·奥格本
D. 查尔斯·库利
满分:3分
2.下列关于种姓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
A. 种姓制度与印度次大陆的文化以及印度教的轮回观念紧密相连
B. 种姓制度实行族内婚
C. 种姓制度最高为刹帝利
D. 种姓制度认为一个人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是一出生即确定的
满分:3分
3.奥地利心理学家( )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A. 史密尔
B. 伯曼
C. 弗洛伊德
D. 隆布罗索
满分:3分
4.在( )阶段,家庭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
A. 新家庭产生阶段
B. 生育和抚养子女阶段
C. 孩子陆续就业和结婚阶段
D. 家庭收缩阶段
E. 空巢阶段
F. 家庭灭亡阶段
满分:3分
5.下列哪项不属于普遍的文化模式( )。
A. 语言
B. 艺术
C. 京剧
D. 习俗
E. 科学
满分:3分
6.一位女工程师,在家里是丈夫的妻子,父母的女儿,儿子的母亲,在单位里是工程师,对老同学又是朋友,对客人又是主人......,由此形成了一个( )。
A. 社会角色
B. 角色集
C. 规定性角色
D. 自致角色
满分:3分
7.( )指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它规定着成员身份及其日常活动。
A. 内群体
B. 参照群体
C. 所属群体
D. 正式群体
满分:3分
8.下列有关冲突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团体间的冲突有利于增进团体内部的团结
B. 冲突不利于社会变迁
C. 冲突对方所争夺的目标既可相同也可不同
D. 冲突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打败对方
满分:3分
9.( )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环节。
A. 政策问题的确认
B. 政策目标的确定
C. 政策方案的评估
D. 社会政策执行
满分:3分
10.从空间性上看,大学属于( )。
A. 法定社区
B. 自然社区
C. 专能社区
D. 精神社区
满分:3分
11.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是( )的定轨所造成的。
A. 个人能力
B. 性别角色
C. 社会性别
D. 女权主义
满分:3分
12.( )认为,对社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尽快重建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
A. 社会整合理论
B. 文化冲突理论
C. 社会解体理论
D. 价值冲突理论
满分:3分
13.____是家庭关系的起点和基础。
A.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B. 夫妻关系
C. 婆媳关系
D. 祖孙关系
满分:3分
14.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____。
A. 19世纪中叶
B. 1911年
C. 1949年
D. 1979年
满分:3分
15.根据社会学对文化类型的区分,制度、规范和观念等属于( )。
A. 主文化
B. 亚文化
C. 物质文化
D. 非物质文化
满分:3分
16.按流动主体的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批进城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属于____。
A. 代际流动
B. 群体流动
C. 个人流动
D. 水平流动
满分:3分
17.在心理成熟中,下列哪个属于情绪成熟:( )。
A. 不易冲动
B. 能随机应变
C. 不固执
D. 无随意性
满分:3分
18.人们在实践角色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许多事前预料不到的困难、挫折或新情况,因此,角色的扮演者不得不随机应变地创造出一些过去为这一角色所不具有的行为规范。这个过程实际上是____过程。
A. 角色选择
B. 角色建设
C. 角色领悟
D. 角色选择
满分:3分
19.( )对社会越轨进行控制的最有效途径。
A. 内在控制
B. 外在控制
C. 正式控制
D. 非正式控制
满分:3分
20.一个移民到了新的国家和文化环境以后,可能要全盘放弃原来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这是( )的过程。
A. 预期社会化
B. 发展社会化
C. 逆向社会化
D. 再社会化
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多选)
1.从社会变迁方式角度划分,社会变迁可分为( )。
A. 整体变迁
B. 局部变迁
C. 渐进的社会变迁
D. 激进的社会变迁
满分:4分
2.传统管理理论包括( )。
A.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B. 亨利·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C. 马科斯·韦伯的“科层制”管理理论
D. 巴纳德的组织协作论
满分:4分
3.社会角色通过( )等一系列环节加以表现。
A. 布景与道具
B. 衣着、仪表和言谈举止
C. 台前、台后表现
D. 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
满分:4分
4.从近代家庭结构总的变化趋势来看,( )比例在上升,世界多数国家的家庭呈现出小型化趋势。
A. 复合家庭
B. 主干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单亲家庭
E. 单身家庭
满分:4分
5.下面列举的社会成员间的差别哪些属于自然差别:( )。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地位
E. 种族
F. 声望
满分:4分
6.巴纳德认为,组织是由多个人组成的协作体系。一个命令是否具有权威性,决定于权威被接受的几个条件:( )。
A. 接受者能理解命令
B. 接受者认为这一命令与组织目标没有矛盾
C. 这个命令与接受者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D. 接受者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能执行这个命令
满分:4分
7.规章条例属于哪种社会控制手段( )。
A. 积极的社会控制
B. 消极的社会控制
C. 正式控制
D. 非正式控制
E. 外在控制
F. 内在控制
G. 硬控制
H. 软控制
满分:4分
8.城市社区的特征包括:( )。
A. 人口规模大
B. 城市居民异质性高
C. 社区居民人际交往中的情感色彩薄弱
D. 城市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有较明显区分
满分:4分
9.社会角色理论的来源有( )。
A. 美国芝加哥学派
B. 人类学
C. “完形主义心理学”
D. 社会戏剧论
满分:4分
10.依据群体类型的不同划分方法,同乡会属于( )。
A. 正式群体
B. 非正式群体
C. 血缘群体
D. 地缘群体
E. 业缘群体
东财《社会学B》在线作业二(随机)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60分。单选)
1.____是家庭关系的起点和基础。
A.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B. 夫妻关系
C. 婆媳关系
D. 祖孙关系
满分:3分
2.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下列有关群体凝聚力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个人与群体间遵循互惠原则
B. 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遵循一致性和互补性原则
C. 具有权威的领导和成员对此权威的认同和拥护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必要条件
D. 一个不存在内部分裂的群体面临环境的巨大压力和威胁时凝聚力会减弱
满分:3分
3.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不断深化,社会成员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发挥着不同的职能。这是社会分化中的( )分化。
A. 水平
B. 垂直
C. 横向
D. 纵向
满分:3分
4.下列哪项不属于普遍的文化模式( )。
A. 语言
B. 艺术
C. 京剧
D. 习俗
E. 科学
满分:3分
5.社区发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在其著作《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设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中提出并使用的。
A. F·法林顿
B. J·斯坦纳
C. 桑德斯
D. 波尔斯
满分:3分
6.群体存在的基础,从社会成员个体方面看,____是群体得以维持的根本。
A. 互动关系
B. 交换关系
C. 人际关系
D. 社会关系
满分:3分
7.( )认为,对社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尽快重建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
A. 社会整合理论
B. 文化冲突理论
C. 社会解体理论
D. 价值冲突理论
满分:3分
8.“近水楼台”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相互交往过程中( )的必要性。
A. 活动空间接近
B. 群体成员间的接触时间长
C. 群体成员间的相互交往比较自由
D. 交往各方角色、地位间的社会差异较小
满分:3分
9.在情感向度上,遵循( )原则。
A. 等价原则
B. 回报原则
C. 互补原则
D. 诚信原则
满分:3分
10.种族社区是从____角度来考察的。
A. 历史演化
B. 空间性
C. 非空间性
D. 综合标准
满分:3分
11.( )从社会结构中寻找越轨的原因,强调社会越轨的相对性。
A. 社会失范论
B. 文化冲突理论
C. 亚文化群理论
D. 标签理论
满分:3分
12.下列关于“二元”社会结构的论述错误的是:( )。
A. “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中明显地同时并存着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的情况
B. “二元”社会表现为社会性质上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C.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社会结构只存在于经济领域
D. “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不可避免
满分:3分
13.在( )阶段,家庭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
A. 新家庭产生阶段
B. 生育和抚养子女阶段
C. 孩子陆续就业和结婚阶段
D. 家庭收缩阶段
E. 空巢阶段
F. 家庭灭亡阶段
满分:3分
14.奥地利心理学家( )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A. 史密尔
B. 伯曼
C. 弗洛伊德
D. 隆布罗索
满分:3分
15.根据社会学对文化类型的区分,制度、规范和观念等属于( )。
A. 主文化
B. 亚文化
C. 物质文化
D. 非物质文化
满分:3分
16.社会整合理论(Social Integration)是由法国社会学家( )提出来的。
A. 帕森斯
B. 奥格本
C. 迪尔克姆
D. 斯宾塞
满分:3分
17.____认为,群众的特征表现为有意识的人格已经消失,无意识的人格占据主导地位,情绪和观念感染、暗示的影响使群众心理朝某一方向发展,并具有将暗示的观念立即转变为行动的倾向。
A. 模仿理论
B. 感染理论
C. 匿名理论
D. 控制转让理论
满分:3分
18.在我国,通常所划分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或大区)——乡(镇或街道)——村(居民委)——邻里等七级,是按照____来划分的。
A. 群体关系
B. 微观社会
C. 地缘关系
D. 社会制度
满分:3分
19.( )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A. 社会
B. 社会制度
C. 社会关系
D. 社会机制
满分:3分
20.( )是指社会成员在各阶层、职业间的流动不受制度性限制的流动模式。
A. 水平式流动
B. 开放式流动
C. 封闭式流动
D. 混合式流动
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多选)
1.传统管理理论包括( )。
A.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B. 亨利·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C. 马科斯·韦伯的“科层制”管理理论
D. 巴纳德的组织协作论
满分:4分
2.下面列举的社会成员间的差别哪些属于自然差别:( )。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地位
E. 种族
F. 声望
满分:4分
3.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正确的论述是( )。
A.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动态过程
B.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
C. 人口老龄化的最直接结果之一是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提高
D.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人口趋于大龄化
满分:4分
4.初级群体的控制手段可以有( )。
A. 习惯
B. 风俗
C. 伦理道德
D. 群体意识
满分:4分
5.社会唯实派的代表人物有:( )。
A. F· H·吉丁斯
B. 乔治·齐美尔
C. 迪尔克姆
D. G·塔尔德
满分:4分
6.从社会变迁方式角度划分,社会变迁可分为( )。
A. 整体变迁
B. 局部变迁
C. 渐进的社会变迁
D. 激进的社会变迁
满分:4分
7.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分层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表现在:( )。
A. 城乡制度变革加速了社会成员的流动
B. 新兴职业对自获条件的要求为社会成员的行业和职业流动提供了可能
C. 职业结构的变化催生了一个日益庞大的中间阶层
D. 职业体系日趋开放
E. 社会自由流动空间日益扩大
满分:4分
8.谋财害命属于哪种越轨行为( )。
A. 正向越轨
B. 负向越轨
C. 违纪行为
D. 犯罪行为
满分:4分
9.集合行为,也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的特征有( )。
A. 人数众多
B. 非组织性
C. 行为者相互依赖
D. 突发性
满分:4分
10.下列哪些是角色距离现象的具体表现( )。
A. 军纪不严的士兵
B. 衣冠不整的教授
C. 与儿童玩耍的成年人
D. 退休后的老同志回到家中
东财《社会学B》在线作业三(随机)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60分。单选)
1.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____。
A. 19世纪中叶
B. 1911年
C. 1949年
D. 1979年
满分:3分
2.在( )阶段,家庭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
A. 新家庭产生阶段
B. 生育和抚养子女阶段
C. 孩子陆续就业和结婚阶段
D. 家庭收缩阶段
E. 空巢阶段
F. 家庭灭亡阶段
满分:3分
3.( )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象征。
A. 地缘关系
B. 业缘关系
C. 群体关系
D. 个人关系
满分:3分
4.在心理成熟中,下列哪个属于情绪成熟:( )。
A. 不易冲动
B. 能随机应变
C. 不固执
D. 无随意性
满分:3分
5.按流动主体的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批进城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属于____。
A. 代际流动
B. 群体流动
C. 个人流动
D. 水平流动
满分:3分
6.社区发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在其著作《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设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中提出并使用的。
A. F·法林顿
B. J·斯坦纳
C. 桑德斯
D. 波尔斯
满分:3分
7.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实际上就是说,子女能不能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主要责任之一就在于家庭。家庭是最基本的初级群体,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初级群体承担着( )功能。
A. 社会化
B. 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C. 维护社会秩序
D. 促进社会运行
满分:3分
8.( )从社会结构中寻找越轨的原因,强调社会越轨的相对性。
A. 社会失范论
B. 文化冲突理论
C. 亚文化群理论
D. 标签理论
满分:3分
9.( )最早把行政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个环节。
A. 泰勒
B. 亨利·法约尔
C. 马科斯·韦伯
D. 霍桑
满分:3分
10.种族社区是从____角度来考察的。
A. 历史演化
B. 空间性
C. 非空间性
D. 综合标准
满分:3分
11.奥地利心理学家( )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A. 史密尔
B. 伯曼
C. 弗洛伊德
D. 隆布罗索
满分:3分
12.从空间性上看,大学属于( )。
A. 法定社区
B. 自然社区
C. 专能社区
D. 精神社区
满分:3分
13.在( )看来,阶级的划分标准是经济地位,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A. 马克思主义
B. 韦伯
C. 帕累托
D. 埃里克·赖特
满分:3分
14.( )是指以全社会的名义颁布行为规则,并对全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全部个体的社会行为进行调节和制约的方式。
A. 组织控制手段
B. 制度控制手段
C. 文化控制手段
D. 行为控制手段
满分:3分
15.( )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环节。
A. 政策问题的确认
B. 政策目标的确定
C. 政策方案的评估
D. 社会政策执行
满分:3分
16.下列关于“二元”社会结构的论述错误的是:( )。
A. “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中明显地同时并存着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的情况
B. “二元”社会表现为社会性质上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C.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社会结构只存在于经济领域
D. “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不可避免
满分:3分
17.( )是指社会成员在各阶层、职业间的流动不受制度性限制的流动模式。
A. 水平式流动
B. 开放式流动
C. 封闭式流动
D. 混合式流动
满分:3分
18.( )把角色定义为:角色是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
A. 拉尔夫·林顿
B. 弗洛伊德
C. 乔治·米德
D. 雅各布·莫雷诺
满分:3分
19.( )对社会越轨进行控制的最有效途径。
A. 内在控制
B. 外在控制
C. 正式控制
D. 非正式控制
满分:3分
20.( )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也是社会变迁的动力。
A. 环境变化因素
B. 科技进步因素
C. 社会价值观
D. 生活方式变化
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多选)
1.生命历程理论在考察宏观的社会结构与个体的生命历程间的关系式的要点有( )。
A. 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B. 生命相关性
C. 生命的时间安排
D. 人的能动性
满分:4分
2.与实在社区相比,虚拟社区具有哪些特征:( )。
A. 交往的超时空性
B. 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
C. 人际关系较为松散
D. 社区群体的流动较为频繁
E. 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的交往准则
满分:4分
3.从近代家庭结构总的变化趋势来看,( )比例在上升,世界多数国家的家庭呈现出小型化趋势。
A. 复合家庭
B. 主干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单亲家庭
E. 单身家庭
满分:4分
4.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初级社会群体的发展趋势有( )。
A. 家庭原有的生产功能
B. 教育功能日趋社会化
C. 赡养功能日趋社会化
D. 邻里等的名存实亡
满分:4分
5.一般地,家庭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A. 复合家庭
B. 主干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单亲家庭
E. 单身家庭
满分:4分
6.人类的依赖生活期大致要经历( )。
A. 乳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满分:4分
7.下列哪些是角色距离现象的具体表现( )。
A. 军纪不严的士兵
B. 衣冠不整的教授
C. 与儿童玩耍的成年人
D. 退休后的老同志回到家中
满分:4分
8.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正确的论述是( )。
A.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动态过程
B.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
C. 人口老龄化的最直接结果之一是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提高
D.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人口趋于大龄化
满分:4分
9.社会运行通常可分为( )和( )两种形态。
A. 纵向运行
B. 交互运行
C. 逆向运行
D. 横向运行
满分:4分
10.在政策方案评估时,应坚持以下标准( )。
A. 应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
B. 消耗的资源应尽可能少
C. 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应尽可能少
D. 实施中产生的副作用应尽可能小
满分:4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