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北大学13秋学期《水文地质学基础》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5分。)
1.有关地表接受降水入渗能力和入渗速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地表接受降水入渗能力初期较小,逐渐变大。
B. 地表接受降水入渗能力是一个定值。
C. 降水入渗速率是逐渐变小的,最后变为零。
D. 降水入渗能力和入渗速率随着降雨延续逐渐趋于某一定值。
满分:5分
2.对构造裂隙水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构造裂隙水局部流向与整体流向基本一致。
B. 构造裂隙的张开性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张开程度,描述裂隙岩层的透水性时,方向性极为重要。
C. 构造裂隙水都是潜水。
D. 构造裂隙水都是承压水。
满分:5分
3.关于地下水含水系统的正确表述是:()
A. 自然界的含水系统类型基本一致。
B. 含水系统内部不存在隔水层。
C. 同一个含水岩层由于构造原因也可以构成一个以上的含水系统。
D. 同一含水系统中,各部分的水力联系程度基本相同。
满分:5分
4.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
A.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C.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发育多个层次不同的径流系统。
D.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水化学特征一般不随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力特征变化而变化。
满分:5分
5.判断下图中三个可溶地层中岩溶最发育的是:()
A. a可溶地层。
B. b可溶地层。
C. c可溶地层。
满分:5分
二、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75分。)
1.可溶岩与下伏隔水层的接触面上往往也会发育成层的溶洞。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2.大气降水是岩溶水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补给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3.地下水位下降可以引起土壤的砂化和地面沉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4.悬挂毛细水形成在上层颗粒粗而下层颗粒细的层状土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5.饱水带中,按是否含水以及透过和给出水的能力将饱水带岩层分为含水层和隔水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6.冰面比水面,海水比淡水,浊水比清水蒸发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7.地质循环途径长,速度缓慢,在地质历史进程中进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8.水是可再生资源,可以源源不断的供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9.构造裂隙水仅用裂隙率或平均渗透系数描述裂隙岩层的透水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0.一种岩石中空隙的发育只能具有一种类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1.1毫克当量硬度相当于2.9德国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2.地表热辐射是大气的一次热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3.水的侵蚀能力取决于其中所含的CO2含量,与其它因素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4.隐渗流是渗透系数趋于定值以后的渗流;显渗流是渗透系数趋于定值以前的渗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5.一个德国度相当于1升水中含有10mgCaO或7.2mg MgO
13秋学期《水文地质学基础》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5分。)
1.对附加表面压强正确地描述是:()
A. 凸起的弯液面,对液面内侧的液体,附加一个负的表面压强。
B. 凹进的弯液面,对液面内侧的液体,附加一个正的表面压强。
C. 附加表面压强总是指向液体表面的曲率中心的相反方向。
D.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弯曲的液面将对液面以内的液体产生附加表面压强
满分:5分
2.下面对空隙描述最正确的是:()
A. 空隙只在地壳表层及地下一、两公里以内分布。
B. 空隙是由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
C. 空隙就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
D. 空隙决定着地下水的分布、赋存和运动特点。
满分:5分
3.对层流和紊流的错误描述是:()
A. 只有在狭小空隙的岩石中流动时,地下水水的质点排列才较有秩序,作层流运动。
B. 在岩层空隙中渗流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称作层流运动。
C. 水的质点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称为紊流运动。
D. 由于结合水受介质的吸引力较大,使水的质点排列较有秩序,因此作层流运动。
满分:5分
4.平原区从河道(古河道)到河间洼地,有关岩性、地下水赋存、补给与排泄变化的正确描述是:()
A. 岩性由细到粗,地下水埋深由浅到深,补给由差到好,由蒸发排泄到径流排泄。
B. 岩性由细到粗,地下水埋深由深到浅,补给由差到好,由径流排泄到蒸发排泄。
C. 岩性由粗到细,地下水埋深由深到浅,补给由差到好,由径流排泄到蒸发排泄。
D. 岩性由粗到细,地下水埋深由浅到深,补给由好到差,由径流排泄到蒸发排泄
满分:5分
5.判断下面各图所代表的泉的类型(e)图()
A. 侵蚀泉
B. 接触泉
C. 溢流泉
D. 接触带泉
满分:5分
二、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75分。)
1.等水头线的密疏说明水力梯度的大小,等水头线密代表水力梯度小,等水头线疏代表水力梯度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2.裂隙就是固结坚硬岩石,在各种应力作用下使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裂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3.构造裂隙水即使是潜水,也显示局部承压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4.自然界中的地下水都属于非稳定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5.地下水中主要离子分布广、含量多的原因就是因为构成这些离子的元素,是地壳中含量较高,且较易溶于水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6.等大颗粒直径越大,则孔隙越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7.人类可以赖以生存的水是由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结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8.岩溶含水介质的多级次性与不均质性决定了岩溶水的总体特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9.下图A是各向同性非均质含水层,图B是各向异性非均质含水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0.决定着天气和气候气象要素的复杂变化的大气层是对流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1.滨海三角洲沉积物自下而上颗粒由粗变细;自外向内,颗粒由细变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2.地下水的径流强度取决于含水层的透水性和水力梯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3.包气带水的赋存和运移受毛细力与重力的共同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4.潜水在整个含水层分布面积上都能直接接受补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5.饱水带中岩石空隙全部为液态水所充满,是二相介质。
13秋学期《水文地质学基础》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5分。)
1.有关地下水存在及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地下水存在及运动的岩石空隙介质有三种。
B. 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介质中的存在形式包括强、弱结合水,毛细水和重力水。
C. 所有存在形式的地下水都能在岩石空隙介质中流动。
D. 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介质中的实际地下水流运动是极其复杂的。
满分:5分
2.对岩溶发育正确的描述是:()
A. 可溶岩中都可以发育岩溶。
B. 可溶岩中的水要具备侵蚀能力,水是否流动并不重要。
C. 只要水可以在可溶岩中流动,就可以发育岩溶。
D.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可溶岩层要具有一定的透水性。
满分:5分
3.对自然界岩石中空隙的发育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 松散岩石只发育孔隙。
B. 坚硬的岩石中只发育裂隙。
C. 可溶岩石中只发育溶穴,不存在其它类型的空隙。
D. 自然界岩石中的空隙可以包括多种类型。
满分:5分
4.下面描述地壳岩石中存在的水的形式正确的是:()
A. 地壳岩石中存在在岩石“骨架”中的水只有沸石水和结晶水。
B. 地壳岩石中的水都赋存在岩石空隙中。
C. 地壳岩石中除存在液态水外,还存在着固态水和气态水。
D. 结合水不属于岩石空隙水。
满分:5分
5.描述浓缩作用的结果不正确的是:()
A. 地下水中矿化度不断增高。
B. 溶解度较小的盐类在水中相继达到饱和而沉淀析出。
C. 难溶盐类离子逐渐成为水中主要成分。
D. 使地下水矿化度和化学类型都将发生变化。
满分:5分
二、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75分。)
1.地下水没有不良水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2.地下水中主要离子分布广、含量多的原因就是因为构成这些离子的元素,是地壳中含量较高,且较易溶于水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3.大气热源就是来自于太阳热辐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4.一种岩石中空隙的发育只能具有一种类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5.地表热辐射是大气的一次热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6.附加表面压强的产生是由指向液层内部的表面张力的合力引起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7.内生水就是产自地球深部圈层当中岩浆分异的高温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8.降水强度表示单位时间的降水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9.潜水埋藏越浅,对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越有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0.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质可以呈现水平和垂直分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1.概化的假想水流是完全可以代替真实水流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2.最有意义的成岩裂隙水是发育在陆地喷溢的玄武岩成岩裂隙中的地下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3.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与离子浓度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4.假想水流与真实水流的流速相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5.含水系统是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因此含水系统没有向外界环境开放的边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