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中国当代文学2013年上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3 00: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上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国当代文学》(“文革”与恢复期文学)(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1965年       的文章                       在上海发表,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2、文革中反映极“左”文艺思潮的政治影射电影代表作如        、        等。
3、文革期间一度盛行“           ”、“            ”、“三突出”、“三陪衬”等创作谬论。
4、“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有两类:一类是以              为代表的政治高压下的写实手抄本文学,另一类是以                 为代表的民间广泛流传的手抄本文学。
5、1980年后文艺新的指导思想是“       ,     ”。
6、新时期文学的界碑式作品是刘心武的           ,他的创作经历了问题小说、人的小说到纪实样式的社会文化心理小说,后者如长篇小说              。
7、新时期军旅小说首先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展现战争中人性的真实,标志性作品为               ;一是严峻地面对生活的真实,标志性作品是                  。
8、文艺界全面“解冻”的标志是      年召开的第     次文代会。
9、1977年话剧创作现实主义复归的标志性作品是政治喜剧                    和歌颂老一辈革命家的         。
10、文革结束后,“归来者”诗人的代表艾青先后创作了长诗             、           抒发胸臆,在文坛激起很大反响。

二、在下列人物及其作家作品之间连线(每线段1分,共10分。)
阿庆嫂          路遥            《沙家浜》
王晓华          李存葆          《伤痕》
胡玉音          卢新华          《人生》
高加林          汪曾祺          《芙蓉镇》
梁三喜          古华            《高山下的花环》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样板戏   
2、《纪要》
3、“三突出”
4、 伤痕文学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析王蒙《春之声》等“东方意识流”小说的创新。
2、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对当代文坛的意义。
3、简析张贤亮《绿化树》的思想艺术特色。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结合作品分析“反思文学”的内涵与价值。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