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3 10: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   容    摘    要
(中心思想):当前,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及跨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已经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因此,作为影响对外贸易和跨国资本流入的重要因素,人民币汇率的任何变动,都将对我国进出口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然而,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又与外汇市场息息相关。美、欧、日占据世界经济主体,尤其美元占据着国际市场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其汇率波动对人民币汇率产生重要影响。
(调查情况及方法):,本文收集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着重考察美元、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及其内在关联,从而提出我国进出口的发展对策。
(调查结论):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不断加大,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日益增大。要采取积极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美元贬值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调整对外贸易政策,促进进出口结构优化。 增加对我国主要贸易顺差国的进口数量。 适当放宽外汇使用限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国际收支状况及其他配套改革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稳步推进。
关键词: 汇率  美元  人民币 进出口 对策  影响
目            录
一、世界经济形式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 2
(一)世界经济保持增长,我国外贸市场空间仍较大 2
(二)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加工贸易影响显著,一般贸易保持高速增长 2
(三)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企加剧了世界经济摩擦的风险,欧美等国对我发起的贸易摩擦多由失业部门发起 2
(四)油价高企加剧了我国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3
(五)顺应世界FDI大潮,调整引资政策重点 3
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
(一)美元贬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
(二)美元贬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 4
(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5
(四) 人民币升值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6
三、对策建议 6
(一) 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6
(二) 调整对外贸易政策,促进进出口结构优化 6
(三) 增加对我国主要贸易顺差国的进口数量 6
(四) 适当放宽外汇使用限制 7
四、几点结论 7
参考文献 ……………………………………………………………………………………………8
四、几点结论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必须与金融体制改革及企业调整配套进行,以防止对企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过大冲击。目前制约人民币改革进程的因素包括:其一、要防止国际资金的大规模流出。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会导致国际热钱流出中国,从而带来中国经济的硬着陆。其次,必须保持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防止房地产业大幅萎缩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再次,要保证出口保持较强的增长,以保持人们对中国增长的信心。如果中国出口增长降到单位数百分率的水平,就可能引发增长信心危机,从而导致资金外流,引发经济的硬着陆。
  很多研究证实,中国生产力长时间持续增长的良好程度,远远好于其他亚洲经济体。这一时期,生产力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这和物质资本积累的贡献率非常接近。
除了高盛以外,包括2005年经合组织发布的报告都支持这样一个基本结论:中国1978年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生产力的增长,1978年后的中国生产力年均增长的估值介于2%到4%之间。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并不如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巨大。目前导致中国巨大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出口产业的成本很低。这不仅是劳动力成本很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有许多社会成本没有计算到成本中去。实际上,目前的劳工成本没有包括它的社保体制及医疗体制保障等成本,还有安全生产保障及环境保障的投入,如果把这些体制都完善起来的话,中国的劳动成本就会大幅提高。与这些成本相比较,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就并没有低估多少。因此,解决人民币汇率低估问题,我们不仅要从汇率机制改革着手,而且要从产业的升级换代及完善企业制度等方面着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发布的《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2005年中国汇率制度报告》指出,解决世界经济的失衡既不能完全依靠美国的调整,也不能盯着中国的汇率。除了全球特别是美国在实体经济方面的调整外,还要逐步加强世界货币发行的约束,全世界应建立一个非国家货币主导的货币体系。包括东亚的亚洲各国应顾全大局、加强协调。具体可进一步讨论东亚货币体系的安排,如共同盯住三大国货币篮子的国家与地区,可探索采取相应的汇率波动区间,以削弱美元过度波动对亚洲经济稳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前景,报告认为,未来两年中国汇率政策的调整更多地体现在“观察”、“适应”的方针上,中国央行有能力将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即使有微弱升值,但仍是小幅双向波动中的相对稳定。只有在基本吸纳和消化了已经采取和准备采取的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因素后,在产生出新的市场供求因素的刺激与推动时,才会出现扩大人民币波动幅度的适当时机。人民币的波动仍然将在“有管理”的、“适度的”浮动区间内。目前中国还没有到靠内需发展就能支持GDP增长的程度,因此人民币汇率政策不可能因此有大的变动。
参考文献
1.卿光中,《春华国际金融文集》,第一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2.谢太峰、粟国敏、王建梅、岳宝宏,《国际金融中心论》,第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3.殷孟波,《货币金融学》,第一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4.程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研究》,第一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
5.红世银,《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金融经济学探索》,第一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6.萧灼基,《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第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7.蔡红艳,《中国开放格局下金融竞争力研究》,第一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
8.陈雨露,《国际金融》,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9.李卓,《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夏丹阳,《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第一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发表于 2011-2-21 18: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