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 (专科起点升本科) 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参考答案 2012年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117小题,每小题1分。) 1.[B];2.[C]; 3.[B];4.[C];5.[A];6.[A];7.[C];8.[A];9.[C];10.[C]; 11.[C];12.[D];13.[B];14.[A];15.[D];16.[D];17.[B];18.[D];19.[C];20.[A]:21.[D];22.[C];23[C];24.[C];25.[B];26.[A];27.[C];28.[D];29.[B];30.[D];31.[A];32.[C]; 33.[B];34.[D];35.[C];36.[A];37.[A];38.[C];39.[C];40.[B];41.[B];42.[D];43.[B];44.[A];45.[D];46.[D];47.[D];48.[D];49.[D];50.[C];51.[D];52.[D];53.[B];54.[B];55. [C]; 56.[C];57.[D];58.[D];59.[C];60.[A];61.[D];62.[B];63.[A];64.[C];65.[B];66.[B];67.[C];68.[B];69.[D];70.[C];71.[B];72.[B];73.[D];74.[A];75.[C];76.[C];77.[D];78.[A];79.[A];80.[D];81.[D];82.[A];83.[B];84.[B];85.[B];86.[A] ;87.[C];88.[C];89.[B];90.[A];91.[C];92.[B];93.[D];94.[D];95.[B];96.[C];97.[A];98.[D];99.[A];100.[D]; 101.[D];102.[A];103.[C];104.[B];105.[B];106.[A];107.[D];108.[A];109. [A];110.[D];111.[C];112.[B];113.[C];114.[C];115.[B];116.[C];117.[C] 二.阅读分析题(40大题70小题,每小题3分) (一)1.(1)是:复指前置宾语“尔”;(2)以为:把……作为;(3)是:指示代词,这。 (二)2.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 (三)3.如果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接受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让位。 4.理论论据;批评冉有、子路的失职,驳斥了冉有推卸责任的说法;演绎论证。 (四)5.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 6.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美玉,一个出兵侵略,一个就要象美玉被毁掉,而冉有、季路被比作守匣护椟之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7. 鄙:边邑; 贰:两属,属二主; 庸:同“用”; 及:赶上。 (六)8.(1)制是一个险要的城邑,虢叔死在了那里,别的城邑听从您的旨意。 (2)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3)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 (七)9.表现了郑庄公老谋深算、工于心计和阴险毒辣的性格特征。 (八)10. 胜:尽、完; 斤:斧头的一种。 (九)11. 使民以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温饱问题,是“王道之始”,是使民加多的基本措施。 (十)12.小康社会是“大道既隐”之后,圣人对礼特别提倡的时代,是圣人用礼约束人欲、治理天下的时代。 (十一)13.因此邪恶的图谋自然闭塞而不能兴起,盗窃抢劫的行为自然不能发生,因此外门不用上拴紧闭,这就是大同世界。 (十二)14. 生:活;陈:同“阵”,布阵;所:许,左右;会:恰逢,正赶上;怪:认为……奇怪。 (十三)15.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倘若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呢? (十四)16.士兵也大多乐意跟随李广,而认为跟随程不识很苦;为人廉洁,严守法度。 (十五)17.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十六)18. 这段主要采取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十七)19.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雪恨的心愿;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朝君臣的头颅。 (十八)20.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祸患往往是从细微小事积累起来的,而有才智勇气的人又常常因过分沉溺于某种事物而陷于困境。 21.《尚书》 (十九)22. 理论论据与事实论据相结合,然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 (二十)2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4.对人生的执著与热爱,对别离的人们的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襟。 25.拟人抒情。把月亮当作人来看待,与月亮对话。 (二十一) 26.一切事物都是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或事物具有变与不变两重性)。 27.为了说服客所具有的人生渺小、生命短暂的悲观情绪,以求得精神的自我解脱。 28.用具体的水与月做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邃的哲理通俗化。 (二十二) 29.表现作者一腔报国壮志和热情却无人理解、无法实现的悲愤心情。 30.借景抒情、借比喻象征抒情、借人物行为举止抒情。 31.比喻、拟人。 (二十三) 32.秋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3.离愁别绪。 34.拟人。将霜叶的红拟为人醉脸红,认为是眼泪将霜叶染红,渲染离愁别绪之深重。 (二十四) 35.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此恨谁知! 36.对偶、夸张、拟人、叠字。 37.拟人。希望疏林将太阳留住,时间停滞,这样可以延缓离别的匆促,表现了莺莺离愁的深重。 (二十五) 38.辱:谦词,承蒙;馈遗:赠送礼物;殷:深厚;孚:信任。 (二十六) 39.我更将用什么报答您?至于不被信任的缺陷,则尤其以我为严重。 (二十七) 40.一是因为心疼之极,“气噎喉堵”,此时无声胜有声;二是寄人篱下,不敢大声哭嚎。 41.并非出于真心。因为黛玉有着与宝玉相近的叛逆心性,不可能像宝钗那样真心劝宝玉悔改。她之所以喊出叫宝玉“都改了”的话来,是由于心疼之极,惧怕宝玉再遭毒打,此无可奈何也。 42.心理描写,言语描写,情态描写。 (二十八) 43.比喻、层递。 (二十九) 44. 对话描写。 45.阴险、凶狠的性格以及幸灾乐祸、伺机报复的心理。 46.最初没有意识到七斤没有辫子的严重性,抱着侥幸心理。遭到赵七爷威吓后,产生了恐惧和胆怯心理。她的自言自语恰恰表现了其惊慌失措、六神无主的心理状态。当听到“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而陷入了绝望境地。 (三十) 47.象征着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后青春焕发、生机勃勃的祖国。 48.象征诗人火热的激情以及对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49.诗歌通过炉中煤向年青的女郎倾诉爱情的方式展开,赋予炉中煤能思念、会追求、有感情的人格。 (三十一) 50.喻指五四以后焕发了青春的祖国 51.代表诗人自己;象征中华民族) 52.诗人爱国情感的喷发;中华民族的新生 (三十二) 53.表达诗人故地重游、想重寻旧梦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寻梦不得的惆怅情怀。 54.表达诗人寻梦不得的怅惘和落寞心情。 55.借景抒情、借比喻抒情、借比拟抒情。 (三十三) 56.肖像描写、行为描写。 57.肖像描写构成对比。 58.体现了沙子龙在内心深处和感情上仍然对往昔的拳师生活和因此获得的名声十分留恋。 (三十四) 59.表现出诗人对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的失望与愤懑,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至痛至爱的复杂感情。 60.该诗综合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拟人、象征等艺术手法。 61.最后一句“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象征。 (三十五) 62. 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来说理论事,增强了说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十六) 63. 如何处理和运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 (三十七) 64.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意即:与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 65.出自《晋书》,意即:嵇康不愿走仕途,宁愿守着陋巷,过一种自然放达的生活。 66.出自《六祖坛经》,意即:人心清静,可见真性,哪里还能产生虚妄呢? 67.出自刘伶的《酒德颂》,意即:把自然界只当成一个短暂的早晨,把数不清的日子看成片刻,稍纵即逝。 (三十八) 68. 治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做表面文章、辩驳、议论和言谈,而是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 (三十九) 69.尝:选读; 吞下:全读; 咀嚼消化:精读 (四十) 70.治学要权衡轻重。 三、作文题(4题,每题40分)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36-40) A内容: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立论有新意 B语言:行文流畅、语言准确 C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评分细则:以38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二类卷标准,获得基准分;②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B项突出的获得满分);③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二项只达到二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二类卷(30-35) A内容: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B语言:文从字顺、语言基本准确 C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评分细则:以32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获得基准分;②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B项比较好,获本类卷最高分);③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一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三类卷(24-29) A内容: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 B语言:语言通顺、有少量病句 C篇章:结构完整、层次较清楚 评分细则:以26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基本具备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②其中B比较好一些,酌情加分;③另两项稍差一点的,酌情减分 四类卷(18-23) A内容: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 B语言:语言不通顺、病句较多 C篇章: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楚 评分细则:以2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凡属上述情况之一者,评为四类卷,获得基准分;②另外两项稍好一些的,酌情加分;③另外两项稍差一点的,酌情减分。 五类卷(17分以下) A内容:文不对题、内容贫乏 B语言:文理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