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2012年下半年《内部审计》第二阶段测试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3 12: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下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内部审计》第四章至第七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与检查风险的关系是(   )。
A.同向关系  
B.反向关系
C.没关系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下列关于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充分性和适当性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
B.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
C.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D.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必须收集更多数量的审计证据,否则无法形成审计意见
3.在获取的下列审计证据中,可靠性最强的通常是(     )。
A.甲公司连续编号的采购订单                 
B.甲公司编制的成本分配计算表
C.甲公司提供的银行对账单              
D.甲公司管理层提供的声明书
4.审计证据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指证据应与( )相关。
A.审计目标                        
B.审计范围
C.会计报表      
D.客观事实
5.下列各项中,审计人员通常认为不适合运用分析程序的有(    )。
A.主营业务收入
B.借款利息支出
C.营业外支出
D.房屋租赁收入
6.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一定,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
A.越高                        
B.越低
C.不一定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越大,为了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所需要的审计证据(    )。
A.越少                        
B.越多
C.不一定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降低(     )。
A.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B.检查风险
C.重大错报风险     
D.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9.在审计证据可靠性的比较中,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会议的同步书面记录比讨论该事项后的口头表述可靠。
B. 工资发放单比工资计算表可靠
C.从原件获得的证据比从传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可靠
D.口头证据在得到不同人和不同信息的证实后其可靠性大大提高
10.以下关于审计风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审计风险不可能等于零。
B.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审计恰当的审计程序降低重大缺陷风险。
C.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降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D.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越大,审计的保证程度要求越高。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以下属于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的评估程序的有(     )。
A.询问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及组织相关管理层;
B.查阅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业务手册、内部控制手册等资料;
C.查阅被审计单位年度经营计划、财务预算等文件;
D.检查交易或事项的凭证和记录;
2.关于审计风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越高,所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
B. 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越高,所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少
C.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一定,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
D.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一定,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3.审计证据按其来源可分为(     )。
A.实物证据                        
B.外部证据
C.口头证据      
D.内部证据
4.以下属于环境证据的有(      )。
A.有关内部控制情况
B.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
C.各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
D.外部环境
5.审计工作底稿按其内容分(   )。
A.管理类工作底稿
B.专用审计工作底稿
C.业务类工作底稿
D.通用审计工作底稿
6.审计证据的特性包括(       )。
A.充分性
B.相关性
C.可靠性
D.以上都正确
7.下列审计程序中,用于风险评估的有(     )。
A.检查
B.观察
C.询问
D.分析程序
8.下列关于审计证据充分性、适当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的数量的衡量
B.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的质量的衡量
C.错报风险越大,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D.审计证据的数量可以弥补其质量上的不足
9.下列各项中,审计人员通常认为适合运用分析程序的有(    )。
A.存款利息收入
B.借款利息支出
C.营业外收入
D.房屋租赁收入
10.以下审计程序中,属于分析程序的是(     )。
A.根据增值税申报表估算全年主营业务收入
B.分析样本误差后,根据抽样发现的误差推断审计对象总体误差
C.将购入的存货数量与耗用或销售的存货数量进行比较
D.将关联方交易与非关联方交易的价格、毛利率进行比较,判断关联方交易的总体合理性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你认为对的题后括号内打一个“√”,认为错的题后括号内打一个“×”,不需要改错。)
1.审计计划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即:年度审计计划、审计方案、项目审计计划。(   )
2.审计通知书,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前,通知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接受审计的书面文件。(    )
3.审计通知书的编制依据为经过批准后的审计计划。(    )
4.审计通知书一般应在实施审计前送达,但特殊审计业务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    )
5.内部审计人员在编制项目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及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合理考虑并运用重要性标准。(   )
6.在内部审计中,仅在审计计划阶段考虑重要性。(   )
7.重要性是指某一重要的金额。(   )
8.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相互影响,越适当的证据,需要的证据数量越少;多获得证据,可以增进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
9.分析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
10.审计工作底稿归组织所有,由内部审计机构或组织内部有关部门保管。(  )
四、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L注册会计师在对F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收集到以下六组审计证据:
(1)       收料单与购货发票;
(2)       销货发票副本与产品出库单;
(3)       领料单与材料成本计算表;
(4)       工资计算单与工资发放单;
(5)       存货盘点表与存货监盘记录;
(6)       银行询证函回函与银行对账单。
要求:请分别说明每组审计证据中哪项审计证据较为可靠,并简要说明理由。
2.审计人员对ABC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该公司2007年未发生购并、分立和债务重组行为,供产销形势与上年相当。该公司提供的未经审计的2007年度合并报表附注的部分内容如下(金额单位:人民币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附注:
产品名称
主营业务收入发生额
主营业务成本发生额
2006年
2007年
2006年
2007年
X
40000
41000
38000
33800
Y
20000
20020
19000
19019
合计
60000
61020
57000
52819
要求:假定上述附注内容中的年初数和上年比较数均已审定无误,你作为审计人员运用专业判断,必要时运用分析程序,指出上述附注内容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之处。
3.如何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4.什么是审计风险?简述审计风险模型。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