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茶叶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5 18: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 文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松阳县茶叶产业的现状,分析了松阳县茶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松阳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对策。优势有自然环境条件优越,茶树良种资源丰富,生产加工技术力量雄厚,茶类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标准化建设步入正轨,市场建设渐成规模,品牌建设初见成效,经济效益显著,前景乐观,群众发展积极性高。存在的问题有季节性劳动力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安全质量隐患仍然存在,股份合作制等经营方式依然薄弱,茶叶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品牌整合力度有待加强,管理体制不顺,职能部门协调有限。目标是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把松阳建设成茶业强县。对策有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培育茶产业龙头企业,完善市场体系建设,重视茶事宣传活动,打造松阳茶叶品牌,实施科技兴茶战略,加快生产机械化步伐,深化茶叶结构调整,推进茶叶标准化建设,抓好质量安全,确保松阳茶叶品质。
关键词  松阳茶叶  现状   对策
目录
一、松阳县茶叶产业的现状分析……………………………………4
(一)松阳县茶叶产业的现状………………………………………4
(二)松阳县茶叶产业发展的优势…………………………………4
1、自然环境条件优越………………………………………………4
2、茶树良种资源丰富………………………………………………5
3、生产加工技术力量雄厚…………………………………………5
4、茶类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5
5、标准化建设步入正轨……………………………………………5
6、市场建设渐成规模………………………………………………5
7、品牌建设初见成效………………………………………………6
8、经济效益显著,前景乐观,群众发展积极性高…………6
二、松阳县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6
(一)季节性劳动力供求矛盾日益突出……………………………6
(二)安全质量隐患仍然存在…………………………………………6
(三)股份合作制等经营方式依然薄弱……………………………7
(四)茶叶市场机制不够完善…………………………………………7
(五)品牌整合力度有待加强…………………………………………7
(六)管理体制不顺,职能部门协调有限…………………………7
三、松阳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8
(一)松阳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目标……………………………………8
(二)松阳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8
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8
2、培育茶产业龙头企业………………………………………………8
3、完善市场体系建设…………………………………………………9
4、重视茶事宣传活动…………………………………………………9
5、打造松阳茶叶品牌…………………………………………………9
6、实施科技兴茶战略…………………………………………………10
7、加快生产机械化步伐………………………………………………10
8、深化茶叶结构调整…………………………………………………10
9、推进茶叶标准化建设………………………………………………11
10、抓好质量安全,确保松阳茶叶品质…………………………11
四、结论……………………………………………………………………11
五、参考文献………………………………………………………………12
五、参考文献
1 、 包建丰:《从市场经济角度浅谈茶叶生产》.茶叶,1996年4月;
2 、 林  康:《运用市场调节功能助推松阳茶业发展的思考》.松阳茶文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
3 、 潘瑞卿:《市场造就了“松阳银猴”》.茶博览,2006年;
4 、 叶火香、何迅民:《松阳银猴  茶中珍品》.茶叶,2005年1月;
5 、 卢良根:《当代茶业几度春》.松阳茶文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
6 、 包建丰:《科技兴茶、茶叶兴村》.茶叶,2003年2月;
7 、 包建丰:《八项新技术推广  新世纪茶业腾飞》.丽水农业科技,2002年4月;
8 、 包建丰:<浅谈宣传发动在发展茶叶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茶叶,2006年4月;
9 、 范增平:《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及意义》.茶道•茶文化专辑.总第三期;
10、 徐炳东:《对松阳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思考》.茶叶信息,2002年12月;
11、 张林福、卢良根、叶火香:《打造“松阳银猴”品牌  促进茶叶产业升级》.中国茶叶加工,2003年2月;
12 、何迅民、叶火香:《试论浙南茶叶市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茶叶加工,2003年2月;
13 、叶火香:《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提高松阳银猴茶品位》.茶叶,2003年3月;
14 、毛祖法、陆德彪:《浙江茶叶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与展望》.茶叶,2004年;
15 、包建丰、叶火香:《培育加工龙头企业,提升松阳茶叶产业》.茶苑,2004年3月。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18: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松阳县茶叶产业的现状分析
(一)松阳县茶叶产业的现状
松阳是一个农业县,产茶历史悠久。史载三国时已形成规模,唐代卯山仙茶被列为贡品,又据《松阳县志》记载,松阳茶叶在1929年西湖博览会上曾获得一等奖荣誉称号。茶叶向来是松阳县主要的传统农副产品。
松阳茶业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发展、积累,在新的世纪里成为松阳农业第一位的支柱产业。目前,松阳县已有茶园5981公顷,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5413公顷,良种面积居浙江省首位;良种茶园覆盖率90.5%,居全省第二位;被评为“浙江省良种茶之乡”和“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全县茶叶产量5688吨,产值2.7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7.2%。其中名优茶产量4690吨,产值2.71亿元,分别占总产量、总产值的94.7%、98.2%。全县有8万农民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每三个松阳人中就有一名茶农、茶商。松阳银猴茶先后荣获中国文化名茶、中国精品名茶展示会金奖、浙江省十大名茶等二十多项殊荣。碧云天茶业有限公司、越玉兰茶业有限公司被评为浙江省示范茶厂,松阳县被评为浙江省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县内有十个主要茶青市场和浙南茶叶市场。茶青市场年茶青交易量16000吨,居全国领先。浙南茶叶市场年茶叶交易量18100吨,茶叶交易额5.44亿元,交易量、交易额均居全省首位,被评为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省重点市场。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18: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松阳县茶叶产业发展的优势
1、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松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年平均气温17.7℃,全年≥10℃积温4453-5586℃。年平均降水量1512-1844mm,年平均蒸发量1291.1mm,年相对湿度79%,年平均日照时数1847.8小时。茶叶上市时间比浙北地区早7—15天,具有发芽早、开采早、上市早的三早及元霄灯会尝新茶特点,适应消费者对名茶的尝新心理。
全县宜茶土地2万公顷,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酸碱度4.5—6.5之间,土壤多为山地黄泥、红松泥,非常适合茶树优质高产。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无污染,是浙江省茶树一类适生区。
2、茶树良种资源丰富
松阳县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引进无性系良种,建立良种母本园基地,有银猴、迎霜、龙井43、龙井长叶、乌牛早、平阳特早、浙农139、安吉白茶等无性系良种30多个。先后扩建了浙西南茶树良种繁育科技示范场,建立了茶树良种苗圃基地,年繁育1亿株以上,为良种茶的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高标准建园等措施,到2006年全县茶园面积5981公顷,无性系良种覆盖率达90.5%,基本实现了茶树良种化。被评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和“浙江省良种茶之乡”。
3、生产加工技术力量雄厚
松阳县经工商部门登记的茶叶加工厂有453家。随着茶产业的不断发展,加速了社会化分工,实现了茶叶种植与加工的分离,解决了小规模生产者既种茶又做茶的后顾之忧,极大的提高了茶叶品质,提高了经济效益。成立了松阳县茶叶产业协会和银猴茶专业合作社。全县有茶叶业务干部、辅导员18人,农民技术员、技工及茶叶绿证人员1500多人,在多年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茶、制茶经验,培养了一批茶叶生产骨干队伍,技术力量雄厚。
4、茶类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实现松阳银猴、银猴山兰、银猴龙剑、银猴白茶等名茶规模生产的同时,成功开发了银猴香茶生产,进一步优化了茶类品种结构,促进了松阳茶业种植、加工、经营三者之间逐步分离,细化了产业链,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香茶已经成为在国内、国际市场开拓中最有潜力的名优绿茶之一。
5、标准化建设步入正轨
先后制订了“松阳银猴系列茶”、“松阳香茶”地方农业标准,为全面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提供了依据。同时,在全县重点产茶乡镇建设绿色农资经营部,从源头上保障茶叶生产无公害。目前,全县通过无公害以上认证的茶叶基地面积达2475.8公顷,其中179.7公顷茶园通过有机茶认证。全县已有4家企业已通过ISO9001和ISO14000认证,有9家企业通过QS认证。
6、市场建设渐成规模
浙南茶叶市场通过扩大基础投入,整体功能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06年交易量18100吨,交易额达5.44亿元,居全省同类市场之首,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茶叶市场和浙西南茶叶集散中心。全县重点产茶区域10个主要茶青市场全年茶青交易量16000吨,交易额约1.8亿元。此外,全县还有一批销售人员在大中城市设有销售窗口,市场网络初步形成。
7、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县委县府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银猴”商标为全县茶叶主导品牌;对原有众多的茶叶品牌进行有效整合,推出松阳银猴、银猴山兰、银猴龙剑、银猴白茶和银猴香茶等银猴系列产品,为打造“银猴”大品牌确定了产品基础;加大投入,在杭州、上海、济南等茶博会以及多家报刊、电视媒体进行大手笔打造,举办松阳银猴系列名茶品尝会、松阳银猴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茶乡游等活动,品牌建设已初见成效。“银猴”商标被认定为省市著名商标,银猴牌产品被认定为省市名牌产品,松阳银猴茶获中国文化名茶、中国精品名茶展示会金奖、浙江省十大名茶等二十余项殊荣。
8、经济效益显著,前景乐观,群众发展积极性高
随着良种茶园的迅速发展、多茶类组合生产技术的全面推广,茶叶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根据现有生产技术水平,良种茶园公顷产值均能达到7.5—12万元,利润在4.5—6万元左右,部分茶园公顷产值达19.5万元,利润10.5万元,效益显著。综合衡量松阳县现有经济作物,茶叶比较效益处于领先地位。
茶叶前景乐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茶叶消费也在不断增长,国际对中国绿茶需求量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给中国茶叶增加了新发展机遇。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中国人均年消费量为0.46公斤,低于世界人均年消费0.5公斤的水平,和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也正说明了存在的潜力,据权威人士预测,二十一世纪中国茶叶内销量将持续增长,何况还要扩大出口。因此,现在发展茶叶仍然处于良好的时机。
茶叶比较效益和前景被广大农户充分肯定。在这一效益驱动下,农户发展名优茶积极性普遍高涨,自发性很强,成为继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