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模拟自测题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有两个,一是概括作用,二是( ) A.归纳作用 B.调节作用 C.分化作用 D.推理作用 2.广义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狭义的环境主要指( ) A.自然环 B.社会环境 C.教育 D.心理发展 3.认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 A.霍尔 B.华生 C.伍德沃斯 D.高尔顿 4.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是( ) A.需要 B.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 C.新的需要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D.个体的实践活动 5.洛伦兹提出印刻与学习有四点不同,以下说法与其观点不符的是( ) A.印刻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而学习则依赖于强化 B.印刻是可逆的,而学习则是不可逆的 C.印刻可能形成得非常快,有时只要一次尝试就形成了,而大多数学习则需要多次尝试 D.印刻只会在发展早期的“关键期”内发生,而大多数学习可以在任何时期内发生 6.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属于(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感觉登记 D.长时记忆 7.斯金纳认为,影响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强化 B.教学 C.学习 D.同化 8.主张把“S-R”改为“S-O-R”的心理学家是( ) A.巴甫洛夫 B.托尔曼 C.布鲁纳 D.威特罗克 9.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 C.强化 D.观察学习 10.在以下观点中,不属于布鲁纳关于发现法作用的观点是( ) A.发现法有助于提高智慧的潜力 B.发现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 C.发现法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 D.发现法有利于记忆 11.在下列四种内驱力中,属于稳定的内部动机的是( ) A.继起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12.在下列强化时程表中,强化效果最好的是( ) A.连续强化 B.定比间隔强化 C.定时间隔强化 D.不定时间隔强化 13.在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时学生们列出了下列原因,其中属于积极的归因模式的是( ) A.考试太难了 B.我的能力太差 C.我最近太贪玩了 D.我正好没有复习到这部分考试内容 14.1岁~1岁半的婴儿能够对熟悉的物体作出词的反应,表明这个时期婴儿两种信号系统的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A.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具体刺激—词的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15.婴幼儿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渴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需要与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是( ) A.生活活动 B.劳动 C.学习 D.游戏 16.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哪一个阶段中,必须排除过去经验中的习惯的干扰?( ) A.认知阶段 B.练习阶段 C.联系形成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7.下列因素中不利于动作技能形成的是( ) A.动作概念的掌握 B.示范 C.反馈 D.练习过程中没有间歇 18.教育过程中要想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师必须具备( ) A.了解学生的能力 B.处理教材的能力 C.言语表达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19.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迅速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的教育教学措施的心理品质,称作教师的( )A.人格 B.监控能力 C.教育机智 D.教学策略 20.在一项学习测验中,如果所有学生都得了高分,则表明( ) A.测验的难度系数低 B.测验的区分度高 C.测验的信度高 D.测验的难度系数高 21.如果儿童知道“该吃饭了”、“该睡觉了”,表明他们具有了( ) A.空间知觉 B.自我意识 C.时间知觉 D.运动知觉 22.以下学习动机中,属于近景动机的是( ) A.为得到好分数,不想落人后,或者为了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表扬,为了得到奖励而学习 B.为履行集体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者为集体和组织争光而学习 C.为个人前途、理想,为升学,甚至为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幸福而学习 D.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为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 23.在教学问题上,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 ) A.“有教无类”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D.“……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4.在下列哪个阶段中,注意稳定性的发展基本达到稳定状态?( ) A.小学阶段初期 B.小学阶段中后期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25.“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指的是( ) A.学习的迁移 B.学习的反馈 C.技能的获得 D.概念的形成 26.根据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来划分教学监控能力,下列不包含在其中的是( ) A.课前的计划与准备性B.课堂的评价与反馈性C.课堂的控制与调节性 D.课后的反复练习性 27.教师在与学生家长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不应该作为一位( ) A.倾听者 B.支配者 C.沟通者 D.协商者 28.信度表示测量的可靠性。关于其理论值,下列正确说法是( )A.总方差与真分数方差的比率 B.真分数的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 C.真分数与实际分数的相关系数 D.总方差与真分数方差之和 29.下列关于信度和效度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信度高则效度高 B.信度高则效度低 C.效度高则信度高 D.效度高则信度低 30.通过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研究方法称作(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问卷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关于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常通过________法和高尔顿法来探讨。 32.心理结构非常复杂,一般认为它主要由________和个性两方面组成。 3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律包括准备律、________和练习律。 34.奥苏伯尔用________来解释有意义学习的过程。 35.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________三种。 36.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是由________动机和________动机组成的。 37.大脑功能侧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脑两半球功能侧化的出现和形成,二是________的出现和形成。 38.测验准确地测量出测验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称为测验的________。 39.当学习之间发生迁移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即抽象的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经验的组成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这种迁移称为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40.成熟 41.学习 42.角色采择 43.发展任务 44.教育心理实验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5.请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简要说明应如何培养儿童的学习动机。 46.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有哪些? 47.初中生的意志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48.教育超常儿童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五、论述题 49.(本题10分)在皮亚杰的发展认识论看来,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联系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实际,阐述各个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50.(本题15分)什么是元认知?请举例说明元认知训练对学习策略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以下是本试卷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D 5、B 6、D 7、A 8、B 9、D 10、B 11、B 12、D 13、C 14、C 15、D 16、C 17、D 18、A 19、C 20、D 21、C 22、 A 23、A 24、D 25、A 26、D 27、B 28、B 29、C 30、C 二、填空题 31、孟德尔 32、心理过程 33、效果律 34、同化论 35、自我强化 36、追求成功 避免失败 37、利手 38、速度 39、特殊迁移 三、名词解释 40、成熟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 41、学习是凭借经验在主体身上产生的比较持久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 42、所谓角色采择,是指个体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必要的社会认知技能。 43、发展任务是指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应该达到的成就。 44、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引起或改变一种或几种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来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研究方法。 四、简答题 45、(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在教育方面应是校舍的建筑要注意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等。(2)安全需要。一个人生理需要基本满足后,才能产生安全的需要。在教育上是:物质方面学校设备要适合儿童各年龄阶段发 展的需要;心理方面使学生不受情绪的干扰,竞争不过分激烈,藉以增进多数学生的自信心。(3)相爱与归属的需要。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接纳或欢迎,而非拒绝或排斥,就使相爱和归属的需要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满足。(4)尊重的需要。就是自尊、自信和尊重别人。(5)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寻求知识获得理解是一般学生的愿望。 46、(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2)道德意志薄弱。(3)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持。(4)性格上的某些缺陷。(5)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47、(1)意志行动的果断性增强,但行动的盲目性较大。(2)意志对行为开始调节,但行为还常表现出冲动性。(3)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坚持性,但持续时间还有限。(4)意志行动中动机的社会性成分增多。(5)采取和执行决定的速度由快变慢。 48、(1)要公平,不要搞平均主义。(2)要适当,不要操之过急。(3)要实事求是,不要求全责备。(4)既要全面发展,也要发挥特长。 五、论述题 49、(1)成熟。指神经系统的成熟。皮亚杰认为,成熟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在于揭示新的可能性,即成为某些心理模式出现的必要条件,但成熟本身不是心理发展的充分条件。(2)练习和习得经验。同样是心理发展中的一个主要而必需的因素。(3)社会经验。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这种因素指的是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但不是充分条件。(4)平衡。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即决定因素。 50、(1)元认知就是对自己认知状况的认识和监控。包括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以及个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2)元认知对策略学习所起的作用,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促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②促进学生对学习情境变化的敏感。③诱导学生考虑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哪些学习方法与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等最相适应,从而能够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④使得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绩,并相应地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