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小额贷款模式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6 00: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文题目 中国农村小额贷款模式研究――以孟加拉格莱珉银行为例
论文字数 13448
内   容    摘    要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模式是一种面向贫困农民的特殊金融模式,曾使孟加拉国数以百万计的穷人摆脱贫困,为该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找到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小额贷款模式来帮助农民脱贫和致富。可以说,对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模式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的第一个部分主要从格莱珉银行模式的发展概况、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等三个方面对格莱珉银行模式作了一个大致的介绍,随后的第二部分分析了格莱珉银行模式成功的几大原因,接下来的第三部分分析了目前中国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本文的第四部分分析了中国应该在哪些方面借鉴格莱珉银行模式的一些成功经验。在本文的最后一个部分即第五部分,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几种可供中国选择的小额信贷组织模式,本文也对这几种模式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比较。由于水平有限,文中难免出现一些不足之处,此文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格莱珉银行 农村小额贷款模式 借鉴
目      录
一、格莱珉银行模式简介 2
(一)格莱珉银行模式的发展概况 2
(二)格莱珉银行模式的组织结构 2
(三)格莱珉银行模式的运作方式 2
1.乡村银行打破了传统银行的信贷原则 2
2.严格按“2—2—1”形式分阶段放款 3
二、格莱珉银行模式成功的原因 3
(一)制度不断创新 3
(二)优秀的员工队伍 3
(三)独特的经营理念 3
(四)注重建立自我造血功能 4
三、中国小额信贷的经验和教训 4
四、格莱珉银行模式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5
(一)树立信贷权也是人权的理念 5
(二)因地制宜地制定小额信贷政策 6
(三)形成市场化的小额信贷定价 6
(四)加强规范并寻求适宜的监管方法 6
(五)优化农户联保贷款模式 7
(六)小额信贷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7
五、几种小额信贷组织模式的设计与比较 7
(一)在规范民间借贷的基础上组建小额信贷机构 7
(二)准许县级以下邮政储蓄机构办理小额信贷业务 8
(三)在基层农业发展银行设立小额信贷部门 8
六、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8期。
【2】钱水土、乐韵,“中国小额信贷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5期,第6页。
【3】焦瑾璞,“探索发展小额信贷的有效模式”,《中国金融》,2002年第2期。
【4】张勇,“孟加拉小额信贷模式的最新发展”,《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6期。
【5】谢海,“浅析小额信贷的理论与实践”,《农村经济》,2005年第12期。
【6】熊德平,“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经验与启示”,载于《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3期。
【7】汤敏、姚先斌,“乡村银行贷款政策”,《国际融资》,2002年第10期。
【8】曾康霖,“尤努斯举办乡村银行的思想基础”,《中国金融》,2007年第7期。
【9】王曙光,“小额信贷:来自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启示”,《中国金融》,2007年第4期。
【10】刘钟钦,“小额信贷及在我国的实践综述”,《农业与农村发展》,2000年第6期。
【11】茅于轼,“为什么小额贷款必须是高利率的”,《农村金融研究》2007年第3期。
【12】杜晓山、刘文璞著:《小额信贷原理及运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卢现祥著,《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