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工17春《工程抗震》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属于()地段。
(满分:5)
A. 有利
B. 一般
C. 不利
D. 危险
2.抗震设防烈度为()度时,除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满分:5)
A. 6
B. 7
C. 8
D. 9
3.空间的一个自由质点可以有()个独立位移,一个自由质点在空间有()个自由度。
(满分:5)
A. 二、二
B. 三、二
C. 二、三
D. 三、三
4.由结构内摩擦及结构周围介质对结构运动的阻碍造成的力为()。
(满分:5)
A. 惯性力
B. 阻尼力
C. 弹性恢复力
D. 振动力
5.对于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黏性土层的一般的单层厂房、单层空旷房屋、不超过()层,且高度()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和框架-抗震墙房屋不需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
(满分:5)
A. 7层,21m
B. 8层,24m
C. 9层,27m
D. 10层,30m
6.根据地震时在地面上人的感觉、房屋震害程度、其他震害现象、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等将地震烈度分为()。
(满分:5)
A. 一度到六度
B. 一度到八度
C. 一度到十度
D. 一度到十二度
7.采用桩基础、深基础、土层加密法或挖除液化土层属于()的液化地基抗震处理措施。
(满分:5)
A. 不处理
B. 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
C. 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
D. 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
8.在确定土层覆盖层厚度时,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其上部各土层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层,且该层及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满分:5)
A. 300m/s
B. 400m/s
C. 500m/s
D. 600m/s
9.多遇地震情况下,地震系数的值相当于基本烈度的()。
(满分:5)
A. 1/3
B. 1/2
C. 2/3
D. 3/4
10.对于不能利用初步判断进行地基土液化判别的情况,应采用()进一步判别其是否液化。
(满分:5)
A. 标准贯入试验
B. 地基土动力承载力试验
C. 地基土静力承载力试验
D. 以上都不对
三、判断题:
1.对于规则、简单的结构,可采用简化的方法进行抗震计算。
(满分:5)
A. 对
B. 错
2.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所考虑的重力荷载,称为重力荷载代表值。
(满分:5)
A. 对
B. 错
3.鞭梢效应不只对局部突出小建筑有影响,当作用在小建筑上的地震作用向建筑主体传递时仍应乘以增大系数。
(满分:5)
A. 对
B. 错
4.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地震反应不能直接由各振型最大反应叠加估计体系最大反应,主要是因为各振型最大反应不在同一时刻发生。
(满分:5)
A. 对
B. 错
5.在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是弹性的,可按弹性分析方法进行计算。
(满分:5)
A. 对
B. 错
6.结构的低阶振型反应小于高阶振型反应,振型阶数越高,振型反应越大。
(满分:5)
A. 对
B. 错
7.竖向地震反应谱与水平地震反应谱完全不同。
(满分:5)
A. 对
B. 错
8.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结构地震反应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对于单质点体系和多质点体系,都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满分:5)
A. 对
B. 错
9.地震中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与地震类型、结构类型、地震波传播路径、建筑场地条件、结构—土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满分:5)
A. 对
B. 错
10.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是为了防止结构构件的破坏。
(满分:5)
A. 对
B. 错
大工17春《工程抗震》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地震系数是以重力加速度为单位的地面()。
(满分:5)
A. 速度最小值
B. 加速度最小值
C. 加速度平均值
D. 加速度最大值
2.平面轮廓凹凸尺寸,不应超过典型尺寸的()。
(满分:5)
A. 40%
B. 45%
C. 50%
D. 55%
3.动荷载下材料的强度比静力承载下材料的强度()。
(满分:5)
A. 高
B. 低
C. 相等
D. 不确定
4.计算位于9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Ⅱ类场地上的,平板型网架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时,其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应取为()。
(满分:5)
A. 0.10
B. 0.12
C. 0.15
D. 0.20
5.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当房屋立面高度差()以上,宜设置防震缝。
(满分:5)
A. 5m
B. 6m
C. 7m
D. 8m
6.多层砌体房屋不作整体弯曲验算,但为了保证房屋的稳定性,规范对房屋的()进行了限制。
(满分:5)
A. 总高度
B. 总层数
C. 局部尺寸
D. 高宽比
7.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的框架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满分:5)
A. 0.5
B. 0.6
C. 0.7
D. 0.8
8.进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可以近似取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
(满分:5)
A. 55%
B. 65%
C. 75%
D. 85%
9.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结构地震反应计算时,假定结构的地震反应以()振型为主。
(满分:5)
A. 第1阶
B. 最后1阶
C. 前2-3阶
D. 后2-4阶
10.()不仅适用于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也适用于作为非弹性特例的结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满分:5)
A. 底部剪力法
B.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C. 逐步积分时程分析法
D. 振型分解时程分析法
三、判断题:
1.多层砌体结构计算简图中不可以根据防震缝划分的结构单元作为计算单元。
(满分:5)
A. 对
B. 错
2.砌体结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提高墙体抗剪强度。
(满分:5)
A. 对
B. 错
3.刚性楼盖的砌体结构房屋,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
(满分:5)
A. 对
B. 错
4.确定多层砌体结构计算简图时,当基础埋深较深时,底部固定端取基础顶面。
(满分:5)
A. 对
B. 错
5.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当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宜设置防震缝。
(满分:5)
A. 对
B. 错
6.砌体结构设置的圈梁可以有效地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从而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
(满分:5)
A. 对
B. 错
7.多层砌体结构地震作用计算时,当计算房屋下层层间地震剪力时,不考虑由于鞭梢效应增大的地震作用的影响。
(满分:5)
A. 对
B. 错
8.砌体结构房屋两端、转角、楼梯间、附属结构震害较轻。
(满分:5)
A. 对
B. 错
9.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满分:5)
A. 对
B. 错
10.一般来说,多层砌体结构的扭转作用可以通过在平面布置中注意结构对称性得到缓解。
(满分:5)
A. 对
B. 错
大工17春《工程抗震》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
1.四级框架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不宜大于()。
(满分:5)
A. 200mm
B. 250mm
C. 300mm
D. 350mm
2.多层砌体结构地震作用计算时,对于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其地震作用应乘以地震增大系数(),以考虑鞭梢效应。
(满分:5)
A. 2
B. 2.5
C. 3
D. 3.5
3.规范规定,地震烈度为9度的地区,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为()。
(满分:5)
A. 1.0m
B. 1.5m
C. 2.0m
D. 2.5m
4.一般情况下,多层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m。
(满分:5)
A. 3.0
B. 3.3
C. 3.6
D. 4.2
5.采用小型预制板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房屋的多层砌体结构,其楼盖属于()。
(满分:5)
A. 刚性楼盖
B. 柔性楼盖
C. 中等刚度楼盖
D. 以上几项都不对
6.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底层框架柱的截面不应小于()。
(满分:5)
A. 250mm×250mm
B. 300mm×300mm
C. 350mm×350mm
D. 400mm×400mm
7.规范规定,地震烈度为7度的地区,多层砌体房屋最大高宽比不应超过()。
(满分:5)
A. 1.5
B. 2.0
C. 2.5
D. 3.0
8.多层砌体结构地震作用计算时,两端均有构造柱约束的承重墙体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为()。
(满分:5)
A. 0.75
B. 0.8
C. 0.9
D. 1.0
9.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钢筋代换按()相等的原则进行换算。
(满分:5)
A. 钢筋受拉承载力
B. 钢筋受压承载力
C. 钢筋截面
D. 钢筋长度
10.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内纵墙累计长度不宜少于房屋总长度的()。
(满分:5)
A. 45%
B. 50%
C. 55%
D. 60%
三、判断题:
1.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宜优先采用延性、韧性和焊接性较好的钢筋。
(满分:5)
A. 对
B. 错
2.砌体结构中的圈梁可以有效地抵御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作用。
(满分:5)
A. 对
B. 错
3.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不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
(满分:5)
A. 对
B. 错
4.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满分:5)
A. 对
B. 错
5.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通常取地下室底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满分:5)
A. 对
B. 错
6.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房屋较长时,刚度较大的纵向抗震墙不宜设置在房屋的端开间。
(满分:5)
A. 对
B. 错
7.柱端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可以约束混凝土,提高极限压应变,延缓混凝土受压破坏,提高构件的延性。
(满分:5)
A. 对
B. 错
8.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桩基础。
(满分:5)
A. 对
B. 错
9.抗震墙的洞口系数等于墙面洞口面积与墙面总面积(包括洞口面积)的比值。
(满分:5)
A. 对
B. 错
10.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50%。
(满分:5)
A. 对
B. 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