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工13秋《邓小平理论概论》在线测试二
一、单选题:
1.()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式。
(满分:4)
A. 国有经济
B. 集体经济
C.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D.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2.“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战略的形成、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阶段。
(满分:4)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3.()对公有制经济内涵的确定,打破了公有制经济只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传统的观念。
(满分:4)
A. 十三大
B. 十四大
C. 十五大
D. 十八大
4.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目标。
(满分:4)
A. 周恩来
B. 刘少奇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5.1956年,党的八大确定了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
(满分:4)
A.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D. 独立自主
6.1979年()在建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现在还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经济、文化还不发达。”
(满分:4)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陈云
D. 叶剑英
7.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19世纪中叶欧洲的历史条件,预测了无产阶级革命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大致把它分成了()阶段。
(满分:4)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过程特征中,揭示了其(),是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根据。
(满分:4)
A. 主要矛盾
B. 理论依据
C. 基本特征
D. 路线方针
9.1992年党的()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
(满分:4)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八大二次会议
C. 十四大
D. 十三大
10.毛泽东在()提出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使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一步确立起来。
(满分:4)
A. 1956
B. 1957
C. 1958
D. 1960
二、多选题:
1.改革要从社会实际出发,注重()。
(满分:4)
A. 制度建设和创新
B. 整体推进
C. 重点突破
D. 循序渐进
2.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满分:4)
A. 经济效益好
B. 资源消耗低
C. 环境污染少
D.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满分:4)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坚持改革开放
C. 自力更生
D. 艰苦创业
4.答案在1953年就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满分:4)
A. 工业
B. 农业
C. 交通运输业
D. 国防
5.建设政治文明涉及()等方面,是一个内容非常广泛的系统工程。
(满分:4)
A. 政治思想
B. 政治制度
C. 行政管理
D. 法制建设
6.四项基本原则,即(),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满分:4)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满分:4)
A. 有理想
B. 有文化
C. 有道德
D. 有纪律
8.完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条件,因为它是()。
(满分:4)
A.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
B.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条件
C.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纽带
D.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9.()是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
(满分:4)
A. 市场主体
B. 个体经济
C. 市场体系
D. 宏观调控体系
10.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
(满分:4)
A. 工人
B. 农民
C. 知识分子
D. 各阶层人士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以后,经过10年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满分:2)
A. 对
B. 错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满分:2)
A. 对
B. 错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满分:2)
A. 对
B. 错
4.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仅是指物质生活的富裕,还包括精神生活上的富裕。
(满分:2)
A. 对
B. 错
5.1956年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七大确定了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满分:2)
A. 对
B. 错
6.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保证经济发展速度的条件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满分:2)
A. 对
B. 错
7.正确地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还要求有以间接调节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满分:2)
A. 对
B. 错
8.在现代社会中,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管理等都属于生产要素。
(满分:2)
A. 对
B. 错
9.振兴中华和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愿望。
(满分:2)
A. 对
B. 错
10.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是两个相同概念。
(满分:2)
A. 对
B. 错
大工13秋《邓小平理论概论》在线测试三
一、单选题:
1.()年,经过近五年的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诞生,并经过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满分:4)
A. 1998
B. 1999
C. 1990
D. 1987
2.()年9月,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思想。
(满分:4)
A. 1998
B. 1999
C. 2000
D. 2002
3.()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命。
(满分:4)
A. 党的思想建设
B. 党的作风
C. 党的文化建设
D. 组织建设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同志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满分:4)
A. 邓小平
B. 周恩来
C. 陈云
D. 江泽民
5.邓小平同志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后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思想,明确写进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满分:4)
A. 30年
B. 40年
C. 50年
D. 60年
6.()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的支撑。
(满分:4)
A. 创新
B. 民族精神
C. 科技
D. 法治
7.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即要在21世纪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满分:4)
A. 5年
B. 10年
C. 20年
D. 30年
8.()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满分:4)
A. 文化建设
B. 民族精神
C.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 经济文化的发展
9.()是党各项建设的基础。
(满分:4)
A. 思想建设
B. 经济建设
C. 文化建设
D. 组织建设
10.“新安全观”是()同志在日内瓦裁军谈判大会上的讲话中首先提出来的。
(满分:4)
A. 胡锦涛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朱镕基
二、多选题:
1.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的伟大民族的精神。
(满分:4)
A. 团结统一
B. 爱好和平
C. 勤劳勇敢
D. 自强不息
2.宗教问题具有长期性和()的特点。
(满分:4)
A. 国际性
B. 复杂性
C. 群众性
D. 民族性
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其要点有()。
(满分:4)
A. 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
B. 寄希望于1700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
C. 首先应当通过两岸之间的谈判结束军事对峙状态
D. 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和通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定要坚持()。
(满分:4)
A. 重在建设
B. 以立为本
C. 持之以恒
D. 贵在落实
5.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包括()各方面的竞争。
(满分:4)
A. 经济实力
B. 科技实力
C. 国防实力
D. 文化
6.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不断增强和贯彻执行党的()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满分:4)
A. 基本理论
B. 高基本路线
C. 基本纲领
D. 基本经验
7.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由于()。
(满分:4)
A. 知识分子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B. 知识分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
C. 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D. 知识分子是推动我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主力军
8.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表明()。
(满分:4)
A.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B. 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D. 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E. 大陆人民可以像在大陆各省区自由流动一样自由地出入特别行政区
9.世界需要()的经济全球化。
(满分:4)
A. 平等
B. 互惠
C. 共赢
D. 共存
10.按照()的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
(满分:4)
A. 革命化
B. 年轻化
C. 知识化
D. 专业化
三、判断题:
1.在我国,经济斗争已经不复存在了。
(满分:2)
A. 对
B. 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也是国际上多数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
(满分:2)
A. 对
B. 错
3.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全党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满分:2)
A. 对
B. 错
4.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满分:2)
A. 对
B. 错
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
(满分:2)
A. 对
B. 错
6.南北问题是和平问题,东西问题是发展问题。
(满分:2)
A. 对
B. 错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
(满分:2)
A. 对
B. 错
8.社会主义的本质为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满分:2)
A. 对
B. 错
9.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满分:2)
A. 对
B. 错
10.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
(满分:2)
A. 对
B. 错
大工14春《邓小平理论概论》在线测试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是()。
(满分:1)
A. 开放性
B. 实践性
C. 创造性
D. 规律性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满分:1)
A. 新科技革命取得的伟大成就
B.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
C.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3.根据我国对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二产业是()。
(满分:1)
A. 工业
B. 农业
C. 商业
D. 服务业
4.1992年10月,党的()提出了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系统论述了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问题。
(满分:1)
A. 十三大
B.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十三届四中全会
D. 十四大
5.世界格局变化的趋势是
(满分:1)
A. 多极
B. 两级
C. 三级
D. 美国一家独霸世界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满分:1)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实现共同富裕
C. 实现现代化
D. 提高国民素质
7.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
(满分:1)
A. 替代关系
B. 继承和发展关系
C. 继承的多,发展的少
D. 继承的少,发展的多
8.2002年(),党的十六大隆重开幕。
(满分:1)
A. 9月
B. 10月
C. 11月
D. 12月
9.()年,经过近五年的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诞生,并经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满分:1)
A. 1998
B. 1999
C. 1990
D. 1997
10.()年,经过近五年的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诞生,并经过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满分:1)
A. 1998
B. 1999
C. 1990
D. 1987
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满分:1)
A. 邓小平
B. 周恩来
C. 陈云
D. 江泽民
12.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
(满分:1)
A. 丰富的自然资源
B. 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C. 充裕的生产资料
D. 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的国有企业
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关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是
(满分:1)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 是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满分:1)
A. 教育
B. 经济
C. 科技
D. 法制
15.“三个代表”最早是江泽民在()视察“三讲”情况并对党的建设问题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提出来的。
(满分:1)
A. 珠江
B. 海南
C. 深圳
D. 广东
16.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满分:1)
A. 不断发展生产力
B. 增加社会主义积累
C. 提高经济效益
D. 实现共同富裕
17.“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战略的形成、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阶段。
(满分:1)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18.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满分:1)
A. 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
19.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满分:1)
A. 创新
B. 改革
C. 革命
D. 发展
20.“新安全观”是1999年3月()在日内瓦裁军谈判大会上的讲话中首先提出来的。
(满分:1)
A. 胡锦涛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朱镕基
二、多选题:
1.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间接调控,其特征有()。
(满分:2)
A. 主要通过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手段实施调控
B. 国家计划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是指导性的
C.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再直接干预
D. 行政手段不再成为调节手段
E. 法律规范、信息指导成为调控的重要手段
2.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最广泛的团结。
(满分:2)
A. 各民族
B. 各党派
C. 各阶层
D. 各方面人民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实践意义
(满分:2)
A. 突出了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首要地位
B. 为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C. 为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又通过改革来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D. 沟通了社会主义的现实和未来的关系,展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动态发展性,为确立通过长期奋斗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提供了精神支柱
4.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由于()。
(满分:2)
A. 知识分子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B. 知识分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
C. 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D. 知识分子是推动我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主力军
5.按照()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
(满分:2)
A. 革命化
B. 年轻化
C. 知识化
D. 专业化
6.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条件下,邓小平把生产力标准落实到群众利益标准上,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满分:2)
A. 赞成不赞成
B. 高兴不高兴
C. 满意不满意
D. 答应不答应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定要坚持()。
(满分:2)
A. 重在建设
B. 以立为本
C. 持之以恒
D. 贵在落实
8.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表明()。
(满分:2)
A.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B. 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D. 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E. 大陆人民可以像在大陆各省区自由流动一样自由地出入特别行政区
9.《决定》分析了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指出:“党必须善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满分:2)
A. 认识自己
B. 加强自己
C. 提高自己
D. 认真研究和解决自身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
10.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始终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
(满分:2)
A. 工人
B. 农民
C. 知识分子
D. 私营企业主
E. 个体户
11.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
(满分:2)
A. 人文指标
B. 资源指标
C. 环境指标
D. 社会指标
12.党的十六大明确要确立()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满分:2)
A. 劳动
B. 资本
C. 技术
D. 管理
1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
(满分:2)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B. 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C. 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D. 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
E. 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满分:2)
A. 有理想
B. 有道德
C. 有文化
D. 有纪律
15.()是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
(满分:2)
A. 市场主体
B. 个体经济
C. 市场体系
D. 宏观调控体系
16.坚持党的(),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满分:2)
A. 思想路线
B. 解放思想
C. 实事求是
D. 与时俱进
17.要把()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满分:2)
A. 尊重劳动
B. 尊重知识
C. 尊重人才
D. 尊重创造
18.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
(满分:2)
A. 人文指标
B. 资源指标
C. 环境指标
D. 社会指标
19.()是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要素。
(满分:2)
A. 市场主体
B. 个体经济
C. 市场体系
D. 宏观调控体系
20.贯彻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思想的基本要求
(满分:2)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B. 坚持和深化改革,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打开广阔通途
C. 善于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赢得发展空间
D. 相信和依靠人民,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心一意谋发展
三、判断题:
1.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世界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了错综复杂的新态势。
(满分:2)
A. 对
B. 错
2.1990年3月,中共中央专门作出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满分:2)
A. 对
B. 错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党的建设总目标。
(满分:2)
A. 对
B. 错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
(满分:2)
A. 对
B. 错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没有区别。
(满分:2)
A. 对
B. 错
6.社会主义讲求效率,不可能兼顾公平,否则效率也不可能实现
(满分:2)
A. 对
B. 错
7.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全党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满分:2)
A. 对
B. 错
8.实事求是的归宿是解放思想。
(满分:2)
A. 对
B. 错
9.1990年3月,中共中央专门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满分:2)
A. 对
B. 错
10.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满分:2)
A. 对
B. 错
11.四项基本原则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由邓小平概括和提出的。
(满分:2)
A. 对
B. 错
12.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两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继续保持不变。
(满分:2)
A. 对
B. 错
13.人民群众是实践活动的主体。
(满分:2)
A. 对
B. 错
14.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
(满分:2)
A. 对
B. 错
15.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满分:2)
A. 对
B. 错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以后,经过10年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满分:2)
A. 对
B. 错
17.改革作为第二次革命与第一次革命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满分:2)
A. 对
B. 错
18.邓小平在1993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条根本标准。
(满分:2)
A. 对
B. 错
19.社会主义的本质为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满分:2)
A. 对
B. 错
20.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世界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新态势。
(满分:2)
A. 对
B. 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