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作业] 东财2011年9月《国际法》案例作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6 15: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财网院2011年9月课程考试
《国际法》案例
(共三个案例,任选一个案例写作,写作模版见附件中的“课程论文写作模板(单题式),字数2000~3000字,范文参见“单题式案例类范文”)
案例分析1:
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庭于当地时间2011年6月27日向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发出逮捕令,利比亚对立阵营和国际社会基于自身立场对此反应不一,有分析称,签发逮捕令缩小了政治解决利比亚危机的回旋余地。
参与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美国官方对此持肯定态度。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白宫发言人卡尼的评论说,对卡扎菲发出的逮捕令再次说明这位利比亚领导人“已丧失合法性,追究卡扎菲法律责任的进程又推进了一步”。
在利比亚问题上转变立场后仍致力于外交努力的俄罗斯反应谨慎。俄总统利比亚问题特别代表马尔格洛夫向俄新社表示:“国际刑事法院预审庭的决议还不是最终判决,实施各种政治调解方案可能性的窗口还没有彻底关闭。”
利比亚问题的积极斡旋者之一、南非总统祖马则对国际刑庭的决定公开表达不满。据南非广播公司报道,南非总统发言人科德瓦表示:“祖马总统就国际刑事法庭针对卡扎菲上校发出逮捕令一事表示担忧,并对此感到极度失望。”
科德瓦说:“非常不幸的是,虽然非洲联盟已通过其专门委员会做出巨大努力,国际刑事法庭仍然做出这样的决定。我认为,目前的进展表明,无论是卡扎菲上校领导的利比亚政府还是全国过渡委员会,双方都显示出(政治解决的)意愿。”他还补充说,签发逮捕令破坏了非盟所做的工作。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国际法相关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国际刑事法庭签发对利比亚总统卡扎菲的逮捕令是否缩小了政治解决利比亚危机的回旋余地?
(2)国际刑事法庭签发对利比亚总统卡扎菲的逮捕令是否破坏了非盟所做的工作?
案例分析2:
柬泰两国围绕柏威夏寺及其周边4.6平方公里土地归属权问题之争由来已久。柏威夏寺有900多年历史,位于柬埔寨柏威夏省与泰国四色菊府接壤地区。两国在历史上都曾宣称对该寺所属区域拥有主权,为此多次兵戎相见。1962年,海牙国际法庭把柏威夏寺判归柬埔寨所有,这个裁决依据的就是法国殖民者当年按照分水线绘制的地图,但它并没有解决附近4.6平方公里土地的主权归属问题,也因此引发了泰国的不满。2008年,柬埔寨柏威夏寺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称号,泰国随后将寺庙北侧面积4.6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柏威夏寺国家公园”。双方此后冲突不断,互有伤亡。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国际法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介绍1962年国际法院关于柏威夏寺案件的判决情况。
(2)根据国际法院的判决说明在边境划界中边境条约与其附图之间的关系。
(3)说明国际法院在1962年该案的判决中依据的法律规范的性质。
案例分析3:
在俄罗斯呼吁下联合国安理会2010年12月19日将就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召开紧急会议。韩国方面也将原定于18~21日在延坪岛附近举行的海上射击训练计划推迟至20日或21日实施。
俄新社报道称,18日俄罗斯驻联合国大使丘尔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安理会应就朝鲜半岛局势向朝韩双方发去“无法容忍局势继续紧张”的信号。他表示,俄罗斯已准备好相关文件要求安理会就此问题于19日召开紧急会议。他还表示,俄罗斯“非常担心朝鲜局势”,因为“该局势直接影响俄联邦国家安全利益”。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国际法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俄罗斯是否有权要求安理会就朝韩问题于召开紧急会议?
(2)联合国安理会是否有权讨论朝韩局势?

需要辅导的朋友请联系右侧奥鹏无忧网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