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科目:《教育法规》第12章至第17章(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标志着我国教育管理从“人治”走向了“法治”的教育法律是( ) A.《宪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高等教育法》 2.2006年《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作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低于 B. 不低于 C.等于 D.高于 3.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享有自由的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学术成果的权利。这是教师的( ) A.指导评价权 B.教学自主权 C.科学研究权 D.民主管理权 4.标志着教育法律体系基本框架的形成,为全面依法治教奠定良好基础的法律文件是( ) A.教育法 B.义务教育法 C.高等教育法 D.民办教育法 5.《民办教育法》关于宗教教育问题的规定是( ) A.社会力量不得举办宗教学校和变相举办宗教学校 B.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C.社会力量可以任意举办宗教学校 D.国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宗教学校 6.国务院决定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完善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时间是( ) A.2005年 B.2000年 C.2003年 D.2007年 7.下列哪一项不是《职业教育法》的立法依据( ) 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义务教育法》 8.《教育法》总则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体现了《教育法》关注( )的立法宗旨。 A.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保证教育公平 C.提高教育质量 D.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9.2006《义务教育法》的修订一大亮点就是把( )纳入到法律规范中。 A.普通教育 B.义务教育 C.素质教育 D.高中教育 10.义务教育的最典型特征是( ) A.义务性 B.强制性 C.免费性 D.公平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国家教育考试包括( ) A.入学考试 B.水平考试 C.学历认证考试 D.培训考试 2.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包括( ) A.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 B.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C.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 D.自主管理和使用校产 3.《职业教育法》的立法依据有( ) A.《宪法》 B.《教育法》 C.《民法》 D.《劳动法》 4.《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下列哪些行为要予以惩处?( ) A.擅自分立、合并民办学校的 B.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骗取钱财的 C.管理混乱严重影响教育教学,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 D.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的 5.学校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况包括( ) A.违反规定向学生收费、推销商品牟利的 B.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C.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D.违反法规开除学生 6.对于侮辱、殴打、报复教师采取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有( ) A.行政处分 B.行政处罚 C.赔偿损失 D.追究刑事责任 7.当前高等教育立法存在的问题有( ) A.程序性规范好,具体操作难 B.配套立法滞后,上下位规范抵触 C.对于学生和学校之间权利义务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用 D.对政府和高校之间的关系没有在法律层面理顺,影响高校发展 8.我国《职业教育法》的立法目的是( )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发展职业教育 C.提高劳动者素质 D.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2006年《义务教育法》中“关于教育教学”的内容规定包括( ) A.教育教学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B.加强课程、考试和教学改革 C.重视德育和课外活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D.改进教科书的编写和管理 10.2006年《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经费要保证“三个增长”,包括( ) A.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性经常收入的增长比例 B.保障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C.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D.地方教育经费投入增加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标志着民办基础教育的管理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__________为主的转变。 2.《教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从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__________、工作成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 3.2006年《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__________义务教育制度。” 4.根据《学位条例》以及暂行实施办法,中国学位的分级与高等教育的不同阶段相联系,设有__________、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 5.《教育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________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教育经费逐步增长。”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学校教育制度 2.义务教育 3.教师的民主管理权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我国教育经费筹措的途径有哪些? 2.简述《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立法宗旨。 3.教师应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4.简述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六、论述题(13分) 1.结合当前教育实际谈谈如何保证2006年《义务教育法》的有效实施。 七、案例分析题(15分) 教师体罚学生致伤 北京市某中学初中英语教师李某在开学的第一天因怀疑其班上一学生王某用他的名字的谐音给自己起外号,就把该学生叫来询问。该生不承认教师的外号是自己所起,与李某争执起来,李某一气之下殴打该学生,造成其身体多处软组织损伤。事件发生后,学校马上研究决定,对李某停职审查,停发结构工资和奖金,王某所有的医疗费和家长提出的合理费用由李某承担。鉴于李某以前有过打学生的行为,学校初步决定给李某留校察看处分。后学校有建议当地教育局解除与李某的聘约。同时,学校校长认为学校出现此事,校长也有责任,准备向上级机关提出辞职。 学校对李某的处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