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科目:《知识经济概论》第6章至 第7 章(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合作竞争的基本要素( ) A、利益 B、亲密关系 C、目标 D、责任 2、被称为科技工业园灵魂的是 ( )。
A、管委会 B、大学 C、创业中心 D、企业 3、下列哪一项是日本政府最有力的创新政策手段( )。 A、R&D税惠 B、加速折旧 C、R&D投资 D、选择性干涉 4、“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下列哪一位经济学家顺应国际经济新形势提出的理论( )。 A、罗默 B、卢卡斯 C、舒尔兹 D、迈克尔·波特 5、国家经济竞争力提高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它们的先后顺序是( )。 A、生产因素主导阶段-投资因素主导阶段-丰裕主导阶段-创新主导阶段 B、生产因素主导阶段-投资因素主导阶段-创新主导阶段-丰裕主导阶段 C、投资因素主导阶段-生产因素主导阶段-丰裕主导阶段-创新主导阶段 D、投资因素主导阶段-生产因素主导阶段-创新主导阶段-丰裕主导阶段 6、根据弗朗克尔和罗默的研究,贸易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人均收入将增长( )百分点。 A、1-1.5个 B、1.5-2个 C、2-2.5个 D、2.5-3个 7、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信息经济就业结构存在两种递减模式,其中法国的模式是 ( )。 A、信息业-工业-服务业-农业 B、工业-信息业-服务业-农业 C、信息业-服务业-工业-农业 D、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农业 8、日本在二战后实施的创新战略按其先后次序是( ) A、 技术立国——科学技术立国——新技术立国 B、 技术立国——新技术立国——科学技术立国 C、 科学技术立国——技术立国——新技术立国 D、 新技术立国——技术立国——科学技术立国 9、合作伙伴关系的切入点应该是( ) A、利益 B、亲密关系 C、合作远景 D、无固定模式 10、使用基于收入、教育及期望寿命的综合指标——人类发展指数进行比较,发现195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 A、扩大了 B、缩小了 C、保持不变 D、不确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组织构成一般包括( )。 A、政府 B、研究机构 C、高校 D、企业的研究与开发部门 E、科技工业园 2、要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首先必须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的政策和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 )。 A、加强宏观调控 B、促进交流与合作 C、开展地区或行业创新体系建设试点 D、启动知识创新工程 E、完善总体战略布局 3、面对21世纪的挑战,欧洲国家制定创新战略的内容包括( )。 A、强化政府在科技进步中的作用 B、将科技发展重点转移至经济领域 C、制定科技发展中长期计划 D、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 E、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 4、经济全球化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包括( )。 A、税收政策 B、支出政策 C、货币政策 D、管制政策 E、财政政策 5、美国强化政府在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中的领导作用的做法是( ) A、 突出科学技术在政府决策中的地位 B、 对科技发展采取倾斜政策 C、 加速科技产业化的步伐 D、 加强政府对技术发展的引导和支持 E、 在增加科研经费投入的同时,调整R&D投入结构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对的打一个“√”,错的打一个“×”,不需要改错。) 1、几乎所有的高技术产业都要经过长时期的亏损期。( ) 2、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有助于流入国的经济增长。( ) 3、信息技术使投资者对投资活动的分析不再受其他投资者信息的影响。( ) 4、信息技术变革带来了国际投资多元化,也促进了投资目标单一化。( ) 5、垂直分工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原料以及制造业加工领域的分工。(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合作竞争 2、长周期理论 3、亲密关系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2、简述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特点。 3、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长波的五个典型增长周期。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共25分) 根据中国经济现状,试说明中国制定知识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