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财16春《经济法》在线作业五(随机)
一、单选题:
1.作为经济法主体的国家机关主要是( )。 (满分:4)
A. 国家审判机关
B. 国家检察机关
C. 国家权力机关
D. 经济管理机关
2.世界上第一个以“经济法”命名的法规产生于( )。 (满分:4)
A. 德国
B. 捷克斯洛伐克
C. 美国
D. 法国
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为( )。 (满分:4)
A. 有限责任公司
B. 无限公司
C. 两合公司
D. 股份有限公司
4.经济法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领域中及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以各种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 )。 (满分:4)
A. 经济管理关系和经营协调关系
B. 经济管理关系或经营协调关系
C. 经营协调关系
D. 经济管理关系
5.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效的舆论监督的是( )。 (满分:4)
A. 消费者及用户
B. 消费者组织
C. 大众传播媒介
D. 上级主管机关
6.反垄断法以统一的单独立法的形式出现称为( )。 (满分:4)
A. 判例式
B. 集中式
C. 法典式
D. 习惯式
7.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我国会计年度的期间为( )。 (满分:4)
A. 企业的一个营业周期
B. 公历1月1至12月31
C. 农历1月1至12月30
D. 企业开始营业日至次年的同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调整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办理会计事务中产生的( )。 (满分:4)
A. 宏观调控关系
B. 经营协调关系
C. 社会分配关系
D. 经济管理关系
9.《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于( )正式施行。 (满分:4)
A. 1993年12月1日
B. 1994年12月1日
C. 1996年12月1日
D. 1999年12月1日
10.维护公平竞争原则直接体现在( )。 (满分:4)
A. 竞争法
B. 民法
C. 产品法
D. 质量法
11.由本国各法律部门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称为( )。 (满分:4)
A. 法的历史类型
B. 法律体系
C. 法律关系
D. 法律制度
12.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 )要求赔偿。 (满分:4)
A. 经营者
B. 广告制作人
C. 发布广告的媒体
D. 广告经营者
13.最常用的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是( )。 (满分:4)
A. 散发说明书
B. 托儿
C. 广告
D. 新闻发布会
14.预算活动的基础是( )。 (满分:4)
A. 预算执行
B. 预算监督
C. 预算调整
D. 预算编制
15.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内部,要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同时建立企业工会委员会。工会委员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 )。 (满分:4)
A. 权力机构
B. 权利机构
C. 常设机构
D. 工作机构
二、多选题:
1.消费者协会享有下列职权:( )。 (满分:4)
A. 直接对违法经营者进行罚款
B. 参与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
C. 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
D. 受理消费者的投诉
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和仲裁
2.价格法授予的经营者的权利有( )。 (满分:4)
A. 在政府指导价规定的幅度内制定价格
B. 自主制定市场调节的价格
C. 检举、控告侵犯其依法自主定价权利的行为
D. 制定属于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产品范围内的新产品的实效价格,特定产品除外
3.下列消费行为适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 )。 (满分:4)
A. 农民购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
B. 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C. 居民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商品
D. 房地产商向消费者提供其建造的商品房
E. 企业购买生产消费商品
4.历史上在典型企业行使之外发展起来的两种非典型企业是( )。 (满分:4)
A. 公司企业
B. 国有企业
C. 合伙企业
D. 合作社
5.不正当竞争的危害( )。 (满分:4)
A. 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 破坏市场竞争秩序,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给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带来消极影响,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形象和国家利益
D. 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6.我国关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法律和法规包括( )。 (满分:4)
A. 关于制止行政垄断的立法
B. 关于金融的立法
C. 关于财政、税收的立法
D. 关于价格的立法
E. 计划、统计的立法
7.属于经营者强制交易行为的包括( )。 (满分:4)
A. 煤气公司强制规定对煤气管道的安装
B. 煤气公司指定用户购买某种商标的煤气灶具
C. 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销售
D. 烟草专卖和电话局指定用户购买某种商标的电话机
8.我国的企业登记主管机关是( )。 (满分:4)
A. 税务局
B.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C. 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
D. 当地人民政府
9.不正当竞争行为有( )。 (满分:4)
A. 压价销售行为
B. 搭售行为
C. 混淆行为
D. 虚假宣传行为
10.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协会不得( )。 (满分:4)
A. 从事营利服务
B. 以牟利为目的向社会推荐商品和服务
C. 从事咨询服务
D. 从事商品经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