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财14春《社会学X》在线作业一(随机)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60分。单选)
1.根据社会学对文化类型的区分,制度、规范和观念等属于( )。
A. 主文化
B. 亚文化
C. 物质文化
D. 非物质文化
满分:3分
2.下列关于种姓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
A. 种姓制度与印度次大陆的文化以及印度教的轮回观念紧密相连
B. 种姓制度实行族内婚
C. 种姓制度最高为刹帝利
D. 种姓制度认为一个人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是一出生即确定的
满分:3分
3.( )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也是社会变迁的动力。
A. 环境变化因素
B. 科技进步因素
C. 社会价值观
D. 生活方式变化
满分:3分
4.群体存在的基础,从社会成员个体方面看,____是群体得以维持的根本。
A. 互动关系
B. 交换关系
C. 人际关系
D. 社会关系
满分:3分
5.在心理成熟中,下列哪个属于情绪成熟:( )。
A. 不易冲动
B. 能随机应变
C. 不固执
D. 无随意性
满分:3分
6.____是家庭关系的起点和基础。
A.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B. 夫妻关系
C. 婆媳关系
D. 祖孙关系
满分:3分
7.( )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把人类社会变迁历程划分为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和工业阶段,以此来解释人类社会变迁和进化历程。
A. 熊彼特
B. 奥格本
C. 孔德
D. 斯宾塞
满分:3分
8.人们在实践角色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许多事前预料不到的困难、挫折或新情况,因此,角色的扮演者不得不随机应变地创造出一些过去为这一角色所不具有的行为规范。这个过程实际上是____过程。
A. 角色选择
B. 角色建设
C. 角色领悟
D. 角色选择
满分:3分
9.( )最早把行政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个环节。
A. 泰勒
B. 亨利·法约尔
C. 马科斯·韦伯
D. 霍桑
满分:3分
10.( )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环节。
A. 政策问题的确认
B. 政策目标的确定
C. 政策方案的评估
D. 社会政策执行
满分:3分
11.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是( )的定轨所造成的。
A. 个人能力
B. 性别角色
C. 社会性别
D. 女权主义
满分:3分
12.在我国,通常所划分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或大区)——乡(镇或街道)——村(居民委)——邻里等七级,是按照____来划分的。
A. 群体关系
B. 微观社会
C. 地缘关系
D. 社会制度
满分:3分
13.在( )看来,阶级的划分标准是经济地位,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A. 马克思主义
B. 韦伯
C. 帕累托
D. 埃里克·赖特
满分:3分
14.种族社区是从____角度来考察的。
A. 历史演化
B. 空间性
C. 非空间性
D. 综合标准
满分:3分
15.( )认为,近现代社会,权力在分层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争夺资源的过程中,拥有权力的人更具有竞争力,从而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A. 格尔哈特·伦斯基
B. 金斯利·戴维斯
C. 威尔伯特·莫尔
D. 米尔斯
满分:3分
16.( )是指社会成员在各阶层、职业间的流动不受制度性限制的流动模式。
A. 水平式流动
B. 开放式流动
C. 封闭式流动
D. 混合式流动
满分:3分
17.一位女工程师,在家里是丈夫的妻子,父母的女儿,儿子的母亲,在单位里是工程师,对老同学又是朋友,对客人又是主人......,由此形成了一个( )。
A. 社会角色
B. 角色集
C. 规定性角色
D. 自致角色
满分:3分
18.在情感向度上,遵循( )原则。
A. 等价原则
B. 回报原则
C. 互补原则
D. 诚信原则
满分:3分
19.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可把群体划分( )。
A.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B. 内群体和外群体
C. 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D. 血缘群体、地缘群体和业缘群体
满分:3分
20.20世纪50年代前,狭义的社会化研究主要以( )为研究对象。
A. 少年儿童
B. 青年人
C. 中年人
D. 老年人
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多选)
1.在政策方案评估时,应坚持以下标准( )。
A. 应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
B. 消耗的资源应尽可能少
C. 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应尽可能少
D. 实施中产生的副作用应尽可能小
满分:4分
2.依据群体类型的不同划分方法,同乡会属于( )。
A. 正式群体
B. 非正式群体
C. 血缘群体
D. 地缘群体
E. 业缘群体
满分:4分
3.初级群体的功能有( )。
A. 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
B. 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C. 维护社会秩序
D. 压抑个性的形成
E. 可能干扰正式组织的关系
满分:4分
4.从社会角度,劳动就业的社会经济意义包括:( )。
A. 创造社会财富
B. 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C. 为社会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D. 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满分:4分
5.人口是从哪些角度对社会变迁产生影响的:( )。
A. 人口数量
B. 人口质量
C. 人口结构
D. 人口分布
满分:4分
6.从近代家庭结构总的变化趋势来看,( )比例在上升,世界多数国家的家庭呈现出小型化趋势。
A. 复合家庭
B. 主干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单亲家庭
E. 单身家庭
满分:4分
7.目前,在社区研究中常见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 )。
A. 人类生态学方法
B. 人类学方法
C. 社会体系方法
D. 人类系统学方法
满分:4分
8.从社会变迁方式角度划分,社会变迁可分为( )。
A. 整体变迁
B. 局部变迁
C. 渐进的社会变迁
D. 激进的社会变迁
满分:4分
9.生命历程理论在考察宏观的社会结构与个体的生命历程间的关系式的要点有( )。
A. 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B. 生命相关性
C. 生命的时间安排
D. 人的能动性
满分:4分
10.与实在社区相比,虚拟社区具有哪些特征:( )。
A. 交往的超时空性
B. 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
C. 人际关系较为松散
D. 社区群体的流动较为频繁
E. 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的交往准则
东财《社会学X》在线作业二(随机)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60分。单选)
1.____认为,群众的特征表现为有意识的人格已经消失,无意识的人格占据主导地位,情绪和观念感染、暗示的影响使群众心理朝某一方向发展,并具有将暗示的观念立即转变为行动的倾向。
A. 模仿理论
B. 感染理论
C. 匿名理论
D. 控制转让理论
满分:3分
2.在( )阶段,家庭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
A. 新家庭产生阶段
B. 生育和抚养子女阶段
C. 孩子陆续就业和结婚阶段
D. 家庭收缩阶段
E. 空巢阶段
F. 家庭灭亡阶段
满分:3分
3.( )是指以全社会的名义颁布行为规则,并对全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全部个体的社会行为进行调节和制约的方式。
A. 组织控制手段
B. 制度控制手段
C. 文化控制手段
D. 行为控制手段
满分:3分
4.( )认为,对社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尽快重建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
A. 社会整合理论
B. 文化冲突理论
C. 社会解体理论
D. 价值冲突理论
满分:3分
5.下列关于种姓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
A. 种姓制度与印度次大陆的文化以及印度教的轮回观念紧密相连
B. 种姓制度实行族内婚
C. 种姓制度最高为刹帝利
D. 种姓制度认为一个人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是一出生即确定的
满分:3分
6.( )是一种指向未来角色的社会学习过程,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时期。
A. 初始社会化
B. 预期社会化
C. 发展社会化
D. 逆向社会化
满分:3分
7.社区发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在其著作《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设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中提出并使用的。
A. F·法林顿
B. J·斯坦纳
C. 桑德斯
D. 波尔斯
满分:3分
8.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实际上就是说,子女能不能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主要责任之一就在于家庭。家庭是最基本的初级群体,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初级群体承担着( )功能。
A. 社会化
B. 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C. 维护社会秩序
D. 促进社会运行
满分:3分
9.( )是指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A. 社会变迁
B. 社会现代化
C. 社会转型
D. 社会变革
满分:3分
10.( )是指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A. 文化特质
B. 文化丛
C. 文化形态
D. 文化模式
满分:3分
11.( )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也是社会变迁的动力。
A. 环境变化因素
B. 科技进步因素
C. 社会价值观
D. 生活方式变化
满分:3分
12.____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各种原则或方针。
A. 社会制度
B. 社会控制
C. 社会政策
D. 社会规范
满分:3分
13.( )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环节。
A. 政策问题的确认
B. 政策目标的确定
C. 政策方案的评估
D. 社会政策执行
满分:3分
14.奥地利心理学家( )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A. 史密尔
B. 伯曼
C. 弗洛伊德
D. 隆布罗索
满分:3分
15.( )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把人类社会变迁历程划分为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和工业阶段,以此来解释人类社会变迁和进化历程。
A. 熊彼特
B. 奥格本
C. 孔德
D. 斯宾塞
满分:3分
16.组织系统理论属于( )的主要观点。
A. 传统管理理论
B.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C. 现代组织管理理论
D. 巴纳德的组织协作论
满分:3分
17.( )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A. 社会
B. 社会制度
C. 社会关系
D. 社会机制
满分:3分
18.一个移民到了新的国家和文化环境以后,可能要全盘放弃原来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这是( )的过程。
A. 预期社会化
B. 发展社会化
C. 逆向社会化
D. 再社会化
满分:3分
19.群体存在的基础,从社会成员个体方面看,____是群体得以维持的根本。
A. 互动关系
B. 交换关系
C. 人际关系
D. 社会关系
满分:3分
20.社会整合理论(Social Integration)是由法国社会学家( )提出来的。
A. 帕森斯
B. 奥格本
C. 迪尔克姆
D. 斯宾塞
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多选)
1.社会唯实派的代表人物有:( )。
A. F· H·吉丁斯
B. 乔治·齐美尔
C. 迪尔克姆
D. G·塔尔德
满分:4分
2.人类的依赖生活期大致要经历( )。
A. 乳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满分:4分
3.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包括( )。
A. 家庭
B. 学校
C. 同龄群体
D. 工作单位
E. 大众传播媒介
满分:4分
4.从社会变迁方式角度划分,社会变迁可分为( )。
A. 整体变迁
B. 局部变迁
C. 渐进的社会变迁
D. 激进的社会变迁
满分:4分
5.下面列举的社会成员间的差别哪些属于自然差别:( )。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地位
E. 种族
F. 声望
满分:4分
6.初级群体的功能有( )。
A. 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
B. 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C. 维护社会秩序
D. 压抑个性的形成
E. 可能干扰正式组织的关系
满分:4分
7.规章条例属于哪种社会控制手段( )。
A. 积极的社会控制
B. 消极的社会控制
C. 正式控制
D. 非正式控制
E. 外在控制
F. 内在控制
G. 硬控制
H. 软控制
满分:4分
8.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即( )。
A. 失衡
B. 失范
C. 文化冲突
D. 价值崩溃
满分:4分
9.依据群体类型的不同划分方法,同乡会属于( )。
A. 正式群体
B. 非正式群体
C. 血缘群体
D. 地缘群体
E. 业缘群体
满分:4分
10.下列观点哪些是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 )。
A. 在社会互动中起中介作用的是符号
B. 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
C. 符号的意义是固定不变的
D. 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从他的人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为根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E. 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东财《社会学X》在线作业三(随机)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60分。单选)
1.( )把角色定义为:角色是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
A. 拉尔夫·林顿
B. 弗洛伊德
C. 乔治·米德
D. 雅各布·莫雷诺
满分:3分
2.按流动主体的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批进城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属于____。
A. 代际流动
B. 群体流动
C. 个人流动
D. 水平流动
满分:3分
3.组织系统理论属于( )的主要观点。
A. 传统管理理论
B.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C. 现代组织管理理论
D. 巴纳德的组织协作论
满分:3分
4.( )是指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A. 文化特质
B. 文化丛
C. 文化形态
D. 文化模式
满分:3分
5.“近水楼台”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相互交往过程中( )的必要性。
A. 活动空间接近
B. 群体成员间的接触时间长
C. 群体成员间的相互交往比较自由
D. 交往各方角色、地位间的社会差异较小
满分:3分
6.拟剧论的倡导者是( )。
A. 赫伯特·H·海曼
B. 乔治·霍曼斯
C. 埃里森
D. 欧文·戈夫曼
满分:3分
7.( )是一种指向未来角色的社会学习过程,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时期。
A. 初始社会化
B. 预期社会化
C. 发展社会化
D. 逆向社会化
满分:3分
8.种族社区是从____角度来考察的。
A. 历史演化
B. 空间性
C. 非空间性
D. 综合标准
满分:3分
9.社区发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在其著作《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设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中提出并使用的。
A. F·法林顿
B. J·斯坦纳
C. 桑德斯
D. 波尔斯
满分:3分
10.____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各种原则或方针。
A. 社会制度
B. 社会控制
C. 社会政策
D. 社会规范
满分:3分
11.在( )阶段,家庭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
A. 新家庭产生阶段
B. 生育和抚养子女阶段
C. 孩子陆续就业和结婚阶段
D. 家庭收缩阶段
E. 空巢阶段
F. 家庭灭亡阶段
满分:3分
12.一位女工程师,在家里是丈夫的妻子,父母的女儿,儿子的母亲,在单位里是工程师,对老同学又是朋友,对客人又是主人......,由此形成了一个( )。
A. 社会角色
B. 角色集
C. 规定性角色
D. 自致角色
满分:3分
13.( )对社会越轨进行控制的最有效途径。
A. 内在控制
B. 外在控制
C. 正式控制
D. 非正式控制
满分:3分
14.一个移民到了新的国家和文化环境以后,可能要全盘放弃原来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这是( )的过程。
A. 预期社会化
B. 发展社会化
C. 逆向社会化
D. 再社会化
满分:3分
15.群体存在的基础,从社会成员个体方面看,____是群体得以维持的根本。
A. 互动关系
B. 交换关系
C. 人际关系
D. 社会关系
满分:3分
16.在( )中,妇女逐渐走出家庭,并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所具有的价值开始显现出来。
A. 普那路亚家庭
B. 对偶家庭
C. 古典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D. 现代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满分:3分
17.下列有关冲突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团体间的冲突有利于增进团体内部的团结
B. 冲突不利于社会变迁
C. 冲突对方所争夺的目标既可相同也可不同
D. 冲突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打败对方
满分:3分
18.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不断深化,社会成员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发挥着不同的职能。这是社会分化中的( )分化。
A. 水平
B. 垂直
C. 横向
D. 纵向
满分:3分
19.( )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和习惯。
A. 普芬多夫
B. 爱德华·B·泰勒
C. 威廉·奥格本
D. 查尔斯·库利
满分:3分
20.( )是指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A. 社会变迁
B. 社会现代化
C. 社会转型
D. 社会变革
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多选)
1.社会角色理论的来源有( )。
A. 美国芝加哥学派
B. 人类学
C. “完形主义心理学”
D. 社会戏剧论
满分:4分
2.一般地,家庭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A. 复合家庭
B. 主干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单亲家庭
E. 单身家庭
满分:4分
3.人类的依赖生活期大致要经历( )。
A. 乳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满分:4分
4.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正确的论述是( )。
A.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动态过程
B.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
C. 人口老龄化的最直接结果之一是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提高
D.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人口趋于大龄化
满分:4分
5.从社会角度,劳动就业的社会经济意义包括:( )。
A. 创造社会财富
B. 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C. 为社会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D. 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满分:4分
6.失业的原因可能是:( )。
A. 经济原因
B. 社会原因
C. 组织原因
D. 劳动者自身原因
满分:4分
7.下列哪些属于狭义的社会组织( )。
A. 氏族
B. 家庭
C. 企业
D. 政府
E. 学校
满分:4分
8.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初级社会群体的发展趋势有( )。
A. 家庭原有的生产功能
B. 教育功能日趋社会化
C. 赡养功能日趋社会化
D. 邻里等的名存实亡
满分:4分
9.社会运行通常可分为( )和( )两种形态。
A. 纵向运行
B. 交互运行
C. 逆向运行
D. 横向运行
满分:4分
10.从社会变迁方式角度划分,社会变迁可分为( )。
A. 整体变迁
B. 局部变迁
C. 渐进的社会变迁
D. 激进的社会变迁
满分:4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