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幼儿园课程论2012年下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8 07: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下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泰勒对于课程目标的贡献,正在于用(    )来陈述课程目标。
A.用儿童行为的方式   B.教师的行为方式  C.儿童心理  D.学习经验
2.惠勒对泰勒模式的课程编制程序的排列方式予以改造,将直线型的目标模式改为(    )的目标模式。
A.循环性     B.圆环型     C.三角型   D.双直线型
3.目标模式以(    )这种机械式的、技术化的方式运作课程,使该模式非人性方面的问题表现得突出。
A.目标-结果  B.输入-产出  C.计划-实施 D.目标-过程
4.幼儿园课程组织应采取的形式是(    )
A.以学科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B.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C.以儿童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D.混合型的课程组织形式
5.既是课程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的是(    )
A.园长    B.专家    C.家长    D.教师和幼儿
6.受教育者的年龄越小,教育的着眼点越应放在(   )
A.促进幼儿身心的一般发展上               B.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上
C.促进幼儿的情感能力发展上               D.促进幼儿的动作技能发展上
7.较多地体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游戏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多地以活动区的形式安排教育活动,儿童有较多地选择和参与机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引导和指导等方式影响或指导儿童的活动。它体现了(    )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A.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B.师生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C. 教师计划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8.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         )。
A.博比特  B 泰勒  C 惠勒  D 斯坦豪斯
9.(        )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
A.艾斯纳   B杜威  C斯坦豪斯 D泰勒
10.在课程目标的不同价值取向中,(        )反对把人作为物而把课程目标技术化的倾向,并把课程看作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过程。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预设性目标
11.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中,尝试性的一般目标制定出来后,还要经过哪些“筛子”的筛选(    )
A.教育文化学和教育哲学    B.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哲学  
C.学习理论和教育哲学      D.教育人类学和教育哲学
12.(    )能够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专业的眼光对课程质量做出客观评价。
A.他评   B.自评  C.质性评价  D.量化评价
13.(    )是一种过程性评价。
A.总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质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14.(    )方法窄化了评价的范围,忽略了不可测量的重要部分。
A.质性评价    B.过程性评价    C.量化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5.所谓“综合教育”,常常是一种以(    )顺序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方式。
A.逻辑顺序    B.心理顺序  C.经验顺序   D.直线式
16.(    )是课程目标科学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牌,克服了以往课程目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目标的表述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A.生成性目标   B.表现性目标    C.理解性目标  D.行为目标
17.(    )目标在目标表述上采用了开放的形式,不设统一的标准。
A.表现性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行为目标   D.A和B都正确
18.“从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反映了(    )课程编制取向。
A.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B.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C.课程内容即教材  D.课程内容即教学计划
19.如何看待课程编制的不同取向?(    )
A.应该以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作为核心取向   B.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取向是最合理的
C.在课程编制中可以相互兼容,取长补短    D.学科知识取向应当成为永恒的取向。
20.泰勒认为:“(    )是指导课程研制者所有其他活动的最为关键的准则。”
A.课程计划   B.教育目标  C.教育大纲  D.教育评价
二、多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关于目标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有哪些?(    )
A.强调应根据预期的行为确定课程目标 B.目标模式设计者批评过去的目标太模糊、不明确。
C.目标模式强调层次分明的目标体系   D.目标模式不利于评价
E.目标模式忽视学生主体性、自主性
2.属于目标模式的特点有哪些?(    )
A.计划性 B.可控性 C.可操作性  D.模糊性  E.层次性
3.描述行为目标不应采用哪些抽象的动词(    )
A.培养 B.启发 C.认识  D.了解  E.促进
4.哪些词可以用来描述行为目标的动词(    )
A.指出  B.复述  C.辨认 D.分辨出 E.画出
5.斯坦豪斯认为,教育主要包括(    )、(    )和(    )三个过程。
A.训练  B.教学  C.引导  D.规训  E.教化
6.横向组织强调(    )
A.各种知识的融合 B.强调知识的运用  C.强调知识与儿童成长的联系
D.强调知识本身   E.强调传统知识体系
7.对量化评价的批评主要有(    )
A.脱离真实的教育现实  B.量化评价方法窄化了评价的范围  
C.量化评价可以测量 D.教师很难操作 E.忽视个体之间的差异
8.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    )
A.课程理念  B.课程目标 C.课程内容 D.组织形式 E.教育环境
9.课程评价标准的特征有哪些(   )
A.准确性  B.有用性 C.合法性  D.  可行性 E.预见性
10.对生成性目标评价正确的是(    )
A.追求实践理性  B.强调儿童、教师与情境的交互作用  C.教师被从目标中解放出来
D.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E.不关注如何界定和测量课程本身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目标和(    )目标在目标的表述上都采用开放形式,即一切依据儿童、教师和具体教育情境而确定,而不设统一的标准。
2.著名的(    )的课程评价是以观察记录方式为主,每天老师利用幼儿午睡的时间交换观察心得与问题,进而决定继续引导幼儿的方式内涵,这种课程评价方式将量化和质化评价进行了有机结合。
3.(    )指评价应有利于改进和发展课程,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4.(    )是一种结果评价,旨在对课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以验证课程的成功程度和推广价值。
5.(    )评价方法是“力图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提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征,以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质性评价方法也称为(    )评价方法。
6.学龄前儿童的思维是以直觉思维为主的,因此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一般较多采用(    )组织方式。
7.(    )模式建立在与目标模式完全不同的教育观、知识观以及方法论原理的基础之上。
8.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    )。
9.英国的课程论专家(    )认为,泰勒的目标模式以直线的方式安排课程编制的顺序,当评价的结果与预设的目标不相符合时,就会因为缺少反馈这一环节而难以检讨课程编制中的问题。
10.关于行为目标的表述,梅杰认为,行为目标必须包含三部分:一是(     );二是(    );三是(    )。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形成性评价    2.行为目标    3. 幼儿园课程评价
五、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三种取向。
2.生成性目标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
3.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哪些。
4.幼儿园课程的要素及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1分,共11分)
1. 论述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