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社会问题研究》2012年下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6 10: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下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社会问题研究》第七章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根据毒品生产方法的差异可分为天然毒品、(     )毒品和合成毒品三类。
A、人造    B、有机    C、加工    D、精制
2、1985年,联合国首次将青年界定为(     )岁之间的人群。
A、15-25    B、15-24    C、14-24    D、16-24
3、贫困范畴的界定经历了一个从(     )层面扩大到生存、发展、文化和环境等层面的过程。
A、宏观    B、微观    C、纯经济    D、政治
4、根治贫困综合并发症,需政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标本兼治,同时也需要(     )在资金、技术和物资方而后支持。
A、非政府组织    B、政府组织    C、外国组织    D、专家组织
5、德国的失业保障分为(     )、失业救济金和社会救济三个等级。
A、保障金    B、失业金    C、援助金    D、帮助金
6、20世纪(     )年代以来,人口问题逐渐作为一个全球问题,开始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A、50    B、60    C、70   D、80
7、20世纪(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出现了偏高且持续上升的趋势。
A、50    B、60    C、 70   D、80
8、为解决失业问题,法国早在(     )年就成立了庞大的就业机构——法国全国就业管理局。
A、1966    B、1967    C、1968    D、1969
9、从国际经验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起飞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而其人口老龄化却始于(   )世纪末。
A、17    B、18    C、19    D、20
10、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各地区老龄化程度与(     )具有一致性,自西向东呈阶梯上升,地区间差距较大。
A、政治水平    B、文化水平    C、经济水平    D、科学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流动人口是由人口的(     )流动而产生的一个独特的人口概念。
A、跨洲    B、跨国   C、跨地区      D、跨省市
2、在毒品走私过程中,除通过(       )等传统方法运输外,还出现了一些新花样。
A、人身携带    B、动物藏毒    C、人体藏毒    D、物品夹带
3、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     ),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资金    B、技术    C、生活方式    D、市场经济观念
4、关于贫困的界定,有学者将其划分为:(      )或“地位说”。
A、缺乏说    B、能力说    C、剥夺说    D、排斥说
5、关于城市贫困原因分析,相关学者研究较多,有从(      )、无业人员多、从业人员收入少、就业观念陈旧等方面分析。
A、文化程度低    B、身体状况差   C、自我评价低    D、教育费用高
6、极右恐怖主义是一种思想上奉行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类型,主要分布于(      )和日本等地。
A、英国   B、欧洲    C、法国    D、美国
7、对于失业问题,凯恩斯认为除传统理论所说的(      )外,还有“不自愿失业”。
A、摩擦失业    B、长期失业    C、自愿失业    D、定期失业
8、目前,我国贫困人群在农村主要是低收入农民、丧失劳动力者、无谋生能力的(      )以及城市边缘人的农民工等。
A、老弱病残    B、不良家庭    C、五保户    D、孤寡老人
9、季节性失业指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      )的影响,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失业。
A、生活条件    B、气候条件    C、社会风俗    D、购买习惯
10、从社会学的视角看,贫困应该是一个由多种相关因素构成的多侧面的(      )问题的总称。
A、社会    B、经济    C、政治    D、文化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对的打“√”,错的打“×”,不需要改错。)
1、恐怖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非国家间的公开的暴力行为。(        )
2、摩擦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信息交流不完全以及市场组织不健全所造成的失业。(        )
3、通常情况下,人口性别比一定程度的失衡是不可以通过婚龄差来调整的。(        )
4、经济的二元化是流动人口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        )
5、流动人口的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        )
6、教育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        )
7、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所以它们的出口也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        )
8、1969年开启了现代恐怖主义的帷幕。(        )
9、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奥肯定理",揭示了失业率与GDP增长率两者反向的相互关系。(        )
10、宗教极端恐怖主义主要在中东和南亚地区猖獗,且常常同极端民族主义纠缠在一起。(        )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国际上常用(      )或(      )等词语来表示吸毒行为。
2、毒品的种类很多,联合国《麻醉品单一公约》和《精神药物公约》中规定的麻醉品有(      )种,精神药物有(      )种。
3、1990-2000年的10年间,共发生(      )起恐怖事件,导致(      )人伤亡。
4、未来青年就业的走向,将取决于(      )与(      )之间的互动结果。
5、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      )、(      )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毒品买卖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2、自“9·11”以来,恐怖主义群体的活动与组织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3、贫困加剧的原因有哪几个方面?
4、解决好流动人口问题有哪些措施?
5、简述1978年以来,根据转型时期我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失业问题的几个阶段。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试述我国现行户口机制的弊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