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文题目: 论唐诗中“月”意象的悲愁意蕴
论文字数11934
摘 要
在古诗中诗人移情于物,用物来承载作者的感情,是诗人们表现情感的惯用手法。诗歌中月亮所承载的情感也不只是期盼团圆的乡思一种,它更多承载的是悲愁的感情。
“月”意象表现的悲愁意蕴体现在不同题材的唐诗中,如边塞诗、宫怨诗、羁旅诗、怀古诗等等。在这些唐诗中,“月”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悲愁各有不同,有家国之愁,有羁旅之愁,有离愁别恨,有怀古之愁,或沉重苍凉,或温婉含蓄,“月”意象被广泛而又寓意深刻地融入在唐诗中。
论文从先秦至唐朝诗歌中“月”所承载的感情变化入手,重点分析了唐诗中“月”意象所表现的悲愁意蕴,以便使人们了解传统意象“月”稳定而丰富的内涵,便于更好地分析鉴赏古诗。
关键词:唐诗;“月”;意象;悲愁
目 录
摘 要……………………………………………………………………… 2
Abstract ……………………………………………………………………… 2
引 言…………………………………………………………………………3
一、“月”意象溯源…………………………………………………………4
(一)“月”意象的萌发……………………………………………………… 4
(二)“月”意象的发展…………………………………………………… 5
(三) “月”意象的成熟………………………………………………………6
二、唐诗中“月”意象的悲愁意蕴………………………………………… 8
(一) 家国之愁………………………………………………………………8
(二)羁旅之愁…………………………………………………………… 10
(三)离恨别愁………………………………………………………………12
(四)怀古之愁………………………………………………………………14
结 论 …………………………………………………………………… 15
主要参考文献 …………………………………………………………… 17
致 谢 ……………………………………………………………………18
主要参考文献
1.膳宏:《中国古典文化景致》,中华书局,2005
2.张奎志:《文化的审美视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 李达五:《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精神》,重庆出版社,2005
4. 任文京:《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人民出版社,2005
5. 禹克坤 :《中国诗歌的审美境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6. 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 夏昭炎:《意境概说--中国文艺美学范畴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8. 中西进,王晓平:《<智水仁山>中日诗歌自然意象对谈录》,中华书局,1995
9.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10. 王立 :《文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辽海出版社 ,2003
11.谭德晶:《唐诗宋词的艺术》,学林出版社.200
12. 胡晓明:《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