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费用与成本的关系 (一)费用及其特征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 出。(费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解释,只是狭义 的费用)。 无论是广义费用还是狭义费用,一般都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费用最终会导致企业资源的减少。这种减少可以具体表现为企业实际的现 金支出或非 现金支出(如支付工资、支付销售费用、消耗材料和机械设备等), 也可是预期的支出(如承担一项在未来期间履行的债务),即负债的增加。因此 从这种意义上讲,费用本质上是一种资源流出,它与资源流入企业所形成的收入 相对应,是为了获取收入而发生的资源流出。 2.费用会最终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一般而言,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会随着 收入而增加,会随着费用的发生而减少。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两类 支出是不能归入费用的:一是企业的偿债性支出,它只是一项资产与另一项负债 之间等额减少,对所有者权益没有影响,因而不能构成费用;二是企业向所有者 分配利润,虽然减少了企业所有者权益,但属于企业最终利润的分配行为,不属 于经营活动,也不能作为费用。 (二)费用的确认、计量 1. 费用的确认有三种方法: ①联系到收入的关系加以确认。如果一项费用的发生与本期收入有直接的联 系,是为了获取本期收入而发生的,则应当确认为本期的费用。例如企业销售商 品的成本是与销售收入相联系的,就应当随同本期销售收入的确认而确认相应的 费用。 ②按系统、合理的分摊方法加以确认。有些费用的发生可望给企业带来若干 期的经济利益,并且只能大致或间接地确认它与收入的关系,就应当按照一定的 分摊标准,分期确认为费用。例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的摊销均属于此 种情况。 ③在发生时直接作为当期费用。有些费用的发生既不能给企业提供明确的未 来经济利益,如果进行分摊也没有多大的意义,这时就应当在发生时直接确认为 当期的费用。例如各种期间费用都属于此种情况。 2. 费用的计量有两种方法: 费用是为了获取收入而发生的资源耗费,其计量主要表现为所减少资源的价 值,即费用是通过所耗资源的价值来计量的。所耗资源的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衡量,从而费用也可以按不同计量属性来计量,即按照历史成本(实际成本)、 现行成本(重置成本)等进行计量。 (三)费用的分类 费用按经济内容(经济性质)进行分类: 会计学-学习笔记七 1.外购材料。它是指企业为了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入的原材料、半成 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低值易耗品等。 2.外购燃料。它是指企业为了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时的各种燃料。 3.外购动力。它是指企业为生产而耗用的从外部购进的各种动力。 (1-3 劳动对象) 4.工资。它是指企业支付给生产经营人员的工资。 5.计提的福利费。它是指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4-5 活劳动) 6.折旧费。它是指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 (6 劳动资料) 7.利息支出。它是指企业计入期间费用的借款利息支出。 8.税金支出。它是指企业计入管理费用的各种税金支出,如印花税、土地使 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等。 9.其他支出。它是不属于以上各费用要素的支出,如邮电费、差旅费、租赁 费等。 (7-9 其他) 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费用按照经济用途,首先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不计入产品成本的 费用即期间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又可以继续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 制造费用等。 1、计入产品成本(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它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或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 料、燃料、动力、外购半成品及有助于产品实体形成的辅助材料、其他材料。 (2)直接人工。它是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工人工资总 额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3)制造费用。它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如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 产而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包括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 费等。 2.不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 (4)期间费用。它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包括管 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期间费用在发生时就全部转入当期损益,不计入 产品成本,这样处理有助于简化会计核算工作,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四)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式分类 直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直接费用是指可以依据费用发生的会计凭 证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间接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间接费用是指不能依据费用发生的会计凭 证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需要通过分配之后才能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五)费用与成本的关系 费用与成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之间的联系:费用的发生是成本形成的基础,没有费用的发生就不能计 算产品成本。二者都是企业资源的耗费和减少。 二者之间的区别:费用是对企业资源的耗费按内容或用途所进行的归类。成 本是对企业资源的耗费按一定的对象进行的归集。 二、生产成本 会计学-学习笔记七 (一)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 生产费用是指某一期间(如一个月)内发生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耗费。如按 经济内容划分的各项费用要素。(九项) 产品成本是指为了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 如按经济用途划分的各成本项目。(三项) 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有着密切关系。生产费用、产品成本都是企业在生产过 程中的耗费,都是生产耗费的货币表现,生产费用的发生是形成产品成本的前提 条件,没有生产费用的发生,便没有产品成本的形成。 当然,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主要表现在: 1.生产费用分为工业性生产费用,和非工业性生产费用,前者是生产中从事 产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它构成产品成本,后者是生产中从事非产品生产活动而 发生的费用,它不构成产品成本,如生产单位在生产中为企业的在建工程、职工 福利部门等提供劳务作业而发生的费用; 2.生产费用一般按期间进行归集,而产品成本一般按产品进行归集,某期间 完工产品成本可能包括几个时期的生产费用,不一定都是由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 所构成,而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总额也不一定与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总额相等。 产品成本计算中应注意划清以下费用界限: (二)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 产品成本计算程序是指从生产费用的发生开始,一直到计算出完工产品实际 成本的顺序和步骤。 1.对生产费用进行审核、控制,确定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 2.将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各种要素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 行归集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 3.对既有完式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成本与本月生产费用之 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三)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账户 为了按照用途归集各项费用,划清有关费用的界限,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 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账户。 生产成本: 1.“基本生产成本” 账户。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所进行的商品产品 生产而发生的费用,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 会计学-学习笔记七 2. “辅助生产成本” 账户。核算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及行政管理部 门提供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所发生的费用,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 务的成本。 3.“制造费用” 账户。核算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4.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核算跨期摊提费 用。 (四)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凡是直接用于某一种产品的费用(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 凡是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费用(间接费用),应采用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产 品成本。 计算公式如下 会计学-学习笔记七 分配标准包括:产量、重量、定额消耗量、定额成本、生产工时、定额工时… … 需要特别关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法 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法(即在产品成本为零)。就是本月发生的产品费用, 全部由本月完工产品负担。采用此种方法时,一般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算不 算在产品成本对完工产品成本影响不大,为简化计算工作,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 本 ② 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法 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法。就是在产品成本每月都按年初数固定不 变。只有在年终时,才根据实际盘点的在产品数量,采用其他方法重新计算在产 品成本,以避免在产品年初数与年末数相差过大,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这种 方法,一般是在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相差不多的情况下采用。 ③ 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材料费计算法 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材料费计算法。就是在产品只考虑它所耗用的原材料费 用,其他费用都是由完工产品负担。采用这种方法时,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 占有较大比重,而且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为了简化计算工作,月 末产品成本只计算原材料费用,其他费用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④ 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法 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法。就是事先经过调查研究、技术测定或定额资 料,对各加工阶段上的在产品确定材料定额、工时定额,以及单位工时的人工和 制造费用定额,月末,根据在产品数量,分别乘以各项消耗定额,确定出月末在 会计学-学习笔记七 产品定额成本。此种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采用定额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实际上将在产品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全 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因此,这一方法适用于企业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 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 [例1]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该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定额90 元, 工时定额6 小时,每小时费用定额是直接人工1.372 元,制造费用2.533 元,月 初在产品成本21648 元,其中直接材料7300 元,直接人工6748 元,制造费用 7600 元。本月产品费用合计134720 元,其中直接材料78800 元,直接人工31920 元,制造费用24000 元。产品本月完工1000 件,月末在产品共计120 件。 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计算如下(小数点后四舍五入): 直接材料=120×90=10800(元) 直接人工=120×6×1.372=988(元) 制造费用=120×6×2.533=1824(元) 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13612(元)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7300+78800)-10800=75300(元) 直接人工=(6748+31920)-988=7680(元) 制造费用=(7600+24000)-1824=29776(元)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112756 元,单位成本112.756 元。将计算结果填入生产 成本明细账,参见下表: 会计学-学习笔记七 ⑤ 约当产量比例法 约当产量比例法。就是将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完工 产品的数量即在产品约当产量,然后将月初在产品成本与本月归集的产品费用的 合计数,按照完工产品的数量和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完 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公式(1)适合分配直接工资、制造费用及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的直接材料。 公式(2)适合分配生产开工时一次投入的材料。 在产品应分配费用=在产品数量×费用分配率 完工产品应分配费用=完工产品数量×费用分配率 在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时,必须首先确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在产品完工 程度的确定,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平均计算法,即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一律按50%计算。 另一种是按照各工序的累计定额工时数占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总数的比例计 算。 (五)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根据成本核算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对象,归集构成产 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并按期计算出各种产品总成本及单位成本的方法。 企业在选择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时,应当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 加以确定。所谓生产特点,它包括生产组织特点和工艺过程特点两个方面。 1.品种法称简单法,是指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 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如水泥厂、糖果厂、钟表厂、自行车厂等。 2.分批法是指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 本的方法。如造船、重型机械设备、精密仪器制造等。 会计学-学习笔记七 3.分步法是指以产品的品种及其生产加工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 用,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产品成本的方法。它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如纺织、冶金、机器设备制造。 不同的企业,生产特点不同,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成本计算方法也不同。因 此,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 三、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期间费用包括管理 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一)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 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 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 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用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 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 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 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不包括应计入 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开办费的摊销 等。 (二)营业费用 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 各项经费。包括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 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 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 (三)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 会计学-学习笔记七 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支付给金融机构 的手续费等。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