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业专利技术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
邹俊明 内蒙古扎鲁特旗罕山林场 内蒙古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摘 要:
基于相关专利资源数据库, 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技术, 论述了世界林业专利技术的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我国林业专利技术申请的相关对策。研究认为, 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专利技术文献进行专利查新, 强化专利检索和审查, 避免重复研究, 提高创新能力。在研发过程中, 应动态跟踪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 明确技术研发的重点, 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关键词:
专利技术; 知识产权; 世界林业; 对策分析;
作者简介: 邹俊明 (1981-) , 男, 湖南衡阳人, 大专, 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森林资源培育和经营、自然保护区管理。;
1世界林业专利技术研究现状
林业是较为传统的产业, 在20世纪60年代初, 世界林业已经初步具备技术基础,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 世界林业专利申请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 但专利数量的增长速率有所下降。林业专利保护力度最大的前3个国家依次是日本、美国和中国[1]。日本受理的林业专利数量达到10多万件, 其技术起步也较早, 技术在早期发展比较迅速。美国和中国的林业技术在各时期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 尤其是在2001—2010年, 美国约半数的专利受理量和中国近3/4的专利受理量都集中在该时期, 并且在该时期内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专利受理量最多的国家, 但二者差距不大。总体来看, 美国、日本和以德国为首的欧洲, 专利技术保护程度最强[2]。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林业专利保护程度较弱, 俄罗斯和巴西更弱。美国的优先权专利数量最多, 是林业领域的研发强国 (表1) 。就热点技术领域而言, 植物育种和基因技术是目前林业领域最主要的技术研发热点, 包括新植物获得方法、基因改良技术、组织培养技术、DNA重组技术、外来遗传物质引入技术、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等。
2增强我国林业专利技术申请的相关对策
2.1建立多层次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 增强林业创新质量与活力
目前, 我国林业行业技术研发主要由科研院校承担, 而林业企业研发实力相对薄弱。欧美日发达国家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很成熟且分工明确, 前沿性技术创新主要由科研院校承担, 应用型技术创新则由企业承担。建立多层次的、分工明确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 能有效增强知识产权创造的能力和活力, 提高林业科技创新的质量与效益, 有效促进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今后应从以下方面增强创新质量与活力[3]:强化政府在创新体系中的服务与支撑职能, 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为林业科技创新提供相关保障措施;林业科研院校要目光长远, 把握林业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将科研重点从应用型技术创新转向到前沿技术创新领域上;林业企业要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立足挖掘具有广泛商业价值的应用型技术创新, 利用现有技术加快林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的深度和广度。
表1 1986—2015年主要国家 (地区、组织) 林业专利优先权数量及贡献率 下载原表
表1 1986—2015年主要国家 (地区、组织) 林业专利优先权数量及贡献率
2.2培育和推动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我国林业行业在生物质能源、微生物和酶、基因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竞争力较低, 具体表现在创新能力不足、核心关键技术掌握较少。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是世界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的发展趋势。积极培育和推动林业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抢占未来林业产业发展制高点, 对于推进我国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应从以下方面推动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布局[4]:积极部署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 加强林业生物质能源以及植物育种中基因技术的研究;以规模化为发展目标, 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创新环节, 以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工程为基础, 发展和扩大相关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加强国际林业科技合作交流, 共同创造和分享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创新成果。
2.3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林业企业, 提高林业产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林业技术总体发展较快, 但技术分布较为分散, 集中表现在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林业企业。跨国公司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在国际林业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有基础性地位, 对全球林业产业体系的掌控能力较强。因此, 在林业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急需培育和发展一批优势的林业大型企业, 这对推动林业产业由大变强具有关键作用。今后应从以下方面提高林业产业核心竞争力:政府部门要加强规划和引导等政策方面的支持, 加强企业间的联合和重组, 促进优势资源的整合, 为林业企业发展强大提高更加有力的外部环境;林业大企业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长远规划, 要和国际上领先的林业企业加强学习和交流, 围绕优势领域进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利用,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我国林业科研院校在林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的技术优势, 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 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创新能力。
3总结
目前, 世界林业相关专利技术文献中很多专利已经过了保护期, 成为公用技术。另外还有许多专利因未缴纳专利费等原因而提前失效, 也可以免费使用。对于失效专利的利用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成本, 企业应该动态跟踪和关注核心专利的法律状态, 充分利用这些失效专利。此外, 世界林业相关专利技术文献是一种潜在开发的重要信息资源, 对于最新专利技术文献的利用, 可以提高创新起点和激发创新思路。在林业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和新产品研发立项阶段, 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专利技术文献进行专利查新, 强化专利检索和审查, 避免重复研究, 提高创新能力。在研发过程中, 应动态跟踪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 掌握目标技术的专利分布情况和发展趋势, 充分把握本领域的新技术发展方向, 明确技术研发的重点, 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在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 应做到信息掌握的对称性, 做好产品关键技术的专利布局, 强化林业知识产权意识。
参考文献
[1]范圣明, 王忠明, 龚玉梅, 等.我国林业知识产权发展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 2012 (2) :57-62.
[2]毛昊, 毛金生.对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思考[J].知识产权, 2013 (12) :75-80.
[3]常幼平.现代林业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 2015 (10) :309-311.
[4]于游.我国林业知识产权的发展与完善[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22) :7656-76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