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业] 西南大学2018年6月(0698)《政策科学》 限时课程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31 12: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
课程名称:(0698)《政策科学》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道题3.0分,共30.0)
参考答案  1-5
1.  下列哪个属于公共政策问题  
A.张三和李四闹矛盾  
B.贫富两极分化  
C.某小企业破产  
D.王三梅和李强离婚  
--------------------------------------------------------------------------------
2.  公共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  
A.凯恩斯  
B.罗斯福  
C.叶海卡.德洛尔  
D.哈罗德.拉斯韦尔  
--------------------------------------------------------------------------------
3. 近年来我国雾霾极其严重,这是公共政策问题形成因素中的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自然灾害的发生  
C.科技的进步  
D.经济的波动  
--------------------------------------------------------------------------------
4.  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在阶级社会由阶级矛盾决定的观点属于  
A.国家主义理论  
B.阶级理论  
C.公共选择理论  
D.制度主义理论  
--------------------------------------------------------------------------------
5.  认为公共政策是利益集团之间相互斗争的产物是                )决策模型的观点。  
A.精英  
B.理性  
C.系统  
D.集团  
--------------------------------------------------------------------------------
6.  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是(                   )的观点?  
A.边沁  
B.庇古  
C.马歇尔  
D.帕累托  
--------------------------------------------------------------------------------
7. 下列哪项不是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评估?  
A.政治和行政可行性  
B.经济可行性  
C.绩效评估  
D.文化和技术可行性  
--------------------------------------------------------------------------------
8.  阶级理论认为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A.决定  
B.融合  
C.排斥  
D.等同  
--------------------------------------------------------------------------------
9.  在我国北方,一到冬季,政府要出台集中统一供暖政策,而南方政府却不必,这主要是政策的(         )环境影响。  
A.政治  
B.自然  
C.文化  
D.经济  
--------------------------------------------------------------------------------
10.  工具主义研究路径又称  
A.过程路径  
B.古典途径  
C.权变路径  
D.建构路径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道题3.0分,共30.0)
1.  评估政策方案包括  
A.可行性评估  
B.价值评估  
C.风险评估  
D.效果评估  
参考答案
--------------------------------------------------------------------------------
2.  叶海卡.德洛尔写出的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  
C.《政策科学构想》  
D.《政策科学探索》  
参考答案

--------------------------------------------------------------------------------
3.  公共政策客体包括  
A.政策目标群体  
B.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C.领导集团  
D.政策制定者  
参考答案

--------------------------------------------------------------------------------
4.  公共政策价值具有的特点  
A.多样性  
B.层次性  
C.虚假性  
D.变迁性  
参考答案

--------------------------------------------------------------------------------
5.  实证研究区分为(         )两种。  
A.案例实证研究  
B.数理实证研究  
C.想象实证研究  
D.推理实证研究  
参考答案

--------------------------------------------------------------------------------
6.  价值观具有的特征  
A.选择性  
B.稳定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参考答案

--------------------------------------------------------------------------------
7.  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A.调节功能  
B.引导功能  
C.约束功能  
D.分配功能  
参考答案

--------------------------------------------------------------------------------
8.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性有  
A.主观性  
B.公共性  
C.历史性  
D.关联性  
参考答案

--------------------------------------------------------------------------------
9.  下列哪些是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  
A.政策研究组织  
B.利益集团  
C.大众传媒  
D.智囊团  
参考答案

--------------------------------------------------------------------------------
10.  邓小平提出判断改革开放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三个得利于"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以阶级斗争为纲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参考答案

--------------------------------------------------------------------------------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道题10.0分,共20.0)
1. 1949年后,改革开放前,我国(大陆地区)公共政策发展的特征。
答:1.在政策制定上,强调以阶级斗争的理论为依据,注重阶级斗争的规律对政策制定的决定作用,忽视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对政策制定的作用,并用阶级斗争的意识来规定政策的使用范围,忽视社会非阶级性的公共问题政策设计和解决办法。
2.在政策执行上,强调党的一元化领导和政策执行的高度集中统一,并以政治运动的方式推进政策的执行,既不讲民主也不讲法制,把主观发动的政治运动作为重要方式去推行政策,使政策执行带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严重影响了政策的实效性。
3.在政策评估上,强调政策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忽视政策的社会性和科学性,把公共政策只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忽视公共政策为社会建设、社会公共问题解决的重要意义,把政治是非作为检验公共政策的最高标准,导致党政领导干部养成了只注重政策的政治性,不管政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普遍心理。
4.在政策终结上,强调政策所体现的阶级性和斗争性,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条件下,政策是否终结,主要是看政策能否为阶级斗争服务,若不能很好地服务于阶级斗争的政策就会被终结,完成其使命。因此,政策终结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阶级性。

--------------------------------------------------------------------------------
2.  一个好的政策模型的标准是什么?  
答:1、排列并简化现实
2、认定重要层面
3、符合社会现实
4、提供有意义的沟通
5、指导调查和研究
6、提出一定的解释   

--------------------------------------------------------------------------------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道题20.0分,共20.0)
1. 公共政策制定的理性决策模型的内容、条件和缺陷。   
答:
1、理性决策的定义:又称科学决策模型。建立在古典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所谓理性的选择,就是要作出最大价值的选择,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优方案。
2、理性决策的基本内容:
决策者面临的问题清楚明确可以和其他问题清晰区分开;
引导决策者作出决定的目的、价值和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照重要性依次排列;
决策者能将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全部找到和全部列举出来以供选择;
决策者运用运用系列科学方法评估方案,并能准确预测方案执行的后果;
决策者将每一方案进行对比排序;
决策者能正确地选择出实现预定目的、目标、价值的哪个方案。
3、理性决策的条件:
理性决策模型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
决策目标单一、明确且绝对;
决策者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资源消耗。
4、理性决策的缺陷:
社会现实不等同于理论假设;
决策者为“理性人”缺乏经验支持;
现实中和实践中决策者是客观、公正、理智常常是极为有限的;
高估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所起的作用;
在现实中决策者的知识经验信息精力是有限的。

--------------------------------------------------------------------------------

1806课程考试(0698)《政策科学》限时机考答案.zip

13.82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积分: 贡献 1

售价: 20 金币  [记录]  [购买]

答案参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