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作业答案 发表于 2017-5-14 11:24:28

电子科技大17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答案

电子科技大17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满分:5)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满分:5)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3.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满分:5)
    A. 感觉
    B. 知觉
    C. 表象
    D. 分析
4.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满分:5)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满分:5)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          (满分:5)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满分:5)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          (满分:5)
    A. 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 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 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 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9.“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满分:5)
    A. 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 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 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 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0.“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满分:5)
    A. 归纳与演绎
    B. 分析与综合
    C. 抽象到具体
    D. 实践到认识
1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满分:5)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12.社会形态是(    )          (满分:5)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1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满分:5)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1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满分:5)
    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满分:5)
    A. 阶级斗争史
    B. 思想发展史
    C. 劳动发展史
    D. 文化发展史
16.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          (满分:5)
    A.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 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17.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满分:5)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1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          (满分:5)
    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9.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属于(    )          (满分:5)
    A. 不可能性
    B. 微小的可能性
    C. 现实的可能性
    D. 抽象的可能性
20.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满分:5)
    A. 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 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 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 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17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满分:5)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满分:5)
    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满分:5)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4.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满分:5)
    A. 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
5.“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满分:5)
    A. 归纳与演绎
    B. 分析与综合
    C. 抽象到具体
    D. 实践到认识
6.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满分:5)
    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7.“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满分:5)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8.社会形态是(    )          (满分:5)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上层建筑是指(    )          (满分:5)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1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          (满分:5)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 一元论和二元论
11.柏拉图的“理念论”是(    )的理论          (满分:5)
    A. 唯物主义
    B. 二元论
    C. 唯心主义
    D. 怀疑论
1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          (满分:5)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满分:5)
    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满分:5)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          (满分:5)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反映论和先验论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16.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          (满分:5)
    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 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17.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满分:5)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18.“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满分:5)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9.度是(    )          (满分:5)
    A. 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
    B. 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C. 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
    D. 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
20.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属于(    )          (满分:5)
    A. 不可能性
    B. 微小的可能性
    C. 现实的可能性
    D. 抽象的可能性
17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
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满分:5)
    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 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2.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          (满分:5)
    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 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3.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满分:5)
    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4.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满分:5)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5.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    )          (满分:5)
    A. 运动
    B. 实践
    C. 精神生产
    D. 物质生产
6.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满分:5)
    A. 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 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 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 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7.“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满分:5)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8.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满分:5)
    A. 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 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满分:5)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0.上层建筑是指(    )          (满分:5)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1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满分:5)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诡辩论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12.“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满分:5)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13.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满分:5)
    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4.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满分:5)
    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15.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满分:5)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论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满分:5)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 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
17.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满分:5)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1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满分:5)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19.“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满分:5)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0.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满分:5)
    A. 生产力
    B.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子科技大17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