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work 发表于 2016-12-9 14:30:56

2016年12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满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6年12月考试期末大作业考核试题
一、判断题:【30道,总分:30分】

1.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仅立足于解释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没作详尽的细节描绘,这是其不足之处。(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3.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5.真理具有无条件性和无限性,有条件的真理和有限性的真理都不是真理。(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6.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人也有价值。(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7.资本创造利润、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8.苏维埃俄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9.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0.社会矛盾有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之分。(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1.两党制是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争夺执政地位,交替组织政府,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2.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必都是最高的。(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5.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根本焦点是是否承认运动。(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截然不同的,所有感性认识都有待于发展为理想认识,所以二者没有联系。(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9.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3.在历史转折时期,只要充分认识历史的必要之路和自己的历史责任,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能在历史进程大有作为。(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的就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5.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6.十九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7.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8.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可分为两大类:物质现象和心理现象。(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9.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30.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第一次以人的劳动而不是特权或资本作为分配的标准,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它仍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选题:【25道,总分:50分】

1.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    )          (满分:2)
    A. 能动性
    B. 变动性
    C. 社会性
    D. 客观性
2.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    )          (满分:2)
    A.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B.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C. 认识过程的结束
    D. 认识过程的初始阶段
3.“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满分:2)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4.“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是一种(    )          (满分:2)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辩证法的观点
5.“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          (满分:2)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          (满分:2)
    A. 主张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7.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    )          (满分:2)
    A.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B.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C. 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 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8.“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满分:2)
    A.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9.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    )          (满分:2)
    A. 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 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 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    )          (满分:2)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C. 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 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11.“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是(    )          (满分:2)
    A. 辨证反映论
    B. 经验论
    C. 辩证唯物论
    D. 不可知论
12.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满分:2)
    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是(    )          (满分:2)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唯意志主义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4.构成资本家全部职能资本的是(    )          (满分:2)
    A. 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B. 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C. 生产资本和借贷资本
    D.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15.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    )          (满分:2)
    A. 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
    B. 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 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
    D. 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16.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满分:2)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客体说文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7.社会存在的含义是(    )          (满分:2)
    A.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以生产方式为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 人的客观的活动
    C. 全部社会关系
    D. 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18.“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    )          (满分:2)
    A. 相互矛盾的
    B. 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C. 有着内在联系的
    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9.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满分:2)
    A. 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 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 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20.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最终目的是(    )          (满分:2)
    A. 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 实现共产主义
    C. 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的机器
2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          (满分:2)
    A.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B.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 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
    D.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2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          (满分:2)
    A. 占人口大多数
    B. 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 具有先进思想
    D. 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23.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          (满分:2)
    A. 人口多、密度大
    B. 人口少、密度小
    C. 人口不增也不减
    D. 与物质的生产相适应
2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满分:2)
    A. 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B. 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C. 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D.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5.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    )          (满分:2)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三、多选题:【10道,总分:20分】

1.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社会条件的,它(    )          (满分:2)
    A. 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实现
    B. 要以社会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支撑
    C. 要以社会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支撑
    D. 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          (满分:2)
    A. 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
    B. 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C. 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
    D. 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
3.“机不可失”和“时不再来”这两个成语说明时间的(    )          (满分:2)
    A. 有限性
    B. 相对性
    C. 一维性
    D. 不可逆性
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    )          (满分:2)
    A. 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因
    B. 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
    C.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5.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满分:2)
    A. 巴黎公社
    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6.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          (满分:2)
    A. 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B. 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C. 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D. 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7.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          (满分:2)
    A. 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 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C. 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D. 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8.空想社会主义者(    )          (满分:2)
    A. 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 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必然性
    C. 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 要求埋葬资本主义
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满分:2)
    A. 私人劳动
    B. 社会劳动
    C. 具体劳动
    D. 抽象劳动
10.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          (满分:2)
    A. 不变资本
    B. 固定资本
    C. 可变资本
    D. 流动资本
回复贴子下载答案,需要的自助下载

**** Hidden Message *****

gl2576 发表于 2016-12-17 14:45:02

需求答案,求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年12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满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