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语16秋《中国法制史》作业1
一、单选题:
1.中国早期法制的鼎盛时期是在( )。 (满分:4)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2.西周时期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除传统的“誓”、“诰”、“命”等王命以外,以( )为具体表现的周族习惯法也占有相当的比重。 (满分:4)
A. “教”
B. “礼”
C. “言”
D. “谕”
3.公元前530年,邓析综合当时郑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编成刑书,刻在竹简上,称为“( )”。 (满分:4)
A. 竹刑
B. 成文法
C. 成文刑
D. 邓律
4.封建制法制时期的成熟时期是指( )。 (满分:4)
A. 商周时期
B. 南北朝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5.西周时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契约事宜,称为( )。 (满分:4)
A. 质剂
B. 傅别
C. 司约
D. 质人
6.下列不属于西周婚姻“七出”的是( )。 (满分:4)
A. 生病
B. 不顺父母
C. 无子
D. 口多言
7.西周的诉讼,民事案件称为( )。 (满分:4)
A. “诉”
B. “讼”
C. “狱”
D. “察”
8.西周时期的继承,分为( )继承与财产继承两类。 (满分:4)
A. 领地
B. 官职
C. 名誉
D. 身份
9.( )分为夏、商法律制度和西周时期法律制度两部分 (满分:4)
A. 奴隶制法制时期
B. 封建制法制时期
C. 近代法制时期
D. 现代法制时期
10.( )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国家和法的最终形成。 (满分:4)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 汉朝
二、多选题:
1.西周时期的“五礼”指( )。 (满分:4)
A. 吉礼、凶礼
B. 军礼
C. 宾礼
D. 嘉礼
2.近代法制时期包括( )。 (满分:4)
A. 清末法律制度
B.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
C. 民国北京政府法律制度和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
D.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3.关于西周法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4)
A. “殷彝”指被允许继续适用的一些商朝法律。
B. 遗训即先王留下的遗制。
C. 吕刑基本精神在于贯彻“明德慎罚”的指导思想
D. 吕刑是一部流传至今影响深远的律法
4.西周时有“三宥”之法,即( ),对此三者皆可宽宥原谅。 (满分:4)
A. 过失
B. 弗知
C. 遗忘
D. 残疾
5.西周有关法官责任的“五过”包括( )。 (满分:4)
A. 惟官
B. 惟反
C. 惟内
D. 惟货
三、判断题:
1.商代婚姻法律关系较之夏代进一步明确“一夫一妻”制,以此保证王及贵族官僚权位继承的有序进行。(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2.西周时,审理刑事案件叫做“断狱”。(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3.在西周时期,身份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财产继承也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4.李悝在变法中制定了“连坐法”。 (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5.铸刑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活动。(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6.在早期中国社会中,法律与道德之间缺乏明确的分界,二者互为表里。(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7.商王朝前期实行“父终子及”的继承制度,即父亲死以后儿子继位。(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8.“七出三不去”是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后世几千年传统法律中关于解除婚姻的规定大体上没超出西周“七出三不去”的范围。(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9.商鞅变法取消世卿世禄制和一切特权。(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10.在西周诉讼制度中,犯人要求上诉再审,称为“乞鞫”(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