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课] 中医大2016年9月补考《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考查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7 09: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大2016年9月补考《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护患关系的发展趋势。          (满分:1)
    A. 护患关系的人机化趋势
    B. 护患关系的单一化趋势
    C. 护患关系的经济化趋势
    D. 护患关系的社会化趋势
    E. 护患关系的法制化趋势
2.下列有关患者角色求医行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满分:1)
    A. 求医行为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类
    B. 患者主动采取相应行为治疗疾病,属自觉行为
    C. 患者的求医行为表现都相同
    D. 被动求医行为是在他人的要求和强迫下寻求医疗帮助
    E. 动机、求医条件等因素影响患者的求医行为
3.请根据下面的对话,按照PAC分析法确定其属于哪种人际关系的类型。妈妈:“功课太多,写不完对不对?”儿子:“每天写这么多字,我快烦死了。”          (满分:1)
    A. 沟通互补型
    B. 沟通交错型
    C. 沟通暧昧型
    D. 以上都不是
4.按照沟通的深度进行分类,哪一层次的沟通双方信任程度及参与程度最高:          (满分:1)
    A. 一般性沟通
    B. 事务性沟通
    C. 分享性沟通
    D. 情感性沟通
    E. 共鸣性沟通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际关系的人性原则:          (满分:1)
    A. 交互原则
    B. 理解原则
    C. 文明原则
    D. 择善原则
    E. 互利原则
6.周哈里窗不包括下列“我”中的哪一个:          (满分:1)
    A. 开放我
    B. 盲目我
    C. 真实我
    D. 隐藏我
    E. 未知我
7.在核实过程中,将患者的话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但要保持原意,且要突出重点属于以下哪项核实的方法:          (满分:1)
    A. 复述
    B. 改述
    C. 澄清
    D. 总结
    E. 叙述
8.下列有关护患关系基本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满分:1)
    A. 护患关系的行为模式,依据护理人员和患者双方在共同形成的人际关系结构中各自所具有的心理方位、所发挥作用的程度等特点的不同而划分的
    B. 主动-被动模式的特征是“护理人员教会患者做什么”
    C. 主动-被动模式过分强调了护理人员的权威,忽略了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
    D. 主动-被动模式适用于对意识丧失的患者(如全麻、昏迷)、婴幼儿护理时的护患关系
    E. 主动-被动型模式是一种最常见的单向性模式
9.关于沟通的层次,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满分:1)
    A. 五个层次的区别是一个人希望把他真正的感觉与别人分享的程度
    B. 共鸣性沟通是参与程度和信任程度最高的沟通
    C. 事务性沟通对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是十分重要的
    D. 为尽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选择较高层次与患者进行沟通
    E. 情感性沟通只有在建立了信任感和安全感后才比较容易做到
10.下列哪一阶段的任务是双方在进一步的接触中寻找共同的心理领域,形成初步情感联系的过程:          (满分:1)
    A. 定向选择阶段
    B. 感情交流阶段
    C. 情感探索阶段
    D. 稳定交往阶段
    E. 表面接触阶段
11.下列有关护患关系基本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满分:1)
    A. 指导-合作型模式是一种微弱单向的模式
    B. 指导-合作型模式以生物医学-社会心理及健康为主导思想的护患关系
    C. 指导-合作型模式的特征是“护理人员教会患者做什么”
    D. 指导-合作型模式适用于护理急危重症患者、重病初愈恢复期的患者
    E. 指导-合作型模式原型是“父母-儿童”
12.在做学术报告、组织课堂学生讨论、专题讲座等情况下所采用的沟通属于沟通行为中的哪个层次:          (满分:1)
    A. 公共沟通
    B. 小组沟通
    C. 跨个体沟通
    D. 人际沟通
    E. 个体内部的沟通
13.下列哪一项不是患者角色的心理反应?          (满分:1)
    A. 患者患病后会出现恐惧心理
    B. 患者的各种耐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C. 患者的个性特点特别稳定,不会发生变化
    D. 患者完全进入病人角色后,逐渐形成退化心理
    E. 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记忆变化
14.孕妇:“我正尝试着不去担心我的孩子”护理人员: “我感到焦虑时, 我总是去散步, 你也试一试。散步对减轻我的焦虑很有效。”          (满分:1)
    A. 改变话题
    B. 陈述个人的观点和意见
    C. 提供错误的或不恰当的保证
    D. 快速下结论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E. 主观判断
15.下列有关患者角色遵医行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满分:1)
    A. 遵医行为即患者的依从性
    B. 遵医行为是指当人们发现自己处于疾病状态时寻求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帮助的行为
    C. 患者不能很好地理解医嘱或护嘱时遵医行为就会下降
    D. 由于以往不良的治疗经历而造成了对治疗方案的偏见从而降低遵医行为
    E. 由于病人的继发获益、医疗费用等方面原因而拒绝治疗
16.下列有关患者角色的心理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哪一项?          (满分:1)
    A. 疾病是一种不良刺激,可能使患者感到挫折,严重的可能导致心理应激反应
    B. 病人感知活动的变化以主观感觉异常为特点
    C. 患者对周围环境出现一定的感知异常,只表现为感知性提高
    D. 患病后患者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改变
    E. 治疗疾病的过程对患者是一个以恢复健康为目的的意志活动,此过程中患者可能有意志行为的变化或异常。
17.下列哪一项是非技术性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满分:1)
    A. 道德关系
    B. 利益关系
    C. 法律关系
    D. 价值关系
    E. 文化关系
18.护患沟通的意义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          (满分:1)
    A. 收集信息
    B. 证实信息
    C. 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
    D. 有助于建立及协调人际关系
    E. 建立信任关系
19.护患间沟通最合适的距离是:          (满分:1)
    A. 亲密距离
    B. 个人距离
    C. 社会距离
    D. 公众距离
    E. 安全距离
20.下列哪一阶段的任务是交往的双方在建立信任感的基础上具有较深情感卷入的交往过程。          (满分:1)
    A. 定向选择阶段
    B. 感情交流阶段
    C. 情感探索阶段
    D. 稳定交往阶段
    E. 表面接触阶段
三、判断题:
1.核实是给予反馈的方法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首因效应在感知陌生人时起重要的作用,而近因效应在感知所熟悉的人时具有重要的作用。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3.人际关系的互动性主要表现在个人性、间接性及情感性三个方面。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4.人们在获得刺激后引起反应,这种反应是对外界环境刺激的机械性或物理性反应。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5.在周哈里窗中,“开放我”的大小即表示自我暴露的程度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6.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时,为了使患者掌握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应尽可能使用医学专业词汇。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7.如果交往双方都按照对方的期望表现出相应的人格意识状态,属于“互补型”的人际关系,容易加深人际关系。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8.在初次交往中最重要的吸引因素是个性品质。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9.在人际关系中,双方的心理距离应该是绝对相等的。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0.在医疗护理活动中,技术与非技术关系两个方面的交往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