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作业] 16春华师《舞蹈鉴赏》在线作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5 09: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春华师《舞蹈鉴赏》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民族舞蹈《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属于(    )作品。          (满分:3)
    A. 道具类独舞
    B. 非道具类独舞
    C. 双人舞
    D. 三人舞
2.民族舞剧(    )诞生于50年代末,是全国第一部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大型舞剧。          (满分:3)
    A. 《小刀会》
    B. 《白毛女》
    C. 《大红灯笼高高挂》
    D. 大梦敦煌》
3.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    )领舞的群舞《千手观音》,让几亿中国人从热闹中沉思、感动。          (满分:3)
    A. 刘岩
    B. 杨丽萍
    C. 邰丽华
    D. 赵青
4.古典双人舞(    )主要表现“夫”与“妻”长亭送别的场景,大至分为三部分,即悲伤的送别,   浪漫、缠绵的惜别和扣人心弦的离别。          (满分:3)
    A. 《萋萋长亭》
    B. 《水姑娘》
    C. 《红珊瑚》
    D. 《中国妈妈》
5.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中国的古典舞注重“圆”的空间美和“游”的流动美,舞蹈(    )在这一点上可谓是古典双人舞的典范之作。          (满分:3)
    A. 《书韵》
    B. 《萋萋长亭》
    C. 《雀之灵》
    D. 《胭脂扣》
6.舞蹈《胭脂扣》的编导是(    )。          (满分:3)
    A. 张云峰
    B. 张继钢
    C. 陈维亚
    D. 王玫
7.舞蹈《胭脂扣》的编导是(    )。          (满分:3)
    A. 李碧华
    B. 关锦鹏
    C. 张云峰
    D. 杨丽萍
8.舞剧《大梦敦煌》的编导是(    )。          (满分:3)
    A. 张云峰
    B. 张继钢
    C. 陈维亚
    D. 王玫
9.古典双人舞(    )主要表现“夫”与“妻”长亭送别的场景,大至分为三部分,即悲伤的送别,   浪漫、缠绵的惜别和扣人心弦的离别。          (满分:3)
    A. 《萋萋长亭》
    B. 《水姑娘》
    C. 《红珊瑚》
    D. 《中国妈妈》
10.《一把酸枣》的代表性舞段不包括(    )。          (满分:3)
    A. 饥童舞
    B. 独扇舞
    C. 团扇舞
    D. 盘鼓舞
二、多选题:
1.以下对舞蹈《青蛇与白蛇》评价正确的是(    )。          (满分:4)
    A. 通过传达着灵动与欢快等特点的形体语言,以及编导极富个性化的编舞设计,演绎了新时代下的《白蛇传》的故事 。
    B. 通过动态形象来塑造舞台形象,它体现了舞蹈美学的特征——可视性、审美性和流动性。
    C. 其语汇特征既保存有古典之神韵又不乏现代舞蹈技法的运用。
    D. 整个舞蹈透露出了一种不舍不弃的姐妹情,古典而不拘束,清新而不放纵。
2.《士兵兄弟》获得成功的因素包括(    )。          (满分:4)
    A. 舞台形式感的一尘不变。
    B. 主题的有效选取。
    C. 舞台形式感的创新多变 。
    D. 舞蹈本体的充分把握。
3.以下对彝族男子三人舞《小伙儿·四弦·马缨花》评价正确的是(    )。          (满分:4)
    A. 打破以往用三人舞制造矛盾关系,推动舞蹈情感发展,采用了一种平行或说交织的状态,来编织作品。
    B. 道具的虚与实结合,很好的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展现三个不同彝族男人的逗趣、思春、求偶的生活形象。
    C. 三个演员通过不同的动作形式,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面。
    D. 运用彝族中“抬腿小跳步”及弹拨琴的动作语汇,来抒发不同的情感。
4.双人舞《出走》、《同行》的共同点包括(    )。          (满分:4)
    A. 都是男子双人舞。
    B. 都描述了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
    C. 都以“走”为主题。
    D. 都是以蒙族动作元素为主的动作语言。
5.道具在舞蹈中的运用形形色色,丰富多样。具体作用有(    )。          (满分:4)
    A. 道具烘托了舞蹈的主题。
    B. 道具丰富了舞蹈的内涵。
    C. 道具渲染了舞蹈的氛围。
    D. 道具成了舞蹈动作的人工延伸,艺术的语言也由此而更为形象。
6.(    )为我们提炼了的“走”、“跑”、“跳”、“穿越”、“士兵”、“枪”的生活元素,取材于军旅生活的方方面面,战斗、练兵、打靶、军列、习武、勘查、冲锋、陷阵、对垒等无一不成为舞蹈表现的主题。          (满分:4)
    A. 《踏歌》
    B. 《走、跑、跳》
    C. 《穿越》
    D. 《士兵与枪》
7.舞蹈鉴赏具有(    )功能等。          (满分:4)
    A. 德育
    B. 文化传承和智育
    C. 心育
    D. 美育
8.以下对民族舞剧《小刀会》的品读正确的是(    )。          (满分:4)
    A. 《小刀会》诞生于50年代末,是全国第一部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大型舞剧。
    B. 舞剧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宣扬目的,同时侧面地反映当时中国的政治背景和主要的艺术指导思想。
    C. 《小刀会》是以戏曲身段、武术、技巧、把子功以及江南民间舞作为基本动作载体和核心语汇,戏曲身段和行当表演成为当时唯一有效的具有民族特质的借鉴方式,成为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
    D. 《小刀会》作为传统舞剧的一种艺术表现载体,时下的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理由,只有对应于那个特定年代的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客观语境,方可显现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9.以下对鉴赏表述正确的是(    )。          (满分:4)
    A. 艺术鉴赏,是从艺术诞生的瞬间开始与艺术相伴相生的。
    B. 所谓鉴赏,无非是用观者的心灵与作品交谈的过程。
    C. 舞蹈鉴赏是心灵与舞蹈作品的交谈,夹杂着更多的身体记忆和身体运用,建立在一种对人的行动方式的调用和感受之中。
    D. 舞蹈鉴赏是人们欣赏舞蹈表演时对人体动态美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是对舞蹈作品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
10.《走、跑、跳》、《穿越》、《士兵与枪》的相同之处包括(    ),以及同样是表现军旅战士阳刚威武的风采。          (满分:4)
    A. 同样是男子集体舞的表达方式;
    B. 同样是塑造军人英姿飒爽的人物形象;
    C. 同样是身着绿色迷彩的军装;
    D. 同样是军营生活司空见惯的动作。
三、判断题:
1.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士兵兄弟》获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组文华舞蹈节目创作奖一等奖和表演奖。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2.所有的三人舞都必须有一主要角色,另外两个辅助角色既不抢夺主要人物的分量。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3.群舞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4.“足蹈”是关于上肢的动作。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5.《红色娘子军》并未突破西方芭蕾的传统模式。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6.作为“视觉盛宴”式的剧场景观,《大梦敦煌》无疑是开创了中国舞剧创作史上的一个方向:服装、音乐、舞美、道具、明星、大腕儿……无一不显现出这是一次集合了众多卖点的“饕餮式”的审美体验。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7.舞剧是单一舞蹈形态的独立呈现方式。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8.大型舞剧《风雨红棉》以自己新的视角诠释了革命主流题材,一如既往地延续了“红色旋律”的历史强音。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9.舞蹈鉴赏是心灵与舞蹈作品的交谈,夹杂着更多的身体记忆和身体运用,建立在一种对人的行动方式的调用和感受之中。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0.《士兵与枪》荣获第五届“荷花杯”全国舞蹈比赛作品金奖、表演金奖,第八届全军汇演编导、表演一等奖。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