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师青少年心理学16春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同性恋属于( )。 (满分:2.5)
A. 性偏好障碍
B. 性取向障碍
C. 性身份障碍
D. 性行为障碍
2.提出人类有自卑情绪的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满分:2.5)
A. 卡尔•罗杰斯
B. 荣格
C. 弗洛伊德
D. 华生
3.压力的认知模型是由( )提出的。 (满分:2.5)
A. 华生
B. 罗拉
C. 拉扎罗斯
D. 塞利
4.( )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满分:2.5)
A. 同化
B. 内化
C. 顺应
D. 外化
5.社会性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包括人的社会认知和( )。 (满分:2.5)
A. 社会性
B. 人际认知
C. 社会性行为方式
D. 社会道德
6.有一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满分:2.5)
A. 有意后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无意注意
D. 随意注意
7.( )是通过父母教养把社会规范、道德准则、价值判断内化的结果,是一个人的“道德”、“良知”、“良心”、“理性”等侧面,它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监督制约着本我。 (满分:2.5)
A. 本我
B. 自我
C. 他我
D. 超我
8.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部青年心理学专著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 )写的《青年心理学》。 (满分:2.5)
A. 潘菽
B. 王极盛
C. 林崇德
D. 朱智贤
9.( )是青少年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满分:2.5)
A. 身体变胖
B. 身体迅速长高
C. 出现第二性征
D. 长出胡须
10.( )是产生性情感的内在因素。 (满分:2.5)
A. 性心理的成熟
B. 性意识的成熟
C. 性情感的成熟
D. 性生理机能的发育成熟
11.根据塞尔曼的观点,儿童能同时考虑自己与他人的观点,能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对事件进行解释和反应,属于观点采择发展的( )阶段。 (满分:2.5)
A. 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
B. 社会信息角色采择
C. 自我反省式观点采择
D. 相互性角色采择
12.在时间上,女孩比男孩早成熟( )年。 (满分:2.5)
A. 1~2
B. 2~3
C. 3~4
D. 4~5
13.( )是指青少年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得到尊重的体验和态度。 (满分:2.5)
A. 成熟感
B. 成人感
C. 独立感
D. 尊重感
14.( )是在性激素和外界刺激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它既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 (满分:2.5)
A. 性冲动
B. 性幻想
C. 性交
D. 性满足
15.( )是指激发和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并将活动导向某种目标的行为动力,是行为的内部动力。 (满分:2.5)
A. 需要
B. 动机
C. 理想
D. 信念
二、多选题:
1.歌德曼总结了青少年这一特定时期友谊关系的发展功能有( )及社会比较和亲密。 (满分:2.5)
A. 陪伴
B. 放松
C. 工具性支持
D. 自我意象支持
2.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包括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和( )。 (满分:2.5)
A. 性伦理知识
B. 性法律知识
C. 性病防治知识
D. 人格教育
3.青少年权威认知的特点是对权威的认识( )。 (满分:2.5)
A. 从绝对化向相对化过渡
B. 从绝对化向具体化过渡
C. 从相对化向绝对化过渡
D. 从具体化向绝对化过渡
4.青少年高度的自我意识体现在( )。 (满分:2.5)
A. 自已关注他人
B. 青少年认为别人也像他们自己一样关注他们
C. 关注的自己的表现
D. 个体独特感
5.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成分亚理论中的成分按功能分为( )。 (满分:2.5)
A. 元成分
B. 操作成分
C. 加工成分
D. 知识获得成分
6.按照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 ) (满分:2.5)
A. 瞬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即时记忆
7.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的闭锁性主要表现在( )。 (满分:2.5)
A. 自我约束性
B. 孤独寂寞
C. 保守自己的秘密
D. 反抗父母管束
8.Kuhn提出的科学的三个阶段是( )。 (满分:2.5)
A. 前科学阶段
B. 常规科学阶段
C. 后科学阶段
D. 革命
9.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人类自身事件的认知。它在内容上主要包括( )。 (满分:2.5)
A. 情感的认知
B. 个人的认知
C. 社团内部及社团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认知
D. 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双边关系的认知
10.家庭对青少年个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几个方面。 (满分:2.5)
A.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B. 家庭成员的数量
C. 家庭教育的态度和方式
D. 父母自身的个性和素质
三、判断题:
1.华生否认遗传的作用,认为行为上的反应是由刺激所引起的,而刺激来自外界环境而非遗传。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自我受社会规则的制约,使人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是社会生活中的我,它按现实原则进行操作。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3.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电频率逐渐加快。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4.自我中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华生提出的。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5.自我意识是关于自己的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等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即个体把自己当成一般的客观事物所做出的知觉和评价。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6.智商可以用来对不同年龄儿童的聪明程度进行比较。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7.个性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社会性和稳定性。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8.品德是由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9.青少年努力摆脱对成人、权威的依赖,他们的评价表现出某种反叛的对抗和主观上的偏执性。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0.自我是通过父母教养把社会规范、道德准则、价值判断内化的结果,是一个人的“道德”、“良知”、“良心”、“理性”等侧面,它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监督制约着本我。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1.性的发育开始于青年期 。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2.社会性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3.社会支持是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党团、工会等个人或组织所给予的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4.班杜拉指出 ,模仿学习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主要形式。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5.智力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五个基本的因素,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