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科目:《新闻采编与写作》第一章至第六章(总分100分) 需要辅导联系QQ 王老师 1647861640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是——。 ①突击采访 ②巡回采访 ③常驻采访 2、要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需要采用的采访方式是—— ①个别访问 ②蹲点 ③电话采访 3、所谓——,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①新闻线索 ②新闻敏感 ③新闻价值 4、在新闻价值要素中,——是指新闻事实中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 ①显著性 ②趣味性 ③时新性 5、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指的是—— ①报道思想 ②新闻线索 ③新闻敏感 二、多项选择(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要使思想性与可读性有机统一,业务手段上应当注意的问题—— ①引而不发,含而不露 ②借用知识,纠正偏见 ③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④合理想象,艺术加工 2、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接近性,主要是指—— ①地理上接近 ②职业上接近 ③年龄上接近 ④心理上接近 3、调查会的效果—— ①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②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③及时验证,更为真实 ④气氛融洽,畅所欲言 4、创造访问条件,包括—— ①掌握提问技能 ②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 ③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 ④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 5、提问的注意事项—— ①宜简洁 ②宜具体 ③宜浅显 ④宜间接 三、是非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叫易地采访。( ) 2、传播信息是思想性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 ( ) 3、西方新闻界把新闻价值称作“新闻嗅觉”。( ) 4、新闻报道应当“用脚跑、用眼写”。 ( ) 5、思想性与可读性的结合、统一,是新闻报道的规律和业务手段,也是宣传的一个艺术。 ( ) 6、报纸传播新闻的工作现已进入解释性阶段。 ( ) 7、新闻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 ) 8、新闻不应该具有现场感。 ( ) 9、借助直接引语、利用“化名”等等,都属于用事实说话的方法。 ( ) 10、只要原封不动或是稍加穿靴戴帽地把领导机关、业务部门的决定、指示或会议文件报道出去,就算有了思想性、指导性。 ( )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新闻的思想性 2、新闻敏感 3、新闻线索 五、简答(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2、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3、新闻写作怎样才能较好地用事实说话 4、新闻记者的知识修养包括哪几个方面 5、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 六、应用题(10分) 如果要采写一篇本单位、本部门的先进模范人物的报道,请你制定一份采访方案。 需要辅导联系QQ 王老师 1647861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