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16春》东师在线作业2
《德育原理16春》东师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在网页底部下载,转载请注明www.ap5u.com
随机作业下载前,请仔细核对题目是否一样
一、单选题:
1.德育目标依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照目标的主体可一把德育目标分为社会本位的德育目标和 (满分:3)
A. 个人本位的德育目标
B. 个体目标
C. 价值取向目标
D. 国家目标
2.衡量个体品德形成发展水平最客观的标志是( )。 (满分:3)
A. 品德认识
B. 品德情感
C. 品德意志
D. 品德行为
3.德育价值能不能实现,德育地位能不能保证,是与人们的认识及( )是分不开的。 (满分:3)
A. 实际努力程度
B. 观念
C. 所持有的德育理念
D. 生活经验
4.在实际的德育中,德育内容表现不仅多种多样,而且还体现出不同的类型,从学校的计划来看,德育内容分为计划性的内容和 (满分:3)
A. 正规性内容
B. 非计划性的内容
C. 非正规性内容
D. 时事性内容
5.德育队伍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建立良好的德育队伍是德育管理的一项长期任务。德育队伍管理重要的是搞好德育队伍的组织建设和( )。 (满分:3)
A. 制度建设
B. 思想建设
C. 体制建设
D. 规章建设
6.德育目标对德育活动结果的预定性,使教育者在育人方向和标准上有所遵循,并依据德育目标的要求来安排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设计德育过程,调整工作态度和方式,因此德育目标是学校德育工作的 (满分:3)
A. 依据
B. 根本依据
C. 指南
D. 准绳
7.健全的班集体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必要手段,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全面发展,转化和教育学业不良、思 想品德后进的个别学生的( )。 (满分:3)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前提条件
D. 基础条件
8.德育意识即指人对德育工作的主观映象、想法以及由此形成的思想、观念等。它反映德育这一社会存在,同时对其又具有( )。 (满分:3)
A. 正作用
B. 反作用
C. 抵制作用
D. 负作用
9.乌申斯基说过:“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 ),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满分:3)
A. 教育机智
B. 教育方法
C. 教育手段
D. 教育经验
10.在当前的情况下,要想使德育真正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德育目标的选择就应以( )理念为指导。 (满分:3)
A. 可持续发展的
B. 提高受教育者的德性水平
C. 社会全面发展
D. 社会协快速发展的
二、多选题:
1.班主任作为教师,其任务与一般教师的任务有共性,但是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还有自己特殊的任务,具体包括哪些任务?( ) (满分:3)
A. 组织任务
B. 管理任务
C. 协调任务
D. 教育任务
2.适应与超越,是社会继承与发展对德育所具有的必然要求与需要,因此德育目标的价值取向,要坚持适应与超越的统一,应该作好的工作有 (满分:3)
A. 不能局限于在理论上抽象思考二者统一的合理性
B. 要探索二者统一在实践上的可行性
C. 在实践上要避免主次分明的绝对化思维
D. 在实践上要从现实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上来把握德育的连续性
3.人作为社会的成员只有“天然之善”不行,还需具有社会之善,并且要把天然之善化为社会之善(即把天性化为德性)。基于此思考,我们发现人的德性之所以需要教化是因为 (满分:3)
A. 人的德性有善恶之分
B. 人有天然之善和社会之善
C. 人的社会德性不是天生的
D. 德性所包含的意义和规范是需要习得的
4.德育内容课程化的体现,即指把德育内容寓于课程之中,通过课程内容体现出来。基本类型有 (满分:3)
A. 专门的德育课程
B. 潜在的德育课程
C. 非专门性的德育课程
D. 显性的德育课程
5.《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的内容在突出社会性要求的同时,也体现了对个体自身发展的关注,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对人品德发展的基本要求,总体上是依据“德育即( )”。 (满分:3)
A. 思想教育
B. 政治教育
C. 道德教育
D. 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
6.品德的内涵很丰富,具体表现在 (满分:3)
A. 是人对自我的一种规定性
B. 是心理与价值内容的“合金”
C. 是带有一定结构性的存在
D. 它既是稳定的又是可变的
7.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给予一定的评价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运用这一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 (满分:3)
A. 要注意体现和发挥该方法的教育功能
B. 进行品德评价要符合实际
C. 进行品德评价要坚持正确的标准和公正的态度
D. 进行品德评价要体现民主性
E. 进行品德评价不仅要坚持正确的标准还要注意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
8.德育工作的独立化现象的主要表现是:靠学校内单独建立的专门机构、专门的体制来专门组织实施德育工作,讲究以( )和专门的活动来突出德育的地位,来进行德育。 (满分:3)
A. 专门的组织
B. 专门的队伍
C. 专门的基地
D. 专门的课程
9.德育的管理性强化 不可忽视的几方面工作是( )。 (满分:3)
A. 德育思想观念的强化,全体教育者充分认识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B. 强化完善德育组织系统,处理好各组织之间的关系
C. 德育机制的强化
D. 德育队伍的强化
10.集体的目标、纪律,集体的舆论、组织结构不仅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有效地调节,而且还能对学生在集体中的行为、活动等进行有效地规范,使学生在集体中学习交往活动保持一定的( )。 (满分:3)
A. 秩序性
B. 协作性
C. 组织性
D. 单一性
三、判断题:
1.教师良好的品德素养包括良好的道德素质、道德情操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教学的教育性不是指一定形式的教育活动,而是指教学这种教育活动对人身心发展所应有的或所应体现的意义及效应,也可以说是教学这种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或功能。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的这一说法无疑内含着对德育的关心和重视,其良好的意愿是不能否认的。但这样的提法与教育发展 的社会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德育目标的选择确立,只有赋予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据这样的要求来培养人,才能使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获得强有力的内在把握和坚实的基础。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不同的德育意识,常常内在地决定或影响着实际德育工作方向、路线、重点的确定与选择有所不同,对实际德育工作的评价有很大差异,但是他们在价值倾向和应予把握的德育的准则方面都是相同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本书的编写者认为,对德育实施过程的认识应重在了解和把握品德施教的“精髓”——即认识和把握那些符合德育自身性质的实施原理、理念、或规则等,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狭义的德育内容,是指广泛存在于生活和整体教育之中的具有价值意义的影响内容。它广泛存在于各科课程及教学活动之中。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除自我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外,既需要有外部长期的教育培养,也要有必要的管理训练或管理规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随着社会伦理文化的发展,“德”或“德性”不再仅指人的优异的品质,在所指上有多种多样,除了指各种品质之外,还指称品质的不同类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班集体作为重要的微型社会环境,是儿童与青少年成长重要场所,它在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会对他们 的个性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在实践中正确体现德育为首,既要保持一种“绝对”性,也要保持“相对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其德性的要求也多种多样,在社会的变化中,哪些德性当为不当为,不仅需要个人的辩别与判断,也需要借教化来进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动作用能否发挥并不重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德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属于上层建筑,因此它的进行和发展不需要社会生产为之提供的物质条件,仍然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对社会生产表现出间接和直接的影响作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人是社会的主体,正视人的主体性需求,满足人的主体性需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德育目标,才更有利于人的价值的提升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增强,才能对培养人的实际德育赋予根本的活动宗旨或活动追求。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德育目标对德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使它对德育活动的要求带有很强的原则性。成为社会把握德育性质和方向的根本所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从人的本性来看,品德、德或德性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特性。它是人不甘于动物性生存、超越生物性存在的基本特性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只有那种充满真善美的爱,才是培养良好品德的费沃土壤,照耀美好心灵的阳光,才能陶冶人高尚的情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德育过程构成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对德育工作影响是很大的。当各要素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相互协调一致,呈现一种和谐关系时,德育过程的效果就差,相反,当各要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互不一致、互不协调时,德育过程成效就高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运用陶冶教育法,教育者应自觉、经常地用自身的人格、情感等去感化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能言传、言教,而且要善于身教、情教、德教。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 Hidden Message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