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福师16春《生物统计学》在线作业一标准答案
满分答案在网页底部下载,转载请注明www.ap5u.com
一、单选题:
1.若( ),则( ),作出差异( )的结论。 (满分:2)
A. F>Fα,p>α,不显著
B. F<Fα,p<α,不显著
C. F<Fα,p>α,显著
D. F>Fα,p<α,显著
2.下列关于个体变异说法不正确的是 (满分:2)
A. 个体变异是生物体固有的
B. 个体变异是有规律的
C. 增加样本含量,可以减小个体变异
D. 指标的分布类型反映的是个体的分布规律。
3.必须排除( )因素导致“结果出现”的可能,才能确定“结果出现”是处理因素导致的。只有确定了( ),才能确定吃药后出现的病愈是药导致的。 (满分:2)
A. 非处理因素,不吃药就不可能出现病愈
B. 处理因素,不吃药就不可能出现病愈
C. 非处理因素,吃药后确实出现了病愈
D. 处理因素,吃药后确实出现了病愈
4.假设检验中的第一类错误是指所犯的错误 (满分:2)
A. 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
B. 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H0
C. 拒绝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0
D. 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0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满分:2)
A. 个体差异
B. 群体差异
C. 样本均数不同
D. 总体均数不同
6.服药前与服药后的病情变化,不一定就是由“服药”这个( )因素导致的,也可能是由“病情随时间的自然变化”这个( )因素导致的。 (满分:2)
A. 非处理,误差
B. 非处理,条件
C. 处理,条件
D. 处理,误差
7.关于最优估计,错误的叙述是 。 (满分:2)
A. x均数是μ的最优估计
B. s是s的最优估计
C. p可用于估计j
D. s2是s2的最优估计
8.不适宜用Poisson分布描述的实例是( ) (满分:2)
A. 广深高速公路一定时间发生的交通事故数分布
B. 每毫升水样品中大肠杆菌数分布
C. 放射性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放射出质点数分布
D. 单位空间中某些昆虫数分布
E. 一定人群中乙型肝炎病人数分布
9.两组数据中的每个变量值减同一常数后,做两个样本均数( )差别的 t 检验,( ) (满分:2)
A. t 值不变
B. t 值变小
C. t 值变大
D. t 值变小或变大
E. 不能判断
10.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满分:2)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
C. 线图
D. 直方图
11.某医师治疗了两例视网膜炎患者,1 例有效,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满分:2)
A. 有效率为 50%
B. 最好用绝对数表示
C. 必须用率表示时,应同时给出其可信区间
D. 分母太小,用相对数不可靠
E. 不能得知总体有效率
12.从 μ到μ+1.96s 范围外左右两则外正态曲线下的面积是 (满分:2)
A. 2.5%
B. 95%
C. 5.0%
D. 99%
E. 52.5%
13.要研究四种不同血型的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是否不同,采用多个率比较的卡方检验,构建一个4行2列的R*C表后,其卡方值的自由度为 (满分:2)
A. 8
B. 1
C. 3
D. 跟样本含量有关
14.现时寿命表的期望寿命( ) (满分:2)
A. 受人群数量的影
B. 不能进行不同地区间的比较
C. 受人口年龄别构成的影响
D. 是各年龄别死亡率的综合反映
E. 是死亡年龄的平均数
15.对药物半衰期较长的某药作不同剂量疗效的临床试验,以下( )设计不适宜 (满分:2)
A. 配对设计
B. 完全随机设计
C. 交叉设计
D. 配伍组设计
E. 以上设计都不合适
16.经调查甲乙两地的冠心病粗死亡率均为 4/105,经统一年龄构成后,甲地标化率为 4.5/105,乙地为 3.8/105。因此可认为( ) (满分:2)
A. 甲地人群平均年龄较乙地大
B. 甲地人群实际冠心病死亡率较乙地高
C. 甲地老年人构成较乙地大
D. 甲地各年龄别冠心病死亡率都较乙地高
E. 甲地人群冠心病平均死亡风险较乙地高
17.一个总体中每一种可能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的( )称为概率分布。 (满分:2)
A. 总和
B. 平均值
C. 集合
D. 最大值
1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满分:2)
A. 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
B. 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
C. 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D. 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19.某药品宣传以使用该药后痊愈的几个案例来证明该药有效。从实验的角度看,这种挑选符合意愿的结果进行记录、而将不符合意愿的结果丢弃不予记录的行为( )。 (满分:2)
A. 不仅违背了实验设计的随机化原则,也属于篡改实验结果
B. 虽然违背了实验设计的随机化原则,但不属于篡改实验结果
C. 既没有违背实验设计的随机化原则,也不属于篡改实验结果
D. 没有违背实验设计的随机化原则,只是属于篡改实验结果
20.若得出μ1与μ2存在“差异极显著”,表示( )。比较μ1是否大于μ2时,若得出“无显著差异”,表示( )。 (满分:2)
A. μ1与μ2的值相差极大,μ1=μ2
B. “μ1与μ2的值存在差异”的可能性极大,μ1≤μ2
C. “μ1与μ2的值存在差异”的可能性极大,μ1=μ2
D. μ1与μ2的值相差极大,μ1≤μ2
21.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满分:2)
A. 计算相对数尤其是率时应有足够的观察单位或观察次数
B. 分析大样本数据时可以构成比代替率
C. 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D. 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作假设检验
22.以下叙述中,除了( )外,其余都是正确的。 (满分:2)
A. 在比较未知参数是否不等于已知参数时,若p(X>x)<α/2,则x为小概率事件。
B. 在比较未知参数是否等于已知参数时,若p(X=x)<α,则x为小概率事件。
C. 在比较未知参数是否大于已知参数时,若p(X>x)<α,则x为小概率事件。
D. 在比较未知参数是否小于已知参数时,若p(X<x)<α,则x为小概率事件。
23.在某化疗药物治疗肺癌的临床随访研究中, 不属于截尾数据的是( ) (满分:2)
A. 随访对象死于其它疾病
B. 随访对象因在随访期间移民出国
C. 随访对象因严重付作用未能完成治疗
D. 随访对象到研究结束时仍未死亡
E. 随访对象失去联络
24.配对数据t检验的原理是:若在总体平均数( )的两个分布中不能抽到,则判定μ1与μ2差异( )。 (满分:2)
A. 无差异,显著
B. 无差异,不显著
C. 有差异,显著
D. 有差异,不显著
25.实验设计的原则是 (满分:2)
A. 对照、随机、均衡
B. 随机、重复、均衡
C. 对照、重复、随机
D. 随机、重复、齐同
26.四个率的比较的卡方检验,P值小于0.01,则结论为 (满分:2)
A. 四个总体率均不相等
B. 四个样本率均不相等;
C. 四个总体率之间肯定不等或不全相等
D. 四个总体率之间不等或不全相等
27.总体指的是( )的( )对象 (满分:2)
A. 要研究,部分
B. 观察到,所有
C. 观察到,部分
D. 要研究,所有
28.置信水平为 。 (满分:2)
A. a
B. a -1
C. 1-a
D. 2-a
29.为调查我国城市女婴出生体重:北方n1=5385,均数为3.08kg,标准差为0.53kg;南方n2=4896,均数为3.10kg,标准差为0.34kg,经统计学检验,p=0.0034<0.01,这意味着 (满分:2)
A.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B.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差别很大
C. 由于P值太小,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差别无意义
D.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无实际意义
30.由于观察到的结果往往只不过是( )特征。因此,要了解( )特征就需要用到生物统计。 (满分:2)
A. 样本,样本
B. 样本,总体
C. 总体,样本
D. 总体,总体
31.在两组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中,实验组的观察值为 0,3,7,14,32,对照组的观察植为,0,2,4,4,8。编秩中零值的秩应分别编为( ) (满分:2)
A. 1; 2
3
B. 3; 1.5
1.5
C. 2; 2
2
D. 1; 2.5
2.5
E. 不参加编秩
32.拟合优度检验的自由度为( )。若( )就要使用有矫正的公式计算c2值。 (满分:2)
A. df=(R-1)(C-1),df=1
B. df=k-1,df=1
C. df=(R-1)(C-1),df>1
D. df=k-1,df>1
三、判断题:
1.临床观察7名某病患者,其潜伏期(天)各为:3,7,9,5,6,9,16,则其全距为 13天。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某医院的资料计算各种疾病所占的比例,该指标为患病率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实验中如遇实验对象死亡而出现某一个数据缺失,则不能进行方差分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卡方检验所需要的临界值需要从《t分布的临界值表》查得。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在比较两个率时,进行标准化的目的是使两个率更能代表二人群相对水平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多重比较是通过多个两两比较来确定各平均数是否都相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描述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特征的是均数、标准差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同一双变量资料,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有 r>0 , b>0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如果两因素间确定不存在交互作用 ,可以进行无重复的两因素实验设计。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变化范围很大的百分数不需要进行反正弦变换后就能用于方差分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判断两个总体方差是否相等,应进行成组数据t检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均数与标准差计算的数值均数可以是负数,标准差不可以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如果观测值为等比数列,需要采用对数变换后才能进行方差分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P值的大小除与总体差异大小有关,更与抽样误差大小有关,同样的总体差异,抽样误差大小不同,所得的P也会不一样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说明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例应选构成比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四格表校正x2检验公式适用于n>40, 1<T<5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如果对于变量W的每一个可能的值,都有随机变量T的一个确定的值相对应,则称T对W存在函数关系。如果对于变量W的每一个可能的值,都有随机变量T的一个确定的分布相对应,则称T对W存在回归关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抽样误差在抽样研究中是不可避免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福师《生物统计学》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张三亲眼观察到李四敷用“含珠草”后不久伤口愈合了。对此,只有( )叙述的才是事实。 (满分:2)
A. 伤口在敷用“含珠草”后愈合的但未确定是否为“含珠草”所致
B. 李四敷用“含珠草”后不久出现了疗效
C. “含珠草”治好了李四的伤口
D. 张三所观察到的李四伤口愈合并不是事实
2.从一群小鸡中随机抽取n只,其中雄性小鸡的数量x服从( )。 (满分:2)
A. 抽样分布
B. 二项分布
C. 随机分布
D. 正态分布
3.张三观察到10名A病患者服用B药后有8名痊愈了。张三认为:这表明B药对A病的治愈率为80%。这里,张三所“观察到的治愈率”是B药对( )A病患者的治愈率,它是( )特征。 (满分:2)
A. 那10名,样本
B. 所有,总体
C. 所有,样本
D. 那10名,总体
4.利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试验,以西替利嗪片组作为对照组,治疗28天后结果如下表,现要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何种方法为优:( ) 表1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 组别 治愈 显效 进步 无效 合计左西替利嗪片组 49 8 5 2 64西替利嗪片组 44 10 9 3 66 (满分:2)
A. 卡方检验
B. 成组t检验
C. u检验
D. 秩和检验
5.服药前与服药后的病情变化,不一定就是由“服药”这个( )因素导致的,也可能是由“病情随时间的自然变化”这个( )因素导致的。 (满分:2)
A. 非处理,误差
B. 非处理,条件
C. 处理,条件
D. 处理,误差
6.某医师治疗了两例视网膜炎患者,1 例有效,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满分:2)
A. 有效率为 50%
B. 最好用绝对数表示
C. 必须用率表示时,应同时给出其可信区间
D. 分母太小,用相对数不可靠
E. 不能得知总体有效率
7.标准误反映 (满分:2)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 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 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
D. 数据的离散程度
8.若X~N(4, 9),则表示X服从( )分布,其总体标准差为( ) (满分:2)
A. 二项,9
B. 二项,3
C. 正态,9
D. 正态,3
9.以下是社会上关于中药有效性的常见说法。其中除了( )外都存在逻辑错误。 (满分:2)
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如果实践了但方法不正确就无法检验真理。
B. 科学与中医属于不同体系,所以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检验中药是否有效。
C. 将来会发现今天的科学存在错误,所以今天不应该依据科学来判断。
D. 科学不是认识世界的惟一方法,所以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检验中药是否有效。
10.概率分布又称为( )。 (满分:2)
A. 经验分布
B. 统计分布
C. 频率分布
D. 总体分布
11.A医院用西药治疗46名非典患者,死亡率20%;B医院用中药治疗50名非典患者,死亡率为0。张三认为,这个实验的结果证明了用中草药替代化学药物治疗非典能降低死亡率。由于( ),该实验在实验设计上存在错误,因此结论不可信。 (满分:2)
A. 未重复观察死亡率
B. 样本含量太少
C. 用于比较的特征数不恰当
D. 两医院患者的病情轻重可能不一致
12.假设检验中的第一类错误是指所犯的错误 (满分:2)
A. 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
B. 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H0
C. 拒绝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0
D. 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0
13.卡方分布的原理是:若各分布无差异,则统计量c2服从卡方分布,即( )。若即c2>ca2,则判定各分布间( )差异。 (满分:2)
A. c2<ca2,有
B. c2<ca2
C. c2>ca2,有
D. c2>ca2,无
14.由于所选的特征在“药有效”时可能出现、在“药无效”时也可能出现,所以除了( )外,所选择的特征都不能用于判断药(或药方、或治疗方法)是否有效。 (满分:2)
A. 有一名患者在服用某祖传秘方后“病好了”,所以该祖传秘方是有效的。
B. 某气功大师发功后“有许多人长高了”,所以该气功是有效的。
C. 服用某预防汤药后某班级“100%未感染非典”,所以该汤药是有效的。
D. 服药患者的“痊愈高于未服药患者的痊愈率”,所以该药是有效的。
15.两组数据中的每个变量值减同一常数后,做两个样本均数( )差别的 t 检验,( ) (满分:2)
A. t 值不变
B. t 值变小
C. t 值变大
D. t 值变小或变大
E. 不能判断
16.7人血清滴度分别为1:2,1:4,1:8,1:16,1:32, 1:64,1:128,则平均滴度为 (满分:2)
A. 1
17.比较身高与坐高两组单位相同数据变异度的大小,宜采用( ) (满分:2)
12.4
B. 1
18.由于样本平均数的分布( )正态分布,故应将( )进行标准化转换才能算出概率。 (满分:2)
8
C. 1
19.对药物半衰期较长的某药作不同剂量疗效的临床试验,以下( )设计不适宜 (满分:2)
16
D. 1
20.与实验相比,( )( )( ) (满分:2)
8~1
21.说明某现象发生强度的指标为 (满分:2)
16
22.张三观察到李四服药后病好了。由于张三的观察是“个案”,因此不能确定( )。 (满分:2)
A. 变异系数(CV)
B. 标准差(s)
C. 方差(s2)
D. 极差(R)
E. 四分位间距
23.经调查甲乙两地的冠心病粗死亡率均为 4/105,经统一年龄构成后,甲地标化率为 4.5/105,乙地为 3.8/105。因此可认为 ( ) (满分:2)
A. 不服从,xˉ
B. 服从,x
C. 服从,xˉ
D. 不服从,x
24.以下( )不属于定量资料 (满分:2)
A. 配对设计
B. 完全随机设计
C. 交叉设计
D. 配伍组设计
E. 以上设计都不合适
25.以下说法中,除了( )外都与假设检验原理一致。 (满分:2)
A. 调查中对非研究因素控制更为严格
B. 调查不对研究对象作人为干预
C. 调查结果更为可靠
D. 调查设计要遵循随机和均衡的原则
E. 调查研究的样本可以更小
26.根据假设检验原理,如果在假设的、总体特征( )的总体中不能抽到所观察到的样本特征,则判定所要比较的总体特征( )。 (满分:2)
A. 平均数
B. 率
C. 构成比
D. 相对比
27.关于实验设计的随机化原则,错误的叙述是( )。 (满分:2)
A. 确实进行了观察
B. 李四病好了
C. 病好的原因
D. 观察结果是可靠的
28.从 μ到μ+1.96s 范围外左右两则外正态曲线下的面积是 (满分:2)
A. 甲地人群平均年龄较乙地大
B. 甲地人群实际冠心病死亡率较乙地高
C. 甲地老年人构成较乙地大
D. 甲地各年龄别冠心病死亡率都较乙地高
E. 甲地人群冠心病平均死亡风险较乙地高
29.参数估计是 。 (满分:2)
A. 体块指数(体重/身高 2)
B.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C. 细胞突变率(%)
D. 中性核细胞百分比(%)
E. 中学生中吸烟人数
30.若( ),则( ),作出差异( )的结论。 (满分:2)
A. 用药不用药结果都一样,则药就是无效的。
B. 吃不吃药病都会好,则药就是无效的。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要用药后病好了,这药就是有效的。
D. 吃不吃药病都不会好,则药就是无效的。
31.张三观察到10名A病患者服用B药后有8名痊愈了。张三认为:这表明B药对A病的治愈率为80%。这里,张三既没有观察到( )特征、又没有通过生物统计学推断( )特征,因此对总体特征的“认为”缺乏依据、不可靠。 (满分:2)
A. 有差异,有差异
B. 有差异,无差异
C. 无差异,无差异
D. 无差异,有差异
32.下列关于个体变异说法不正确的是 (满分:2)
A.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必须遵循随机化原则
B. 违背随机化原则,就无法正确评估误差的大小、无法确定处理是否有效
C. 在人群中不是随机抽取、而是挑选20-25岁的人作为实验对象,这违背了随机化原则
D. 违背随机化原则,处理因素可能与条件因素发生叠加、从而无法确定处理是否有效
三、判断题:
1.从一个数值变量资料的总体中抽样,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样本中个体值存在差别 (满分:2)
A. 2.5%
B. 95%
C. 5.0%
D. 99%
E. 52.5%
2.卡方检验可以比较两个x相同。 (满分:2)
A. 用统计量求出参数的值
B. 估计一个参数的值是否大于另一个参数的值
C. 用参数来估计统计量的值
D. 估计一个参数的变化对另一参数的影响
3.(x1ˉ-x2ˉ)的分布服从F分布 (满分:2)
A. F>Fα,p>α,不显著
B. F<Fα,p<α,不显著
C. F<Fα,p>α,显著
D. F>Fα,p<α,显著
4.对某地一年级12名女大学生体重(x :单位kg)与肺活量(y:单位L)的数据作相关分析,经检验两者间有直线相关关系,作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为:?=0.000419+0.058826X,这意味着体重每增加1kg ,肺活量平均增加(0.058826L );且两者之间为正 相关。 (满分:2)
A. 总体,样本
B. 样本,样本
C. 样本,总体
D. 总体,总体
5.通过样本特征数所估计的总体特征数称为估计量 (满分:2)
A. 个体变异是生物体固有的
B. 个体变异是有规律的
C. 增加样本含量,可以减小个体变异
D. 指标的分布类型反映的是个体的分布规律。
6.相关分析侧重于考察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回归分析 则侧重于考察变量之间数量变化规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比较多个总体平均数时,若采用多个t检验会提高犯I型错误的概率。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对同一组资料,如果相关分析算出的r越大,则回归分析算出的b也越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一定区域内某种生物的个数需要采用平方根变换后才能进行方差分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变化范围很大的百分数不需要进行反正弦变换后就能用于方差分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关于参数估计,服药组70%痊愈,不服药组30痊愈。由此可得:该药的总体痊愈率大于30%。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已知正常人某定量指标的总体均值μ0=5,今随机测得某地一组特殊人群中的30人该指标的数值,为推断这组人群该指标的总体均值μ与μ0之间的差别是否有显著性意义,若用t检验,则自由度应该是29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判断是否 μ1≠μ2 时,必须进行双侧检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卡方分布属于抽样分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某医生用某药治疗1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治愈8例,结论为“该药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愈率为80%,值得推广”。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3个m的比较,既可以进行3个t检验,也可进行1个单因素方差分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比较多个总体平均数是否都相同时,应采用多重比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实验设A药、B药两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为比较A药与对照、B药与对照有无差异,必须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