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财15春《社会学》在线作业一(随机)
一、单选题:
1.组织系统理论属于( )的主要观点。 (满分:4)
A. 传统管理理论
B.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C. 现代组织管理理论
D. 巴纳德的组织协作论
2.群体存在的基础,从社会成员个体方面看,( )是群体得以维持的根本。 (满分:4)
A. 互动关系
B. 交换关系
C. 人际关系
D. 社会关系
3.在社会学中,文化能够世代相传是指文化能够( )。 (满分:4)
A. 纵向传递
B. 横向传递
C. 交互传递
D. 逆向传递
4.在情感向度上,遵循( )原则。 (满分:4)
A. 等价原则
B. 回报原则
C. 互补原则
D. 诚信原则
5.( )认为,对社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尽快重建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 (满分:4)
A. 社会整合理论
B. 文化冲突理论
C. 社会解体理论
D. 价值冲突理论
6.( )是指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满分:4)
A. 文化特质
B. 文化丛
C. 文化形态
D. 文化模式
7.社区发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在其著作《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设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中提出并使用的。 (满分:4)
A. F·法林顿
B. J·斯坦纳
C. 桑德斯
D. 波尔斯
8.( )指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它规定着成员身份及其日常活动。 (满分:4)
A. 内群体
B. 参照群体
C. 所属群体
D. 正式群体
9.在心理成熟中,下列哪个属于情绪成熟:( )。 (满分:4)
A. 不易冲动
B. 能随机应变
C. 不固执
D. 无随意性
10.拟剧论的倡导者是( )。 (满分:4)
A. 赫伯特·H·海曼
B. 乔治·霍曼斯
C. 埃里森
D. 欧文·戈夫曼
二、多选题:
1.目前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有:( )。 (满分:4)
A. 收入
B. 职业
C. 教育程度
D. 权力
2.下列哪些属于硬控制( )。 (满分:4)
A. 风俗
B. 习惯
C. 政权
D. 法律
E. 纪律
F. 伦理道德
3.西方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成员是具有理性的个体,因此,需要组织设计各种方法去刺激员工的积极性,使之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贡献。组织所拥有的对于其成员进行刺激的因素包括( )。 (满分:4)
A. 工资
B. 职位的晋升
C. 自身价值的实现
D. 相应的社会地位
4.下面列举的社会成员间的差别哪些属于自然差别:( )。 (满分:4)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地位
E. 种族
F. 声望
5.在《集合行为理论》(1963)一书中,斯梅尔塞认为集合行为需要具备几个基本条件:( )。 (满分:4)
A. 环境条件
B. 结构性压力
C. 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
D. 诱发因素
E. 行为动员
F. 社会控制能力
6.传统管理理论包括( )。 (满分:4)
A.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B. 亨利·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C. 马科斯·韦伯的“科层制”管理理论
D. 巴纳德的组织协作论
7.城市社区的特征包括:( )。 (满分:4)
A. 人口规模大
B. 城市居民异质性高
C. 社区居民人际交往中的情感色彩薄弱
D. 城市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有较明显区分
8.影响人们获得职业地位的个人条件有:( )。 (满分:4)
A. 性别
B. 就业制度
C. 文化程度
D. 亲属关系
9.谋财害命属于哪种越轨行为( )。 (满分:4)
A. 正向越轨
B. 负向越轨
C. 违纪行为
D. 犯罪行为
10.规章条例属于哪种社会控制手段( )。 (满分:4)
A. 积极的社会控制
B. 消极的社会控制
C. 正式控制
D. 非正式控制
E. 外在控制
F. 内在控制
G. 硬控制
H. 软控制
11.社会舆论属于哪种社会控制手段:( )。 (满分:4)
A. 积极的社会控制
B. 消极的社会控制
C. 正式控制
D. 非正式控制
E. 外在控制
F. 内在控制
G. 硬控制
H. 软控制
12.家庭具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功能:( )。 (满分:4)
A. 生育功能
B. 生产功能
C. 消费功能
D. 教育和抚养功能
E. 赡养功能
F. 精神慰藉功能
13.人类的依赖生活期大致要经历( )。 (满分:4)
A. 乳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14.人口老龄化的后果:( )。 (满分:4)
A. 它将带来老年人口消费需求与供给的尖锐矛盾
B. 增加劳动力人口的社会负担
C. 将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D.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相伴随
15.下列哪些是角色距离现象的具体表现( )。 (满分:4)
A. 军纪不严的士兵
B. 衣冠不整的教授
C. 与儿童玩耍的成年人
D. 退休后的老同志回到家中东财《社会学》在线作业二(随机)
一、单选题:
1.拟剧论的倡导者是( )。 (满分:4)
A. 赫伯特·H·海曼
B. 乔治·霍曼斯
C. 埃里森
D. 欧文·戈夫曼
2.( )是一种指向未来角色的社会学习过程,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时期。 (满分:4)
A. 初始社会化
B. 预期社会化
C. 发展社会化
D. 逆向社会化
3.下列关于种姓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 (满分:4)
A. 种姓制度与印度次大陆的文化以及印度教的轮回观念紧密相连
B. 种姓制度实行族内婚
C. 种姓制度最高为刹帝利
D. 种姓制度认为一个人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是一出生即确定的
4.种族社区是从( )角度来考察的。 (满分:4)
A. 历史演化
B. 空间性
C. 非空间性
D. 综合标准
5.( )对社会越轨进行控制的最有效途径。 (满分:4)
A. 内在控制
B. 外在控制
C. 正式控制
D. 非正式控制
6.“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初级群体的( )特点。 (满分:4)
A. 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B. 成员之间难以替代
C. 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
D. 整合程度较高
7.( )是指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满分:4)
A. 社会变迁
B. 社会现代化
C. 社会转型
D. 社会变革
8.( )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各种原则或方针。 (满分:4)
A. 社会制度
B. 社会控制
C. 社会政策
D. 社会规范
9.下列有关冲突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满分:4)
A. 团体间的冲突有利于增进团体内部的团结
B. 冲突不利于社会变迁
C. 冲突对方所争夺的目标既可相同也可不同
D. 冲突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打败对方
10.( )认为,近现代社会,权力在分层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争夺资源的过程中,拥有权力的人更具有竞争力,从而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满分:4)
A. 格尔哈特·伦斯基
B. 金斯利·戴维斯
C. 威尔伯特·莫尔
D. 米尔斯
二、多选题:
1.人口是从哪些角度对社会变迁产生影响的:( )。 (满分:4)
A. 人口数量
B. 人口质量
C. 人口结构
D. 人口分布
2.在政策方案评估时,应坚持以下标准( )。 (满分:4)
A. 应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
B. 消耗的资源应尽可能少
C. 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应尽可能少
D. 实施中产生的副作用应尽可能小
3.从社会角度,劳动就业的社会经济意义包括:( )。 (满分:4)
A. 创造社会财富
B. 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C. 为社会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D. 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4.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分层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表现在:( )。 (满分:4)
A. 城乡制度变革加速了社会成员的流动
B. 新兴职业对自获条件的要求为社会成员的行业和职业流动提供了可能
C. 职业结构的变化催生了一个日益庞大的中间阶层
D. 职业体系日趋开放
E. 社会自由流动空间日益扩大
5.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即( )。 (满分:4)
A. 失衡
B. 失范
C. 文化冲突
D. 价值崩溃
6.谋财害命属于哪种越轨行为( )。 (满分:4)
A. 正向越轨
B. 负向越轨
C. 违纪行为
D. 犯罪行为
7.下列哪几项属于评比性文化( )。 (满分:4)
A. 自强
B. 自立
C. 庆典方式
D. 礼仪
E. 姿态
F. 无忧答案网
8.下列哪些属于硬控制( )。 (满分:4)
A. 风俗
B. 习惯
C. 政权
D. 法律
E. 纪律
F. 伦理道德
9.社会舆论属于哪种社会控制手段:( )。 (满分:4)
A. 积极的社会控制
B. 消极的社会控制
C. 正式控制
D. 非正式控制
E. 外在控制
F. 内在控制
G. 硬控制
H. 软控制
10.下列行为哪些是社会互动行为( )。 (满分:4)
A. 通信
B. 工作往来
C. 上网聊天
D. 回答问题
E. 朋友见面相互打招呼
11.影响人们获得职业地位的个人条件有:( )。 (满分:4)
A. 性别
B. 就业制度
C. 文化程度
D. 亲属关系
12.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包括( )。 (满分:4)
A. 家庭
B. 学校
C. 同龄群体
D. 工作单位
E. 大众传播媒介
13.下列观点哪些是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 )。 (满分:4)
A. 在社会互动中起中介作用的是符号
B. 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
C. 符号的意义是固定不变的
D. 在互动过程中
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
从他的人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
并以此为根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E. 在互动过程中
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认识自己
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14.巴纳德认为,组织是由多个人组成的协作体系。一个命令是否具有权威性,决定于权威被接受的几个条件:( )。 (满分:4)
A. 接受者能理解命令
B. 接受者认为这一命令与组织目标没有矛盾
C. 这个命令与接受者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D. 接受者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能执行这个命令
15.下列哪些属于狭义的社会组织( )。 (满分:4)
A. 氏族
B. 家庭
C. 企业
D. 政府
E. 学校东财《社会学》在线作业三(随机)
一、单选题:
1.( )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满分:4)
A. 社会
B. 社会制度
C. 社会关系
D. 社会机制
2.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下列有关群体凝聚力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满分:4)
A. 个人与群体间遵循互惠原则
B. 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遵循一致性和互补性原则
C. 具有权威的领导和成员对此权威的认同和拥护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必要条件
D. 一个不存在内部分裂的群体面临环境的巨大压力和威胁时凝聚力会减弱
3.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 )。 (满分:4)
A. 自然环境
B. 社会文化环境
C. 组织内部不同层次的目标
D. 组织目标的参与者
4.( )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象征。 (满分:4)
A. 地缘关系
B. 业缘关系
C. 群体关系
D. 个人关系
5.在情感向度上,遵循( )原则。 (满分:4)
A. 等价原则
B. 回报原则
C. 互补原则
D. 诚信原则
6.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实际上就是说,子女能不能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主要责任之一就在于家庭。家庭是最基本的初级群体,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初级群体承担着( )功能。 (满分:4)
A. 社会化
B. 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C. 维护社会秩序
D. 促进社会运行
7.社区发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在其著作《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设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中提出并使用的。 (满分:4)
A. F·法林顿
B. J·斯坦纳
C. 桑德斯
D. 波尔斯
8.社会整合理论(Social Integration)是由法国社会学家( )提出来的。 (满分:4)
A. 帕森斯
B. 奥格本
C. 迪尔克姆
D. 斯宾塞
9.( )是指以全社会的名义颁布行为规则,并对全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全部个体的社会行为进行调节和制约的方式。 (满分:4)
A. 组织控制手段
B. 制度控制手段
C. 文化控制手段
D. 行为控制手段
10.个体的社会化以( )为基础。 (满分:4)
A. 社会环境
B. 社会制度
C. 个人的社会参与能力
D. 个人的生物遗传素质
二、多选题:
1.从社会变迁方式角度划分,社会变迁可分为( )。 (满分:4)
A. 整体变迁
B. 局部变迁
C. 渐进的社会变迁
D. 激进的社会变迁
2.下列哪些属于文化的特征( )。 (满分:4)
A. 遗传性
B. 复合性
C. 超个人性
D. 象征性
E. 传递性
F. 变迁性
3.初级群体的功能有( )。 (满分:4)
A. 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
B. 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C. 维护社会秩序
D. 压抑个性的形成
E. 可能干扰正式组织的关系
4.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包括( )。 (满分:4)
A. 家庭
B. 学校
C. 同龄群体
D. 工作单位
E. 大众传播媒介
5.西方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成员是具有理性的个体,因此,需要组织设计各种方法去刺激员工的积极性,使之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贡献。组织所拥有的对于其成员进行刺激的因素包括( )。 (满分:4)
A. 工资
B. 职位的晋升
C. 自身价值的实现
D. 相应的社会地位
6.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初级社会群体的发展趋势有( )。 (满分:4)
A. 家庭原有的生产功能
B. 教育功能日趋社会化
C. 赡养功能日趋社会化
D. 邻里等的名存实亡
7.失业的原因可能是:( )。 (满分:4)
A. 经济原因
B. 社会原因
C. 组织原因
D. 劳动者自身原因
8.巴纳德认为,组织是由多个人组成的协作体系。一个命令是否具有权威性,决定于权威被接受的几个条件:( )。 (满分:4)
A. 接受者能理解命令
B. 接受者认为这一命令与组织目标没有矛盾
C. 这个命令与接受者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D. 接受者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能执行这个命令
9.影响人们获得职业地位的个人条件有:( )。 (满分:4)
A. 性别
B. 就业制度
C. 文化程度
D. 亲属关系
10.下面列举的社会成员间的差别哪些属于自然差别:( )。 (满分:4)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地位
E. 种族
F. 声望
11.下列哪些属于狭义的社会组织( )。 (满分:4)
A. 氏族
B. 家庭
C. 企业
D. 政府
E. 学校
12.在《集合行为理论》(1963)一书中,斯梅尔塞认为集合行为需要具备几个基本条件:( )。 (满分:4)
A. 环境条件
B. 结构性压力
C. 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
D. 诱发因素
E. 行为动员
F. 社会控制能力
13.人口是从哪些角度对社会变迁产生影响的:( )。 (满分:4)
A. 人口数量
B. 人口质量
C. 人口结构
D. 人口分布
14.一般地,家庭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满分:4)
A. 复合家庭
B. 主干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单亲家庭
E. 单身家庭
15.下列观点哪些是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 )。 (满分:4)
A. 在社会互动中起中介作用的是符号
B. 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
C. 符号的意义是固定不变的
D. 在互动过程中
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
从他的人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
并以此为根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E. 在互动过程中
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认识自己
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
|